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遥感图像判绘 必胜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一、名词解释

1、遥感图判绘的概念: 利用遥感影像特征及相关资料,将地形图或专题图上需要表示的地形要素识别出来,并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在图像、图纸或计算机屏幕上的技术。

2、目视判读:目视判读是通过人眼队遥感图像的观察和研究,识别或推断相应地面目标的性质和意义的工作。通常也称为图像判读、相片解释或相片判译

3、形状特征:形状特征是指地物的外部轮廓在图像上所反映的影像形状。

4、大小特征:大小特征是物体的大小反映在图像上的影像尺寸。 5、色调特征:色调特征是指地物在黑白图像上表现出的不同灰度层次。

6、色彩特征:地物在彩色图像中反映出的不同颜色。 7、阴影特征:

8、纹形图案特征:细小物体在图像上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所形成的花纹图案影像。

9、位置布局特征:是指地物的环境位置以及地物间的空间位置配置在图像上的反映,也称为相关特征。

10、综合取舍:选取、简化、概括的过程在制图学中称为制图综合,在摄影测量学中习惯地称之为综合取舍

11、实地容易识别,且根据它能迅速判定方位的固定性物体称为方位物

12、野外相片调绘: 13、室内图像判绘:

14、街区:居民地内房屋毗边成片或间距较小的地段 15、独立房屋:零散分布的单幢房屋。(建筑结构上自成一体) 16、突出房屋:是指高大、建筑形式或颜色明显区别于周围建筑的房屋。

17、高层房屋:地面上楼层在20层以上的房屋。原规定是15层。 18、交通运输设施:指道路及其附属建筑、管线和机场的总称。 19、路堤:道路通过低洼地区时,为保持道路的平直,填以土石,人而使路基高于地面的路段。

20、路堑:道路通过高地时,为保持道路的平直,向下挖掘,使路基低于地面的路段。

21、常水位岸线:常年有水的河、湖,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平稳水面与陆地的交线。

22、高水位岸线:常年有水的河、湖,雨季最高水位形成的岸线叫高水位岸线,也称高水界。

23、时令水位岸线:由于季节性降雨,或冰雪消融,或间歇泉的流水所形成的季节性流水浸蚀的岸线,叫时令水位岸线。节性有水的河、湖称为时令河、湖。

24、有滩陡岸:岸的坡脚与常水位岸线间有便于通行的滩地的陡岸。

25、无滩陡岸:岸坡直伸水下的陡岸。 26、海岸线:平均大潮高潮面所形成的岸线

27、干出滩:大潮低潮界与大潮高潮界间的滨海地带,也称海滩 28、地类界是地物类型的界限。 29、地貌:地球表面起伏形态的总称 30、冰川: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 31、冰川地貌:由冰川活动所形成的地貌形态。如冰斗、角峰、槽谷、羊背石等

32、永久积雪区或终年积雪区,叫雪原或粒雪原 33、道路:道路是通行车辆和人畜的各种途径。 二、填空

1、基于遥感图像的地形信息获取方法可分为:目视判读、自动识别、交互式识别

2、遥感图像的判读特征:遥感图像的七大判读特征:直接特征:形状特征、大小特征、色调特征、特征;间接特征:形图案特征、位置布局特征、活动特征

3、符号大小:不依比例尺符号、依比例尺符号、依比例尺符号 4、方位物的表示要求:位置准确;数量适当 ;分布合理 5、方位物根据实地是否突出于地面区分为第一类方位物和第二类方位物

6、地物关系处理的一般原则:1、重要地物符号优先表示2、地

形要素的表示要完整3、符号的间隔和粘连4、地形图注记 7、居民地分类:现行图式按建筑形式和分布状况对居民地进行分类。按建筑形式,居民地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房屋式居民地、窑洞式居民地和其他类型居民地;按照分布状况,房屋式居民地又可分为:街区式居民地、散列式居民地,街区式居民地还可以细分为稀疏的和密集的两类;窑洞式居民地可以分为:散列的、成排的、多层成排的,另外窑洞还有一个特殊形式——地下窑洞。 8、工厂与一般居民地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设置位置、基本组成、建筑设施和设施分布等方面,这些差异也就是各类工厂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9、根据植被的外部形态、经济价值、分布状况和方位作用,把植被划分为:乔木林、竹林、灌木林、经济作物林地、草地、稻田、旱地 等七大类

