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线线材制作过程(共15页)

来源:爱够旅游网


电线电缆的制造过程

一、电线电缆的制作过程简介

缠绕 印字 色带 集合 印字 裁条

炼铜→伸铜→伸线→绞线→绝缘→ 成缆→ → → 编织 → → 成卷 编织 外被 填充 地线 外被 轴装

1.炼铜 目前工业应用阴极电解铜法炼铜。 2.伸铜, 伸线有三种方法:

三个阶段:粗伸〔 8.0>2.6 mm〕,中伸(3.2/2.6>1.2/1.0 mm), 细伸(1.2/1.0>0.07/0.05 mm)

3.0镀锡退火:电线电缆导体两端镀锡目的。 3.1防止与 O2 接触,发生氧化。 3.2焊接方便,易于操作。 镀锡的两种方法:

3.2.1.热镀。使用导体铜外表干净,无油渍。

3.2.1.电镀锡,导体电镀锡后外表光滑,品质好,外表薄。

4.绞线,绝缘,缠绕〔编织〕,外被〔印字〕,集合〔包带、填充、地线〕,编织,外被,裁条〔成卷、轴装〕不过,并非所有线材都必须有上面过程,有的线材制作过程简单得多。 二、电线电缆的设计 一、导体

(一).导体线径、股数、面积与电阻之关系

能够导电的物体称之为导体。相反,不能导电的物体称之为绝缘体。在大自然中,铜的导电能力较强,电阻〔 Restistance 〕低。实际上,我们经常用到的是合金导体。例如,

镍、铬、铜线,又称之为电阻线,能产生大量的热。由于各金属成分不一样,那么电阻大小也不一样。镀锡铜和镀镍铜是经常用到的,镀锡铜导电性能好,价格比镀镍铜低。但是相对锡而言更易氧化。镀镍铜它更比镀锡铜耐腐蚀,但本钱高。因此,我们通常选用镀锡铜线或镀锡绞线。 我们应该还记得下面这个公式:

L R=P A

R 为电阻; P 为导电率; L 为线长; A为截面积;

在工厂非常容易看到如此规格1332 20AWG〔19/0.19TS〕导体线材。我们来分析一下

1332 20AWG (19 / 0.19 TS) A B C D E

A…1332表示型号( AWG美国线规)数,20AWG其中一种. B…19表示此导体由19股细铜丝组成.

C…“/〞表示19股细铜丝是绞合在一起,我们厂所有线材都要绞合除单根之外. D…表示19股铜丝的每股细铜丝的单根直径是0.19mm。 E…T表示镀锡铜线,S表示铜线为绞合。

我们用到的线材导体直径一般比较小,从0.05mm到1.291mm。使用线径小的导体,可以保证线材的柔软度,我们用细铜绞线代替单一粗铜导体也就是这个道理。由于有线径大小的区分,就有了铜条、铜线、铜丝的不同称呼,他们的线径依次减小。当然下面的简单公式将的出导体面积:

〔二〕导体相关计算

1.绞距〔Pitch〕、掺入率的概念

绞合有两种方式:同心绞和束绞。在了解他们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绞距之概念。学过工科的同仁清楚螺杆中有螺距的概念,学过理科的同仁清楚波长之概念,绞距与螺距、波长相似,在平面上也是具有相同性质两点之距离。如以下图标

显然,相同长度之导体,绞合之细铜丝要比直放之细铜丝长。这种就存在掺入率的概念。用导体之长度乘上一个系数〔K〕,就得到绞线的实际长度。通过下面图标可以推出一个公式: P …绞距.

L…绞距范围内芯线实际长度。 D1… 层心径。 L

从而推出:λ= -1 ; K=1+λ K为掺入系数。 1. 导体重量计算公式

这里的重量严格来说区别与我们以前的概念,因为它的单位是KG/KM,而不是单独的KG或G即它是单位长度线材的重量。 W=d2×6.9822×n×k1×c×k2×p×k3

式中:d┉为单股铜线直径; N…股数 K1…铜线掺入率; C…芯数 P…芯线对数 K2…芯线集合掺入数; K3…对型线缆集合掺入率(芯线无对绞,K3=1);

上面公式出现了芯线掺入率、芯线对数,这是因为我们设计的线缆的芯线同样具有绞合、绞距等等概念。

我们设计线缆包括线材外被是用量的计算,这对一个工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导体绞合外径的计算就有必要了。无论是导体还是芯线都存在两种绞合:同心绞、束绞。

名副其实,同心绞 是指以一条或多条铜单线为中心,在其周围各层以左右交互之方向绞合。每层的单线总数均比其内一层多6条。束绞 是叫所有单线,依同一方向绞合。其它还有复合绞等等。

