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爱够旅游网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素养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阅读这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却被很多师生所忽视着。其实,形式多样的阅读远比空洞的解析来得自然。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的老师饱含深情的阅读能感染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又有谁敢说阅读根本就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方式呢?

在常规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利用电教媒体来协助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自认为对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学习积极性收效甚好。

运用电教媒体在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何作用呢?

一、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字词句段的理解。

说到底一篇文章就是由字词句段组成的。只有通晓字词和句段的理解才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要完成这一任务就离不开阅读。而新鲜刺激的事物最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电教媒体则很好地将视听融为一炉,将抽象的语句和具体事物相联系,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字的音、形、义。

如在教学杜牧的《山行》一诗时,诗中有一句“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生”字用得十分巧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恰当地运用录像就使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学中,笔者先提问:“‘生’字怎样理解?诗人为何不用‘升’字来替代‘生’字呢?”随即引导学生看录像,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一直升向山顶,山顶的云翻腾变化,隐约可见一户人家在枫林中,景色美不胜收。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多媒体则很好地将诗中的意境图像化,并伴随着配乐朗诵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积极观察、思考,从山顶源源不断升腾的云雾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体现了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便会散去的现象,而“生”还有产生之意。可见,电教媒体为学生体会深层含义提供了方便。

二、可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固然是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但怎样读才能使学生真正把握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呢?电教媒体则能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感人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从而使学生心领神会。

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了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入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了置身其中的感觉,在朗读课文时其感情表达异常逼真,电教媒体以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使学生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朗读兴趣。由此可见,录音和投影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刻领悟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一般通过情节来掌握。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情节,这不仅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也是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的基础。如在教学《三峡之秋》一课时,我绘制了秋日早晨的三峡、中午的三峡、晚间的三峡三幅情景片来配合教学,并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阅读。通过对三幅投影片的观察和对课文的领会,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课文的主要情节,再通过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学生便掌握了该课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学得主动,教学效果良好。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的作用让课文的形、声、色、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感受和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战略目标,也是中学生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之一。只有多角度多形式地引发和培养学生创作意识才能不断提高作文素质。

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敢想敢做,在想和做中去发现、创造。事实表明,人要有发明,创造首先需要创造思维。语文乃百科之母。让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培养好未来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贡献一份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