10、在地形图上。地貌用等高线配合变形地貌来表示。土质则用各种符号加以区分 11、地貌的成因 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水平运动: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的运动;垂直运动: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的运动 )岩浆活动和地震

2、外力作用

--风化、剥蚀、搬运、堆积

12、干燥区地貌大体上可分为风积地貌、风蚀地貌、流水地貌、和物理风化地貌。

三、问答题

1、像对立体观察的条件:

答:1、图像必须在不同方位对同一景物遥感获得;

2、必须分别观看左、右图像上的同名地物影像(即分

像);

3、安置时,同名像点的连线(或像片基线)必须和眼基

线平行;

4、像上同名像点的距离必须和眼睛基线相当; 5、图像的比例尺相对误差不超过16%。

2、立体观察效果及出现的原因? 答: 1、 正立体

按摄影时的左右顺序放置像对,并左右调整距离,使影像完全重合,可看到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这叫正立体。 2、反立体

按摄影时的左右顺序互换放置或者各自旋转180°,观察的立体效果与地面相反,这叫反立体。 3、、零立体

如果方位线与眼基线成角为90°。左右视差消失,立体效应消失,而成为一平面,称之为零立体。 4、超高感

立体观察中,有时觉得立体模型的起伏形状比实际陡缓,这种现象是由于立体模型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不一致所引起的。

3、地形图图式符号制定的基本原则? 答:1、科学概括

地形图质量的高低并不决定于符号的多少,主要决定于符号的科学概括性。当然,科学概括并不意味符号的数量越少越好,还要与地形图的用途和当前的经济及军事发展相结合。控制符号的数量,便于符号的选用,便于符号的检索分级、分类。 2、精确定位

为满足用图者在地形图上对目标精确测定空间位置、量取目标的面积、相互之间的距离和方位,制定符号必须考虑能准确而真实地反映目标的位置、形状、大小及想到之间的关系。因此符号要有明确的定位点或定位线。 3、易读易绘

易读:容易识别地物符号;易绘:便于人工或计算机绘制;符号的构图必须简洁易懂,大小、方向、形状、用色必须有规律可循。易读易绘要以易读为基础,简洁要与美观相结合

4、(一)符号大小:

不依比例尺符号:在地形图上不反映地物的实际大小,只表示地物的位置和性质的符号。

半依比例尺符号:长度依比例尺表示,而宽度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

依比例尺符号:符号的外轮廓线是对物体外轮廓的按比例缩绘,它不仅能反映目标的位置、性质,还能真实地反映物体占地的实际分布

(二)符号方向

真实方向符号:符号方向与物体的真实方向一致。独立房屋、窑洞、山洞、泉、梯田、陡崖

固定方向符号:按垂直于南北图廓线描绘,而不考虑地物的真实方向。大部分独立地物符号,如:塔、突出树

依从方向符号:方向依风向、光照或相关地物而变化的符号。风积沙丘、风蚀残丘、溶斗符号、个别文字注记 5、综合取舍原则?

答:1、根据地形图的用途进行综合取舍

民用:面积土地规划、灌溉排水设计、研究土壤与植被的分布,工程设计,地质调查,地球物理研究,道路、河流造址;森林经营与规化;城市建设初步设计等。

军事:划组织战斗、研究地形;炮兵运动、火力配备,战

斗队形联测,指示目标、军事工程建设,组织对空防御,研究轰炸目标,判读化学武器污染及消毒等。

军用地形图主要考虑:地物目标对部队行动的隐蔽、通行、

障碍、防辐射、目标打击和保护、判定方位等影响 2、根据成图比例尺进行综合取舍 3、根据地区特点进行综合取舍

准确表示主要的,依具体情况,舍去次要的,或移位表示次要的。综合取舍后要能反映地区的地物分布特点。

6、实地容易识别,且根据它能迅速判定方位的固定性物体称为方位物

第一类方位物

突出地面,在远处易于识别的地物。烟囱、水塔、突出房屋、突出树、城楼、独立石 第二类方位物

不突出地面,在实地易于识别的地物。桥梁、涵洞、道路交叉口、固定河床转弯处、 林中空地 夜间方位物

在夜间容易识别。 航行标志、化工厂或油田燃烧的火炬 7、居民地表示基本要求?