当导体股数〔芯线条数〕为7、19、37、61、95并胶合时,为同心绞;其余股数〔芯数〕为束绞。导体胶合外径的计算公式如下: 同心绞胶合外径 D=(1+2n)*d n为导体自内到外的层数; 束绞胶合外径 D=√N×1.155×d D为绞合外径; N为导体股数。

芯线胶合外径那么可参考?电子线材用量设计应用公式标准?。

前面还提到“对型线缆集合掺入率〞,所谓对型即导体〔芯线〕两两绞合在一起,之后所有导体〔芯线〕再一起总绞〔也可以不总绞〕。这一般是应用在要求较高电器性能的线材上。值得一提的是,芯线绞与导体绞是相同原理,但芯线绞我们称之为芯线集合层心径的概念,如以下图: 二、绝缘材料与绝缘相关计算 1.塑料材料的两种特性:

1.1 热可塑性〔THERMO-PLASTIC〕; 1.2 热固性〔THERMO-SETTING〕; 2. 常用到的绝缘材料

有:PP〔Polyproplene〕材料—般较亮,较硬,燃烧平稳,无太多的烟尘,有下滴现象。价格较低。

SR-RVC(SR-Polyvinyl chloride)材料—较暗,较软,燃烧有大量的烟尘。价格较贵

FEP耐油、耐磨、电气性能好等特点。

PE(Poly Ethylene Resin)材料—很亮,很软,较难加工,无下滴现象。价格较贵。

对塑料材料而言,无论绝缘材料还是线材外被材料都有一些重要的机械特性、化学特性等等。这可以参考?电线用塑料材料特性表?。比重在电线电缆设计中也很重要,例如报价。比重概念中,有一个加权平均比重的概念。表示入下公式:

n1×ρ1+n2×ρ2 ρ平均=

n1+ n2

其中:n1ρ1…为第一种材料的比例、比重; 其中:n2ρ2…为第二种材料的比例、比重。

2.1重量〔KG/KM〕:〔工厂适用〕

W=[πρt(D+t)+K4d2ρ]×C×K2×P×K3 W=(D2- d2)×0.7854×P 式中:π…圆周率〔3.146〕, ρ… 比重, D…导体绞合外径(mm),

t…绝缘厚度; K4…押入系数, d…单线线径; C芯数 ; K2…芯线掺入率; P…对数; K3…对型电缆集合掺入率。 2.2重量〔KG/KM〕:〔业务适用〕 W=[D2-Nd2]×0.7854×ρ×C×K2×P×K3

式中:D…绝缘外径〔mm〕,N…导体总股数,d…单线径(mm).0.7854…π/4

2.3绝缘外径〔mm〕 D=2×t+d

式中:t…绝缘厚度,d…导体绞合外径〔mm〕。 二、对绞、集合之绞线眼模之设计与选用 一个例子:3C×0.75㎜2 +PVC电源线(地线为裸铜).

ID=1.75 mm; >

试问其绞合外径是多少?选用多大的绞线眼模?

求出总截面积:A=0.7854×1.75×2+0.7854×1.15×2

但实际上眼模不能到达这个要求(D=3.6 mm) 在集合盘上应按如下摆线法:

这样才不容易出现前左图中的极限现象。因此D什还要加上一个经验值,通常加上0.5。

四、包带、包带材料及相关计算

1.使线材成圆柱状〔有的芯线不需要总绞,外面只包一层包带〕; 2.防止线材松散;

3.遮蔽,使信号不受干扰;

4.在导体与遮蔽线之间起绝缘作用; 4.2 包带材料

1. AL-mylar(ρ=1.872≈1.9)

一般用单面,遮蔽面积小,遮蔽电阻大。 线材包带有两种方式:

Facc-in:铝箔向内,用在没有线材不再经过编制或缠绕的线材场合,也起遮蔽作用;

Facc-out 铝箔相对铜箔而言,铝箔软且廉价,因此使用特别广泛。 2. 麦拉带〔ρ=1.4〕

“海翠尔Hytrel〕做成带状后就是麦拉带.具有良好的抗张强力,依次,有防止松散的作用.例如用在电线电缆场合. 3.棉纸带〔ρ=0.8〕

棉纸带,起圆滑、柔软、绝缘作用。例如用在鼠标线场合。 此外还有铜箔〔ρ=8.89〕,PE带〔ρ=0.93〕,发泡PP带等等。

目前有两种,1.附于绞线机/集合机上,适用于宽包带; 2.专用包带机,适用于较小包带;

包带方式分纵包和横包,横包又分卷包和斜包两种方式,如以下图所示: 纵包用在扁平线材和芯线不需要总绞的场合,不要求柔软度;斜包速度快;卷包柔软度好。选择带宽:卷包时W=3D,斜包时W=4~5D,并可以参考公司采购之包带材料宽度〔w为带宽,D为包带前线材外径,又称包带下径〕。 包带重叠度取决于线材直径,一般来说,不超过1/4圆弧长。

