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七年六月
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质量提升工程 电子商务省级示范专业项目中期自评报告
为总结我校质量提升工程电子商务省级示范专业项目建设的进展与成效,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实现以项目带动专业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省级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教秘〔2017〕142号)、《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评估验收办法》(皖教职成〔2016〕11号)等文件要求,对照项目建设标准、项目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和项目建设任务书,2017年上半年,电子商务示范专业项目建设实施小组认真开展了项目自评工作,对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现报告如下。
一、项目建设概况
近几年,由于传统企业大量进军电商领域,以及O2O模式的迅猛发展,市场急需电子商务专业的各种应用型人才。我校于2012年开办电子商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适应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领域工作岗位要求的应用型初中级专门人才。
为了更好地实现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目标,2015年我校申报了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电子商务示范专业建设项目,同时学校在十三五规划中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一)发展定位
1、专业定位
我校针对本地主导产业对电子商务人员的要求,以企业用人的需要为原则,制订教学计划,确立培养目标和教学安排。培养符合本地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技术技能性人才。 2、发展目标
我校与杭州赢动、北京博导和蚌埠中力达电子商务培训学校等企业接触商讨,积极提积极听取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整体建设做出规划。加大专业教学及实训建设的投入,不断改善教学设施、提升教师实战能力、引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提高专业水平。
(二)教学团队
1、专业带头人
学校建立了以校外企业人才和校内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教研组,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教研及实训教学的改革创新工作。带领专业学生进行实践,参加各种专业活动,举办丰富的专业讲座。同时组建团队进行技能大赛的培训工作,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积极准备参加电子商务技能大赛。 2、专业教师
校内有近10人组成的专业教师队伍,分别承担电子商务专业软件类、平面设计类、电商实战类等多项课程。同时引进来自多家企业的技能型培训讲师加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团队,有效提高了我校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三)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条件
本专业有5间多媒体教室,另配有5台移动投影仪配合实训教学使用。5个网络多媒体机房和实训室,实训设施设备布局规范,安全制度及措施到位,能满足专业教学使用需求,并配有专人负责,严格管理。
2、校外实习条件
自2004年起,学校先后与省内外多家专业相关、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大、中型企业签订有关学生实习、校企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交流、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等长期合作协议,使学生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四)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模式
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理论教学之后,采取模块化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适当采用全真案例教学、电子商务实务操作训练以及模拟演练、互动分享式授课。让学生接触实际的电商操作,注重实用性和使用性的传授,不仅让学生学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还要善于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最终达到好就业、能创业的目标。 2、课程和教材建设
学校以企业用人的需要为原则,制订教学计划,确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在教学安排中,企业所需求的知识、技能至少占教学内容的80%以上。在教材选用方面,综合考虑企业对学生的
技能要求,选择符合区域特点和学校教学实际的国家规划教材。
(五)质量效益
1、培养规模和质量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现累计在校生达近400人次,学校设有函授培训处,每年承担相应的社会职业培训。有80%以上的学员获得本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满意度较高。 2、社会效益
本校专业教师队伍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的试题编写与其他相关赛务工作;本校举办了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技能鉴定工作,每年为社会提供每项近百人的电子商务相关技能鉴定证书。正在建设的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场也采用了与企业合作的教学培训模式,可以开展校企合作的双方交流培训活动。
二、自评情况
(一)动态调整发展定位
1.专业定位
完成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调研工作,得出人才培养需求结论,拟定专业发展定位为培养推广、美工、客服和运营类的团队型人才;确定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得出电商行业人才岗位需求,拟定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关课程设置,教学效果良好;专业建设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2.发展目标
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制定相关章程;制定了专业建设实
施方案;制定了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在建设过程中,根据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动态和专家指导意见进行动态调整;初步建立以电商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并制定了能够辐射带动计算机、汽修、机电等相关专业的发展规划。
(二)打造专业教学团队
1.专业带头人
制定了专业带头人选拔机制和管理制度,拟定了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培养范围并进行培养登记;制定了校企双带头人的机制;出台专业带头人培养机制,专业带头人培养初见成效;专业教师组织并带领学生参加了“商品详情页设计”技能大赛。 2.专业教师