答:1)正确反映居民地的建筑形式和分布特点;

2)充分反映居民地的通行情况;

3)准确表示居民地内外的具有明显方位作用的建筑物和独立地物;

4)形象表示居民地的外围轮廓;

5)正确处理居民地与其他地物的位置关系; 6)正确确定和注记居民地名称。

8、居民地与其他地物的关系处理(书120) 9、29、钢铁厂(重要问答题 10、道路判绘时的注意事项? 答:(1)类别分明

在判绘中应对道路的通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正确确定道路的类别。 (2)注记正确

为什么要注记?仅用符号表示道路,不能完全反映其运输能力和通行情况的差别,以及管线的输送物质和输送能力。 注记正确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注记的格式要符合图式的要求; 二是指注记的内容必须和实地相一致。 (3)位置准确

符号定位线与相应影像中心要重合; 道路交叉准确表示;

道路附属建筑物准确表示。

(4)取舍恰当

取舍依据:运输能力和通行情况

铁路、公路(高速、普通)只取不舍;

简易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小路、时令路、无定路和架空索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取方向长远、捷径和通行情况较好的道路,而舍去次要的、通行条件差的道路;

通过取舍,使道路贯通成网,并使相邻居民地在一般情况下有捷径相通。

(5)正确表示道路的附属设施

包括:车站、桥梁、路标、里程碑、路堤、路堑、行树、隧道、明洞等。

表示:着重表示,位置准确。既是道路的组成部分,又具有方位意义,同时还对道路的通行情况有较大的影响。 (6)正确处理道路间及与其它地物的关系 道路间的关系:如道路并行、道路相交。

道路与其它地物的关系:如道路与居民地、道路与堤。

处理方法: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处理,交待清楚道路的走向及和其他 地物的相互关系

11、运河和沟渠(问答)(p174页) 12、(分类原则)为了充分反映植被的经济价值和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分类方法)根据植被的外部形态、经济价值、分布状况和方位作用,把植被划分为:乔木林、竹林、灌木林、经济作物林地、草地、稻田、旱地 等七大类 (一)乔木林

定义:乔木林是指有明显的主干,且以取材为其主要用途的多年生木本植物林地。

分类依据:高度、粗度、疏密和分布范围。

分类:森林、疏林、矮林、幼林、苗圃、狭长林带、小面积树林、独立树丛、突出树和零星树等。

1、森林① 定义:森林是树木生长茂盛,平均树高4m以上,齐胸处的平均树粗0.08m以上,郁闭度0.4以上的乔木林地。 ② 表示(1)大面积 大于或等于25mm2 ;25mm2~4cm2\\4cm2以上注记树种、树高、胸径(2)狭长 宽小于1.5mm 长小于5mm\\长5mm~2cm\\长大于2cm注树高(3)小面积 2mm2~25mm2 (4)零星 小于2mm2 2、疏林

a定义:树木比较稀疏,郁闭度在0.1~0.4之间的乔木林地。 b表示(1)面积大于25mm2的疏林才表示(2)不绘地类界,只在其相应范围内配置疏林符号表示(3)不注记 3、矮林、幼林和苗圃(p184) 13、判绘冲沟时注意的问题? 只能取舍,不能综合;

冲沟由多层坎构成:最上层的准确表示; 均应量注比高;

道路两侧的冲沟应择要量注沟宽和沟深; 描绘冲沟应在立体观察条件下进行。 14、两种地貌? 1、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也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是因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地貌。

岩溶地貌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南岭以南的广西、贵州、云南和广东等地有大面积质纯层厚的石灰岩分布,四季炎热多雨,植被茂密,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以峰林、峰丛为主,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岩溶地貌地区。

典型岩溶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是:高矮岩峰林 立、大小坑洼密布、河流忽明忽暗、溶洞成层分布。 2、黄土地貌

一、黄土地貌的特点

概况起来是沟坡陡峭、沟壑纵横,滑坡、崩崖、塌陷、冲沟、陡崖、土柱有较多的分布,黄土丘陵地区人工梯田成层也是重要的特征。

二、黄土地貌的表示 1、冲沟 ① 定义:

由暂时性流水浸蚀而形成的长条沟壑。 ② 分类:

单线冲沟和双线冲沟 ③ 表示:

 0.1~0.4mm的棕色单线符号  双线符号

④ 判绘冲沟时注意的问题

 只能取舍,不能综合;

