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灵魂
爱是一份精神的充实,一份奋勇的激情,更是一种无悔的奉献。读过这本书后,这就是我对爱的理解。爱——无法穷尽的丰富内涵的行为言语显现人文精神的内涵。孔子在2500年前提出过一种大爱思想,这种大爱其实就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仁爱”思想。“仁爱”不是教人学会爱自己,而是提倡爱苍生万物和爱大众。我们今天中学生们所提倡的大爱,就是“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爱学习——就是要刻苦努力,勤奋学习。爱劳动——就是要从小事做起,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适合的劳动,在劳动中成长。爱祖国——就是有“国家兴亡
患意识,有保卫中
华的铿锵决心。爱有微观与宏观之分:微观的小爱要求我们爱劳动,爱学习,从身边做起:而宏观的大爱要求我们爱祖国,爱整个中华民族,是用升华的内涵去爱。小爱与大爱的融合交织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话题承传传统的精华。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是中学生立本的新守则。 “三爱”的宗旨在引导一批批中学生从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爱国情操,增强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什么是爱学习?是学习时尚前卫,在所谓的潮流中花枝招展吗?是学习江湖侠气,在所谓的义气中打打杀杀吗?不是。那从不会是。人类的未来不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
而是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开发。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改变命运。真正的学习是学会,是培养技能、知识和立人之道。我们不必去头悬梁锥刺股,不必凿壁偷光,不必囊萤映雪。只是要去继承一种勤学苦读的精神。喜欢学习,即使是在闹市读书,也会保持心若止水的心境。应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想法。真正爱学习,将读书的智慧融入生活。
劳动让远古时代出现了人类,让人类有了得以延续的历史。而劳动是一个人的缩影。不在意的小举动,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行。爱劳动的人,一定是勤奋的人,一定是奉献的人。劳动赋予人们新世纪的钥匙,只有通过脑力与体力的劳动,才能轻而易举的开启那扇大门。
而对于祖国的尊敬和敬爱,不但有对学习和劳动的小爱,更有对于祖国的一份忠诚。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
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中赋予的涵义是广袤的,是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的。爱学习,让知识温润心灵的田野,让我们自信,拥有智者的精髓;爱劳动,让成熟坚固我们心灵的城墙,让我们自立;爱祖国,让民族的根扎于我们的心灵,根深蒂固,让我们自强不息,让整个民族自强不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