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再生水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来源:爱够旅游网
再生水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目录

1.1.1.施工工艺 ...........................................2 1.1.2.测定管道中线 .......................................2 1.1.3.沟槽开挖 ...........................................2 (1)沟槽开挖工序 .........................................2 1.1.4.管道安装 ...........................................4 (1)管道运输 .............................................4 (2)管道装卸 .............................................5 (3)下管 .................................................5 (4)安管顺序 .............................................6 1.1.5.支墩 ...............................................7 1.1.6.再生水检查井 .......................................8 1.1.7.水压试验 ...........................................9 1. 1.8.回填 .............................................10

1.1. 再生水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在本工程四条道路设计中,再生水管道工程主要布置在兖州路(竹贤南路-鸿泽路),其他道路未设计再生水管道。根据管线规划,兖州路再生水管道位于中西45.5米,再生水管道管径确定为DN800,采用K9级球墨铸铁管及管件。

111施工工艺

112.测定管道中线

测设管道中线起、终点,检查井位置桩及中心线位控制桩,并在开挖范围外设方向控制桩,在稳固处设间距不大于IOOm的临时水准点。

施工设置的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必须经复核后才能使用,并要经常校核。

1.2. 3.沟槽开挖 (1)沟槽开挖工序

1)采用挖掘机并配备人工方法施工。确定槽底开挖宽度(管道结构宽与两侧工作空间宽之和),根据地质情况开挖边坡采用Ij比例,确定沟槽上口开挖边线。沟槽施工弃土应随出随清理,沟槽边堆土应距槽边1.5m以上,且堆土高度不宜大于1.5m。沟槽底土基,要保证其强度

和稳定,要夯实达到压实度要求。沟槽成型后先进行验槽,将槽底夯实,开挖沟槽,应注意保持土的原状结构,严格控制基底高程,避免扰动或超挖基底原状土层。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2~0.3m的原状土,应在铺管

开挖。

[1300J1600J130

。,

DN800洲开蟒面困 (柱号0+32H+514,0+960÷1仙1+46IH+70瞰,醵贱) 3)对于开槽施工的再生水管道,从其他现状管道下通过,管道之间的空隙难以回填压实,在交叉处再生水管两端砌筑单砖墙,用中粗砂回填密实。

3)沟槽开挖时不应超挖,要求人工清底,放坡、支护、分级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实施,同时注意对沟槽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的保护。对于管道填方段要求将现状地面按照道路施工要求回填至管道上顶以上0.5米后方可进行沟槽开挖。

4)开挖过程中,场内堆土与沟槽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5m,堆高不超过15m。沟槽上口沿纵向预留不小于6m宽吊装通道,并每隔IOm设置6m宽吊装施工口。

5)本工程基底为素土,沟槽开挖完成后,人工夯实基底,并对基底压实度进行检测,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达到规范要求后进入下一步施工程序。

1.3. 4.管道安装 所用管材、管件、接口及水泥砂浆衬里必须符合管材质量标准,管材外观检查时,管接及管件表面不得有裂纹,不得有妨碍使用的凹凸不平的缺陷;管道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

(1)管道运输

1)管材应尽可能运至待安装管道的沟槽边,若施工场地条件不允许,可将管材集中堆放于现场指定场地,再二次转运。严禁将管道放在尖锐的硬物上,所有堆放管道需加木楔防止滚动。短距离运输不得在坚硬不平地面和碎石面层上拖动或滚动。

2)车底与管道接触处,要求平坦,并用柔韧的带子或绳子将其固定在运输工具上,防止滚动和碰撞,也不得有尖锐锋利的物体,以防损伤保护层或

防腐层。

3)球磨铸铁管运至现场的管道视现场情况就近沿途单排堆放。堆放时严禁管道中间有硬物顶撞,防止管道碰坏,同时服从现场调度安排,不得防碍机械的通行。

4)待用的管材要进行检查验收,如有裂缝等缺陷的管材,不得使用,并做好记录,退回原厂。

(2)管道装卸

由于本工程的再生水管道采用K9级球磨铸铁管,其重量比较重等原因,当球磨铸铁管到达现场后用机械进行装卸,装卸时采用柔韧性较好的皮带、吊带或吊绳进行吊装,管道装卸时采用两个支撑吊点,其两支撑吊点位置放在管道长的四分之一处。