 冲沟由多层坎构成:最上层的准确表示;  均应量注比高;

 道路两侧的冲沟应择要量注沟宽和沟深;  描绘冲沟应在立体观察条件下进行。 2、梯田

① 定义:梯田是沿山坡地势修建的台阶式田地。 ② 表示:

 高大于1.5m,长大于图上5mm的表示;  并应择要注记比高,打注记点;  区分土质或石质;  黑色;

 梯田成层分布,准确表示上下两层梯田;

 在地面的垂直投影较宽时,齿线依比例绘出。 3、陡坎

① 定义:陡坎是自然形成,坡度大于70°的峭壁。 ② 表示:

 高大于1.5m,长大于图上5mm的表示;  并应择要注记比高,打注记点;  区分土质或石质;  棕色;

 陡坎成层分布,准确表示上下两层陡坎;  在地面的垂直投影较宽时,齿线依比例绘出。 4、滑坡

① 定义:坡面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地段。 ② 表示:

 道路两侧的应表示;

 上沿用石质或土质陡坎绘出;  轮廓线用点线表示;

 内部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 5、崩崖

① 定义:崩崖是陡坡上部不稳定的岩石或土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崩落于地面而形成的大量沙砾堆集的地段。 ② 表示:

 道路两侧的应表示;

 上沿用石质或土质陡坎绘出;  不绘轮廓线;

 在其范围内绘出沙砾符号。 6、黄土柱

① 定义:黄土地貌区经流水浸蚀后留下的高于地面的土柱。 ② 表示:

 用岩峰符号表示,并加注“土”字;  不注记比高;

 注意黄土柱与土堆的区别。 7、黄土陷穴

① 定义:黄土陷穴是黄土溶蚀塌陷所形成的较深的洼地。 ② 表示:

 用溶斗标示; 测注记比高。

13、地类界与植被符号配合表示时应注意 哪些问题? (总结)14、、定义:道路是通行车辆和人畜的各种途径。 表示:准确反映道路的运输能力和通行情况。 。

道路与其他地物的关系处理 (一) 道路符号的配合表示

 道路平面相交: 道路符号实线相交;

高一级道路压盖低一级道路

道路并行  道路中途变换等级: 乡村路和小路不能中间变换等级。

(二) 道路与其他地物的关系处理

道路与点状符号的关系处理

点状地物符号压盖道路表示(房屋除外)

 道路与水系的关系处理

主次顺序:铁路、双线河渠、公路、单线河渠、简易公路、大车路和其他单线道路。

 道路与地貌

一般以表示道路为主,地貌符号可移位或舍去不表示。

 道路与堤 (158 页) 15、桥梁与涵洞的区别

区分桥梁与涵洞的最主要标志是看有没有明显的主梁。 圆管形、箱形、单孔跨径在5m以下,多孔跨径在8m以下和填料(土、石)厚度1m以上的为涵洞;其他为桥。 16、分类: (1)车行桥

定义:凡能通行火车或载重汽车的桥统称为车行桥。 表示:

 桥长大于图上0.8mm时,长度方向依比例尺表示。  公路、简易公路上的车行桥,加注记。  铁路、单线路上的车行桥,不加注记。 注记格式

长 - 宽 载重量

主梁性质 (2)人行桥

定义:不能通行载重汽车的桥统称为人行桥。

 表示:铁索桥、溜索桥、竹索桥、藤桥、级面桥、亭桥,

应加注“铁索”、“溜索”、“竹索”、“藤”、“级”、“亭”等字样。

 时令桥注记通行月份。

 人渡的时间比有桥时间长时,则不表示桥,而以人渡表

示。

 在河渠和道路密集地区,舍去可徒涉河渠上的小桥。 (3)并行桥

定义:是两座车行桥并行排列,且相距很近的桥梁。

(4)双层桥

定义:双层桥是在同一桥墩上有上、下两层桥面,火车、汽车分层行驶的铁路、公路共用桥。 表示:

 正桥用双层桥符号表示;  引桥用车行桥符号表示;

 在表示引桥时,应注意铁路和公路桥的上下关系。 (5)立交桥

立交桥:在干线道路交汇处修建的供车辆直通或转向行驶的桥梁。

分类:直通立交桥和互通立交桥两类。 表示:

 不依比例  依比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