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智慧语文

来源:爱够旅游网


“智慧语文”答问

前几天,在一个QQ群里和一批执著于语文的同仁们交流,就“智慧语文”教学主张进行了答问。摘群友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回答,现简要整理如下:

问:当下各种语文提法很多,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搞不清这个语文、那个语文究竟有什么区别,总有一种“扯大旗、坐虎皮”占山为王的感觉,不知道你怎么看?

答:是的。现在关于语文的提法确实很多。但就我个人认为,在语文前面冠以“某某语文”,通常是表明教师自身关于语文的个性化教学主张,本质都是语文。但作为一种教学主张提出来,其中往往包含了教师自身对语文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表现出教师独特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像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蔡明老师的“生态语文”、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语文”等等,都是这样。

问:那么,你的“智慧语文”作为一种教学主张,你的追求是什么呢?

答:“智慧语文”是在当前应试教育重压之下,针对中学语文教学日渐知识化、技能化和平庸化现状,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教学主张。该主张强调充分运用教师的教育智慧,以对话、体验、探究为主要方式,营造真诚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促进生命个体的智慧生成,带给学生成功的愉悦和幸福体验。

“智慧语文”主张的核心内涵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即:做智慧教师,教智慧语文,育智慧学生。具体地说,所谓“做智慧的教师”就是强调教师要能够立足现实,对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智慧语文”就是追求能够对文本做出个性化的解读,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以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以“读、品、悟”一线贯穿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以教师的教学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让语文课堂在师生的对话交流中不断绽放智慧的精彩。“育智慧学生”就是在智慧的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取知识、能力和提升素养的过程中智慧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

问:你能具体说说“智慧语文”教学主张形成的过程吗?

答:“智慧语文”教学主张的形成应该说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当然也源于一些契机。这个契机大概可追溯到2005年,当时,我们有一所乡镇初中,整个语文教研组的队伍都非常年青,到这所学校调研视导,和老师们交流,好多老师都感到自己不会上语文课,都想我帮他们搞一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便于他们在课堂上好操作。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问题,于是,我和这所学校的语文教研组共同申报了一个《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三读”课堂教学模式》市级课题,经过三年的实践摸索,我们初步形成“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品味感悟;三读课文,质疑探究”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总结出了“读、品、悟一线贯穿”的三字阅读教学法。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又不断发现了新的问题,“三读”课堂模式只是一个抓手,真正要把语文阅读课上得有深度、有厚度、高效益,必须提高教师自身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基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从2008年开始,又继续开展了《提升语文备课实效性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我们提出了“语文备课必须三读教材”的思想,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到“读厚教材、读进教材再读出教材”,在“三读教材”的基础上,再围绕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出教案。通过组织教师共同阅读孙绍振的《名作细读》,撰写读书心得,并定期开展对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进行集体研读活动,先后两年时间,在我本人的带领之下,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写出了系列关于文本解读的文章,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对话交流也显得更加从容、更加自信,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就能就有模式,又能不

断突破模式,化模式于有形于无形之间。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学校语文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与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从原来相对落后的位置,跃居到全区前列。但语文阅读教学光有教师的读还不够,关键还要引领学生去进行广泛的阅读,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获得比较大的提升。于是,在前面“课堂三读”、“课前三读”的基础上,2010年,我又提出了“课后三读”的思想,即“教师导读、学生阅读、以赛促读”。要求教师每月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通过每学期一次的阅读大赛,促进师生的课外阅读,并在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调研检测中适当增加课外阅读、名著阅读考察的分值。为了保证把上面的三个“三读”落到实处,长久坚持,我又提出了以“三思促三读”的策略,即,研读教材要深思,设计教案要精思,教学之后反思。要求教师在阅读的同时更要善于思考,并努力把自己思考形成文字,不断总结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也就增长了自身的教学智慧。一个具有教学智慧的教师,他的课堂自然也会闪烁智慧的火花,一个在智慧型教师引领下成长的学生,将来也必定会多一份人生的智慧。

以上,就是我“智慧语文”教学主张的一个大致行程过程。所以,我的“智慧语文”不是一个什么完整的理论构建,只是基于现实问题的一些思考、总结和提炼。

问:那么,你认为你的“智慧语文”主张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答:要说“智慧语文”主张的意义和价值,我个人认为,如果还有些意义或价值的话,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一是基于实践的研究。“智慧语文”的思想实践研究,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高蹈的理论,它始终贴近当前语文教学的实践。二是基于问题的研究。确实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在当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之下,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变得更为有效一些。特别是对促进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三是基于理论指导的研究。“智慧语文”主张以新课程理念为基本的指导思想,突破了语文教学的框框,倡导语文教育,重视语文的育人功能,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这对

当前陷入应试泥潭的语文教育会带来一点启示的作用。

问:你认为你的“智慧语文”与其他语文有什么区别和创新?

答:如果说有什么创新的话,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智慧语文”主张是对《语文课程标准》创造性的领悟和实施。用“智慧”巧妙地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在阅读中寻求智慧,在写作中彰显智慧,在实践中创生智慧。”是对语文教育育人思想的一种回归。二是“智慧语文”主张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模式,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平等对话交流,获得生命体验,发展个体智慧的课堂。构建了语文阅读课堂的“三读”教学模式,形成了“读、品、悟”一线贯穿的“三字”语文阅读教学法。三是智慧语文实践强调“三读”与“三思”,促进了师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