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信息时代要求每个公民都应具有借助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语文学科须逐渐拓宽学习应用的领域,实现各学科的互相借鉴、与信息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保证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开阔自身的视野,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以获得时代所需的语言应用实践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这种深度融合的宗旨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相互促进,主要指遵循于先进教学理念的正确指引,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推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将信息技术真正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模式
电子白板替代了传统媒介,改变了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增添了趣味性和科学性。电子课本上不仅仅有文字,还有书本上的插图和排版方式,便于教师和拿着纸质书本的学生进行同步教学。电子课本中包含有片段朗读这一外链,上课时能运用这一块给学生示范朗读。同时,教师还可以加入圈点批注的方式,让学生直接上台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圈点批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图片和音频辅助教学,还可以带领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教育家指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一些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知识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可以融视觉、听觉于一体,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音、影像、音频、视频等信息以动态或静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一些音频、动画、视频渲染场景或情景再现,既能消除学生的视觉、精神疲劳,又能增强学生的兴趣,这些形式多样的信息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迫切的探索欲望必然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学习交流。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
一节课的知识讲述是不可能包罗万象的,也不可能让所有学生了解掌握这节课所包含的全部信息,那么,教师对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确定难点后,就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来突出重点、分解难点。例如《琥珀》讲的是化石的形成,而化石的形成过程又是非常抽象,于是可以通过视频展示琥珀化石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琥珀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样,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利用信息技术再现情景
语文教学中,有些景物描写很精彩,我们教师只能阐述它的优美,分析它的精妙,如何真正将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感情,单凭讲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语言描述的情景展示出来。 例如在对《海上日出》进行教学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借助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并在展示海上日出现实场景的过程中,向学生播放相应的课文朗读文件,让学生能够将课文所描绘的内容,与图片或视频展示的内容相结合,对海上日出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作者的创作情感形成初步的理解。巨大的感染力,胜过千言万语枯燥的分析、乏味的讲述,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