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汇总

来源:爱够旅游网


你知道的,字太多,一些特殊的符号就改成读作了。(虽然只是想偷懒)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1.生物和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科学方法“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3.生物的特征:需要营养(捕食大马哈鱼的海豚),呼吸(鲸需要经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排泄(人出汗),应激性(猎豹追捕羚羊),生长和繁殖(种子的萌发),遗传和变异(狗的一家),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4.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5.生物的分类:对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有多种(归类方法)。例如,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6.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化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另一种生物。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得出了这种条件不同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作对照试验。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这环境。

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5.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此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6.(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7.(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生物部分)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

(空气),(水)等

8.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9.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0.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KM)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KM0左右的深度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11.岩石圈是人类的(“立足点”)。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3.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4.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切片——用丛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

5.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6.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如水,氧和无机盐等简单的物质,这类物质一般不含碳,统称为无机物;另一类分子较大,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复杂的物质,一般含有碳,统称为有机物。

7.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8.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录体中的(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植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9.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10.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中的DNA上有遗传信息。

第二章:细胞怎么样构成生物体

1.人类从出生到成年,构成身体的细胞数量会从(10的12次方)增加到(10的14次方)。生物体由小到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分不开的。

2.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但是细胞不能无限制地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3.癌细胞是从正常细胞癌变而来的。癌细胞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分裂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断分裂,形成肿瘤。二是癌细胞还可以入侵邻近正常组织,并通过血液,淋巴等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器官,这就是癌细胞的转移。

4.预防癌症的方法:不吸烟,少饮酒,少吃腌制或烧烤食品及高脂肪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粮,避免过多日光曝晒,适量运动。

5.现有的癌症治疗方法:1(切除),2(放射线疗),3(化学药品疗), 4(生物治疗)等.

6.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7.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8.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它们分别是(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由(肌

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组成,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9.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10.器官构成了(系统)和(人体)。

11.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

12.人体有八种系统,分别是:(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

13.植物体的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14.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

15.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

16.常见的生物都是有许多细胞构成的(多细胞生物),而生物圈中还包含着一种身体只

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它们被称为(单细胞生物).

17.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或湿润)的环境中,有些(寄生)在其他生物上。

18.据统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够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虫每天大约能够吞食43000个细菌。

19.当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通过分裂产生新的个体。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植物

1.生物圈中已知的植物有50余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异,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有的是绿色的,也有褐色或紫红色的。它们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还有一些种类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地带。

3.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4.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5.苔藓植物一般都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6.蕨类植物普遍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它们的叶常呈羽状,背面会长出许多褐色的斑块隆起;它们的茎大多长在地下。这些植物就是蕨类植物。

7.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8.同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样,蕨类植物是不结种子的植物。它的叶子背面那些褐色的隆起是孢子囊群,每个孢子囊群中有多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中有很多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成熟后从孢子囊中散发出来,如果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

9.蕨类植物的嫩叶和富含淀粉的地下茎可以食用;卷柏,贯众等可以药用;生长在水田,池塘中的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10.距今2亿多年前地球上曾长着许多高几米,几十米的蕨类植物。

11.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的。有的种子还有胚乳。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淀粉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能够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12.种子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渐渐萌发生长成植株,植株长到一定程度,又可以结种子,代代相传。像这样能结种子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种。

13.种子裸露在外部的植物被称为裸子植物,种子外包裹着果皮的植物被称为被子植物。

14.种皮起到保护胚的作用,胚能发育成新植株,胚乳起到储藏养料的作用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2.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以及足够的光照都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3.已经死亡的胚是无法萌发的,处在休眠期的胚也是无法萌发的。

4.种子之所以会休眠是为了避免季节快速变化带来的气候变化给生长发育造成的阻碍及风险。

5.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一部分。

6.根尖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身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通过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植物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了二氧化碳并释放出了氧气。

2.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3.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都会排出二氧化碳,消耗氧气,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

4.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补充图片: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

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补充图片: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染色体

补充图片:赤潮

补充图片:藻类植物的作用

补充图片: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补充图片: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种子与孢子的对比

补充图片: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玉米植株缺氮缺磷缺钾时相应的症状

补充图片: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