整合了现有的教师资源,2016年新招聘了两名专业教师;制定了教师培养规划书和计划,针对新进教师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组织现有教师参加培训和企业顶岗实训;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相关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制定教研组教科研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组织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组织专业教师参与职称评定工作;面向企业聘用兼职教师。
(三)规范专业实训条件
1.校内实训条件
规划了校内实训场建设,制定了建设方案;按计划进行了摄影工作室、校园创业工作室和综合沙盘实训场的建设,现有设备基本能够满足日常实训教学要求;制定了实训教学计划和实训场相关制度并严
格执行,并有相关使用及检查记录;初步开发了实训场社会服务功能,如证件照拍摄,蚌埠二中社会实践,毕业照拍摄等。 2.校外实习条件
建立了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入选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制定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有较为固定,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外实训良好有序;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计划和定岗实习评价表;学生按计划参加顶岗实习。
(四)优化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校企合作,由相关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指导,企业参与专业教学,校企合作教学效果良好,初步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计划,与多家企业进行了商讨,拟定了现代学徒制建设方案;开展了校园O2O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边学边做,教学效果良好。 2.课程和教材建设
制定了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拟定了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及精品课的方向,并与多家企业进行商讨;按照相关文件选定专业课教材,制定了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的计划,校企联合丰富课程资源库;通过举办了校园实践活动,实现了教学对接生产,通过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的手段,实现教学做合一,学生学习效果大大提升;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建设工作;制定了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业考评体系,主干课程采用过程学分和期末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评
体系完备;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相关文件,组建了一个管理队伍负责教学质量管理,对教学进行定期考核检查,并做出结果反馈;制定了返巢项目计划。
(五)初见质量效益
1.培养规模和质量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扩大了招生数量;制定了针对企业在岗人员培训的计划;成功推荐毕业生进行就业,有毕业生创业创新的典型材料并对学生进行创业创新的培养;积极开展学生的技能培训工作,在相关技能方面提高了取得技能证的学生人数;组织校内技能大赛,开会探讨参加市级、省级比赛的准备工作,为下一步参加更高层次的技能大赛做好准备。 2.社会效益
通过与企业共同研讨,拟定了技术服务方案与制定了技术项目研发方案;制定了开展社会服务的计划,进行了证件照拍摄、蚌埠二中社会实践及毕业证拍摄的社会服务项目;主干专业课程开设了第二课堂,通过社团教学活动带动其他专业发展;与兄弟学校进行了交流探讨,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建立开放性专业资源,可用于对外培训、创业项目孵化等。
(六)发展特色与创新
积极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在学以致用的同时更好的掌握电商团队的运作,并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制定返巢项目计划,并组织毕业生返校,面向在校生开展讲座,传授经验,与专业
教师开展研讨会,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教学团队
继续扩大教师队伍,使专业师生比能够达到20:1,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评定工作,增加面向企业、行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人数;教师培训工作尚有不足,要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实训条件
继续完善实训场建设工作,要进一步丰富实训场的功能性,设备水平以行业企业要求为标准;严格执行实训场管理制度,重视安全教育;努力开发实训场的职业能力训练和社会服务功能;继续开发专业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推动与企业深层次合作,包括共建专业实验室、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基地利用率、开展社会服务等,实习基地实行校企共管。
(三)人才培养
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加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目前我校在参加校外的技能大赛方面比较薄弱,要积极申报及参加技能大赛项目;按照“以活动促教学,以教学助实践”的教学思路,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多出成果,进而促进专业发展;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对内容重复的课程进行整合,自编出更多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校本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争取为该专业课程建立多媒体资
源库,实现岗位模拟教学、实验室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产学研”品牌,拓宽“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继续推动与企业深层次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
(四)质量效益
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努力实现全日制学历教育年招生100人以上;在职业培训方面,要努力开发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项目,尝试推进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项目的研发与服务,更好地服务社会;在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方面工作尚有不足,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继续完善和拓展现有社会服务项目;与其他专业合作开展电商实践教学活动,促进电商专业与传统专业的融合,辐射带动其他专业电商化,实现电商专业的带动作用;专业资源对外开放,更好的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五)特色与创新
继续贯彻和优化“活动教学”模式和“毕业生返巢”项目,使之更加成熟,更具特色。
我们相信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下,通过这次学校自评、专家评估,必将推动我校电子商务示范专业建设工作的更进一步,从而实现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特此报告,请审核。
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
二〇一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