1)球磨铸铁管节堆放,必须在起重机工作幅度范围内。两节管间要有一定间隙,以便捆管。管节捆绑生扣,可滚管,也可在地上开槽穿绳。钢丝绳不得从管心穿过吊装。

2)根据现场施工条件、管节重量大小选择起重设备。采用汽车吊下管,下管应轻落,防止造成管材损坏和断裂。

3)用的起重设备应停放在坚实的基础上,若地面软弱,要用方木、钢板等铺垫进行加固。下管时要有专人指挥。操作人员上下沟槽时,采用扶梯,扶梯要高出1m,人员上下时要密切配合,防止意外。

(3)下管 做好工序交接验收并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进行管道安装,基础的平整度、高程、厚度、密实度及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规范要求,沟槽边坡土基无坍松等。确保沟底标高和管道基础质量合格,并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认可。

1)准备好施工机具、工具、吊运设备、承插管、橡胶圈、润滑剂等材料; 2)复核管道中心线和基础标高;

3)清除承口内表面和插口表面的油污、杂物;

4)按管径选用相应的橡胶圈,并检查橡胶圈外观应无气泡、裂^及碰伤等缺陷;

5)准备好润滑剂,用刷子沿管头涂刷一遍,然后将橡胶圈平滑套入橡胶密封圈放置位置。

(4)安管顺序

1)从下游排向上游,承插管安管时插口向下游,承口向上游(即插口插入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根据沟槽深度、管节自重、吊运距离拟定采用挖掘机、吊车等机械设备进行安管工作。采用在基础上撒灰线或用经纬仪控制管节线位的方法控制管道轴线偏位;

2)在沟上系稳第二、第三节管,并随稳随测后端中线和高程直到下一个检查井井位。如需截管使用时,带承口的半节管排在检查井的进水方向,带插口的半节管排在检查井的出水方向。截管时使用切割机截断,严禁使用镐、

斧子截管,保证截管断面整齐;

3)为准确控制管位,须在第一节管道底角两侧用支撑木楔控制并固 定。

管节合拢应根据管节重量可选择相应吨位的手扳葫芦,使用手扳葫芦合拢管节时手扳葫芦一端用钢丝绳与承□拉钩连接,另一端作为固定反力端,管节合拢时两只手扳葫芦应放置在管节水平直径处,拉钩勾在被合拢管节的承口壁,手扳葫芦反力端可用钢丝绳,卡扣等固定于临时方木,合拢时两只手扳葫芦应同步拉动,使管节合拢。

管子承插就位,放松钢丝绳时应进行下列检查:复核管节的高程(标高)和中心线。高程有误差时利用吊车系管点动找准;高时用小铲除去砂层,低时塞入砂料并用小锤击实。

检查承插口之间的间隙,控制在9mm~15mm且橡胶圈在承插口工作面上。对接口完毕的管道就位稳好后,可用2组4个木楔支承角置于管道两侧底角处楔紧,其纵向位置每组距离管端1/5处。

1.4. 5.支城 再生水节点位置采用道路桩号确定,道路弯道及管位变化处,再生水管道应根据道路方向及管位在接口处借转,DN100~DN600的每次借转角度不大于3°,DN700~DN800的每次借转角度不大于2°,DN900及以上管道的每次借转角度不大于1°。DN>1OO管道转弯、三通等处均设有混凝土支墩,支墩布置详见节点图。

(1)支墩采用C15混凝土浇筑,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做闭水试验。 (2)水平支墩抗推力侧必须是原状土,并保证支墩和土体紧密接触,

