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9.03.139
基于社会适应能力视角的大学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李海洋
(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 北京 102600)
①
摘 要:大学校园是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最后接受教育的场所,学生在校园主动求知的学习方式也与现实社会最为接近。可以说,大学校园是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表明,大学体育活动对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当前大学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如何提高体育活动的教学质量,从而帮助大学生在毕业后近快融入社会生活。
关键词:大学体育活动 社会适应力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c)-0139-02
大学体育活动可分为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部分。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在体育课程之外,以自身的兴趣爱好为主,选择的相关体育运动或活动,是体育课程的补充,同样是学校体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和教育手段。因此,要想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要建立一套以体育课程为主,课外体育活动为辅的体育教学体系。
1 大学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各大普通高等学校均能够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发展规律,设置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并规定了体育课程必须达到的课时数和学分,达到各项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更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通过一些专家学者对各大普通高等学校每学期体育课程类别数,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数,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频率,学生对体育课程满意度等数据的统计发现,一些高校在教学和引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体育课程设置单一;体育教学师资力量薄弱;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点到为止”;体育课程与社会适应能力结合不紧密;体育活动场所缺乏等问题。
出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
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纲要》中还把体育活动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分为了五个方面,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中,明确指出,帮助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这说明大学体育活动对于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形成实践意识,进而提高适应社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明确在校体育课程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1 加强学校体育活动设施的建设
体育活动设施是大学生开展在校体育活动的基础。各大高等院校要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资金投入,确保学生可使用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的数量以及安全性。对于体育活动设施已经完备的高校,要保障相关设施对学生的开放时间充足,避免体育活动资源的浪费。3.2 加强学校体育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
各大高等院校要尽力确保在校体育教师的数量,引进具有理论基础的应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充实体育教师队伍。对于个别缺少体育教师人员编制的高校,可着力培养学校内部的体育特长生或学生干部,建立一支“兼职”的“学生体育教师”队伍,以填补体育教师的空缺。也可短期聘任已退役的体育运动员负责相关运动类别的体育专业教学。
3.3 加强体育课程实践性的教学体系建设
体育运动可以通过摄氧量增加使学生放松自己,帮助学生释放日常学习生活中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并且要遵循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既要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考虑社会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
例如在体育运动或者比赛进行的过程中,运动人员和工作人员都以各自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各自负责相关的
2 大学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意义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
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能力。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表示,社会适应能力需要人本身形成一定的适应机制。人们在生活中需要本体安全感和信任感,而获得这种感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其转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习惯的一种情感。情感通过实践累积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意识,并通过这种思维意识指导人们的行为举止。普通高等学校长期的学习生活正是形成这种实践意识最好的场所。
2002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
①作者简介:李海洋(1980,7—),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1392019年(第9卷)第03期学校体育学
工作,只有每个角色尽职尽责,完成自身的工作时,才能保证一个体育比赛的顺利完成,因此在体育课程设计时,丰富学生的角色设定,给予一定的角色任务,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用。
另外,在体育比赛的进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且比赛的结果也很可能低于学生对自己的预期,这都对学生提高处理挫败感和压力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校可以将心理辅导和体育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体育活动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尽早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作。支持学校师生为政府及社会举办的体育活动提供志
愿服务。同时,要创新社会服务形式,将社会服务与体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现在风靡全球的Plogging(源于瑞典,一种将跑步与捡垃圾相结合的公益体育运动)就值得学习和推广。
5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活动应该改变传统的以学生在各类体育科目的达标成绩为重点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心理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要敢于创新体育活动形式,将学生喜爱的、社会上常开展的团建类、交友类体育活动植入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提高学生锻炼心理和适应能力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4 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辅助作用,进一步增强体育
活动的吸引力
4.1 鼓励学生成立体育活动社团
统筹校园体育发展,保障体育活动的多样性。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校园体育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传统和特色。通过学校公众号和校内宣传阵地,向社会各界和在校学生介绍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传播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理念。4.2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团体体育比赛
加强学校内和学校间的体育活动交流。学校内部定期举办各院系间的团体体育比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另外,学校还可以主动与临近学校和友好学校举办学校间的体育活动,行成体育活动校园区域集团,学校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促进校园体育活动的长足发展。4.3 鼓励学生参与校外社会服务
要引导学生安全、有序地参与体育赛事的社会服务工
(上接138页)
参考文献
[1] 阳海英.体育运动对大学新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基于心理结构[J].四川体育科学,2016,35(3):47-50.
[2] 刘睿.大学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衡水学院学报,2015,17(1):44-46.
[3] 单羽.高校体育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路径探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3):123-128.
[4] 张少兴.运动竞赛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7,34(5):138-141.
思考与反思恰好是去伪求真,使自己学习的动作更贴近教学要求,并且深刻记忆。即为“4R”教学模式的回归性。让学习去教学生,虽然在动作的规范性没有多大保障,但是可以很好的树立同学的自信心,因为他们直观的看见同学们很快的掌握,并可以指导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应该也可以学会,减少抵触。
2.3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动作,加深理解
由于学生教学生,在组织教学语言上难免各有不同,也不会有专业性的术语,这时就需要教师开始组织教学,扩展课外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如学习五禽戏的虎戏,可以通过现代化教学,把提前准备好的老虎捕猎简短视频,通过手机传播让同学们观看,让同学们更形象的了解“虎扑”这一动作的技术要领。其次从中医的角度去跟同学展开讨论。如五禽戏为什么只有五禽,因五禽意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五脏,即肺、肝、肾、心、脾胃;要通过锻炼促使五脏处于动态平衡,使人能够延年益寿;就要寻找模仿动物的某些动作,达到这些效果,经过的一番挑选,与之对应的动物有鸟、虎、鹿、猿、熊。如虎扑食,其力在爪,爪多附筋,经常练习可调节肝脏。通过中医知识拓展,了解动作来源以及目的,使同学更加清晰练习的重点。即为关联性。2.4 追根溯源,了解技术动作的文化根源
练习中同学们会有一些疑问,就是为什么选择这五种动物的动作,其他的动作应该也可以吧?其他的动物也是可以的,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们对动物的了解和接触以这些居多,在教学中便于老师描述这些动物的心态及动作给学生们去观摩便于老师的教学。懂得中医的同学肯140定会想,除了五体对应五脏,还有五志,即悲、怒、恐、喜、
思。如怒可以促进肝的疏泄,但是难以用语言和量化标准去表述怒的程度,因此在指导练习时存在许多的困难。通过这些引导与解释让学生对五禽戏有鹿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对这一内容的练习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究。即为严密性。
3 结语
从上述的教学环节的实施,我们可以看到“4R”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对话和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结合中医专业知识讨论问题,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创编这些动作的目的及意义,更好地了解和传播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增加同学们的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1] 柔亮亮.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发挥教学评价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3,15.
[2] 陈国东.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7-18.
[3] 常艳.中职体育教学运用体育游戏的途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3):70,72.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