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期 目 标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的第一册,让学生喜爱数学是本册教学是本册教学的首要目标。 1.数与运算 (1) 数的认识与表达 10以内的数;20以内的数;比较。 (2) 数的运算 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整理提高”中有关部分。 2.方程与代数 3.图形与几何 几何小实践。 4.数据整理概率统计 教材重、难点: 1.本册的总目标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做数学、学数学、喜爱数学; 2.让孩子们通过用20以内的数和基本图形来描述、探索实际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片段,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初步养成认真、严谨、乐于探索、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读、会写20以内的数,经历从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把握实物的多少到把握数的大小的过程,并能用数来认识和表达交流周围生活中发生的相关情景。 (2)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方法。 (3)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有关章节中,学生通过所提供的情节初步学会在含有( )、□的算式中填写合适的数。 (4)用数杠“∣”来统计对象个数。 2、过程与方法: (1) 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景,通过对周围熟悉的物体实施对应、分类、计数,学会从多角度(基数、序数、编号)来建构数的概念。经历“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达到抽象出数的模型的目标。 (2) 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建构加减法的数学模型,扩展加减法运算的实际含义,探究不同的算法,强调算式思维多样化。 (3) 学生通过观察和收集周围环境中熟悉的物体,如各种罐头、方糖、盒装饼干、玩具积木块等,并通过动手操作(触摸、推、滚)积累对平面与曲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的经验,并按经验对上述几何体进行分类,获得初步的认识。 (4) 学生通过画物体的表面与彩色图形片积累对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的经验。 (5) 学生在分类、计数、记录过程中初步经历了用数杠“∣”来统计对象个数的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本册的总目标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做数学、学数学、喜爱数学; (2)让孩子们通过20以内的数和基本图形来描述、探索实际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片段,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初步养成认真、严谨、乐于探索、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