否则应以C15素混凝土填实;设计中垂直向下弯管管支墩必须在管道压力试验前回填土并分层夯实,且回填土应满足覆土深度要求。

(3)被包在支墩内的管道直段及接口应内包玻璃布一层,外缠草绳两层,再包玻璃布一层。

116.再生水检查井

本工程在路口等处或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检修阀井,D342×-10Q型蝶阀或Z45TT0Q型闸阀,井选用地面操作立式闸阀井或卧式蝶阀井。

沿途在管道高点设置有排气阀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排气阀井,其中排气阀选用SCAR污水复合式排气阀,压力等级为1.OMPa,沿途在管道低点设置有排泥阀井,采用砖砌圆形排泥阀井。

阀门井井盖及盖座:采用防盗球墨铸铁材料D700井盖、座,沥青路面下采用D400型,其他部位采用C250型,产品质量应符合《检查井盖》GB∕T23858-2009o检查井内增设与井盖相配套的球墨铸铁材质防坠网,要求承重220Okg,具有较好的安全、稳定、耐久性,方便操作,能阻止直径大于20CnI的物品坠落。

所使用的井盖应满足强度和设计尺寸要求,并要有良好的稳定性,防止车速过快造成井盖震动。生活再生水检查井井盖应用“再生水”进行标记,以免乱接错接。要求位于车道上的井盖与设计路面相平,绿化带上的井盖可高出附近地面0.5m,红线外检查井与人行道外侧高程一致。

检查井要求井基在管长方向延长至伸出井壁25~50cm°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采用短管。短管为承插管件,由生产厂配套供应提供。检查井连接可采用中介层。

即在管材或管件与井壁相接部位的外表面预先用聚氯乙烯粘接剂、 粗砂做成中介层,然后用水泥砂浆砌入检查井的井壁内。中介层作法:先用毛刷或棉纱将管壁的外表面清理干净,然后均匀地涂一层聚氯乙烯粘接剂,紧接着在上面甩撒一层干燥的粗砂,固化(10~20)min,即形成表面粗糙的中介层。中介层长度视管道砌入检查井的长度而定。管道承口应排在检查井的进水方向,插口应排在检查井的出水方向。

1.1. 7.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前,所涉及到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前,除接口外,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回填高度不应小于0.5m;水压试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沟槽的其余部分。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的管段长度不宜大于1.0km,不同管径应分开试验。 试验管段灌满水后浸泡时间不应少于24小时。

管道水压试验前,试验段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应已验收合格;其次试验段所有敞口封闭,不得用闸阀做挡板,清除管道内的杂物。

管道设计工作压力为0.5MPa,试验压力为1oMPa。管道全部回填土前应进行强度及严密性试验,其要求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9.2节:预试验阶段(将管道内水压缓缓地升至试验压力并稳压30min,期间每当压力下降0.O1MPa时,用泵向试压管道内可注水补压,同时排气,但不得高于试验压力,在30min结束时试压管段压力应达到试验压力值)。

主试验阶段(停止注水补压,同时关闭所有排气阀,稳定15min,当15min后压力下降不越过0.03MPa时,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并保持恒压30min,进行外观检查若无漏水现象,则水压试验合格)。

1.1.8.回填 沟槽应在管道验收合格后及时回填,分层夯实,回填时两侧应同时进行,回填要求为: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500mm回填要求管道两侧压实度>95%,管顶以上500m范围内的管道两侧压实度>90虬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的管道上部压实度>85%;管顶500m-IOOm范围内回填压实度290%;管顶IoOn1以上至道路路槽的回填土压实度按道路设计要求执行。

对于开槽施工的再生水管道,从其他现状管道下通过,管道之间的空隙难以回填压实,在交叉处再生水管两端砌筑单砖墙,管线压力试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施工,用中粗砂回填密实。

沟槽应在管道验收合格后及时回填,分层夯实,回填时两侧应同时进行,回填要求为: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500mm回填要求管道两侧压实度295悦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的管道两侧压实度290玳管顶以上50On1m范围内的管道上部压实度285%;

管顶500mm-1000mm范围内回填压实度290%;管顶IOOOmm以上至道路路槽的回填土压实度按道路设计要求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