包带所用的眼模〔包带进入束绞机须通过的模具〕选用不可过大或过下,一般取包带后的外径〔D+0.3〕mm。

4.5.1 重量〔KG/KM〕:〔适用卷包或斜包〕 W=〔N/N-1〕×π×ρ×t×(D+ t1)

式中:N…重叠度之倒数,π…圆周率〔3.146〕, ρ…包带材料之比重, t…包带

材料之厚度, D…芯线集合外径, t1…卷包之厚度(mm) 4.5.2.包带外径〔mm〕: D=d+4t

式中:d…芯线集合外径〔mm〕,t…包带材料之厚度〔mm〕。 五、放线轴、卷取轴于卷取长度之关系 5.1.放线轴、卷取轴之概念

如以下图标,这种轴在工厂应该看到得较多。本厂各类成品、半成品线材在生产过程中要收集在线轴或卷取轴上。例如芯线押出,铜绞,编织,缠绕等等工艺过程。

5.2 线轴卷取长度计算公式 L=N×n×π×(d+K2×φ×n)×103M

式中:L…线轴可包装之线缆总长度。

N=K1×W/φ…线轴内宽可排放之线行数。〔舍去两位小数点〕。 K1…横排系数,以0.9计算:W…线轴内宽〔mm〕;φ…线缆直径〔mm〕

n =H/〔K2×φ〕…线轴空间可置放之线层数。D…线轴筒径; H=(D-d-2g)/2…线轴有效卷取高度〔mm〕;D…线轴直径。 G…卷空尺寸〔mm〕皆以mm表示。

六 、缠绕与编织

前面已经提到过缠绕与编织的共同作用是遮蔽,对外界电磁波产生隔离作用;保证内部信号的不受干扰,同时如果缠绕与编织接地的话,内部信号也不会泄漏,您到工厂押出就可以发现缠绕机上放线轴较小,因此缠绕后的线材都要经过倒轴〔线材从一个放线轴转到令一个卷取轴〕。由于加工的要求,缠绕线如果不倒轴,在外被押出引取时会出现松脱,堵在眼模口,引起断线。 6.1.缠绕所需条数〔N〕: N=(D1×π/d)-3={[D1+d×π]/d}-3

式中: D1…层心径(mm),d…缠绕铜线直径(mm), D1 …缠绕下径,3是经验值,保证缠绕后的线材外表美观,否那么由于缠绕铜线挨得比较紧密而容易出现交错现象,导致押出的线材外外表出现疙瘩,起伏不平. 6.1.2.重量〔KG/KM〕: W=d2×6.9822×N×K5

式中:d…单线直径;N…缠绕所需条数;K5…缠绕掺入数. 6.1.3.外径〔mm〕: D=D1+2d

式中: D1…缠绕下径(mm);d…单线径(mm)

6.3.1 编织角(tanθ)

16锭编织机:tanθ=[2π(D1+2d)p]/C

24锭编织机: tanθ= (D1+2d)p×0.010307

式中:2…又向交叉编织; π…圆周率; D1…编织前外径; d…单线径;P…每英寸之目数;C…编织机之锭数.

从而可求出θ角度:最好不要大于30°,否那么编網加工时,不易翻转。

F=〔N×P×d〕/(25.4Sinθ)

式中:N…每锭股数;P…每英寸之目数;d…单线径〔mm〕;

FOC=(2F-F2)×100% 6.3.4.重量〔KG/KM〕 W=d2×6.9822×M/Cosθ

式中:d…单线径(mm);6.9822…为〔π/4〕×铜比重8.89之常数;M…编织总条数N×C〔每锭股数×锭数〕. 6.3.5.编织外径〔mm〕: D=D1+5d

式中:D1…编织前外径(mm);5…系数;d…单线径(mm);

A B C D 说明:A表示锭数,表示16锭编织机; B表示间隔符号; C表示股数;

D表示编织铜线的单线径.

股数目数不可以任意变得过大或过小,但是可以变化.增加目数,减少条数,那么编织的速度相应降低. 七、外被及相关计算

7.1.前面讲到绝缘材料时,已谈到塑料的一些性质,这里不再重复,常用的外被材料有:

PU材料:弹性好,耐磨,价格比PVC贵,较硬,火烧有刺激性味。

FEP:材料:耐热、耐寒、耐候、耐药、耐溶剂、绝缘怀能及高频性能优异、并具自润滑性,低磨擦系数等特点。

PVC材料:色泽较暗,弹性比PU材料要差,火烧有臭味:

同样,外被材料各项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请查阅?电线用塑料材料表?。 7.2.外被押出:

本厂外被押出方式一般有:

充实押出…即芯线直接经外被押出成型,不经过包带、编织之类的加工。如我们生产的电源线。

管状押出…有专用的押出模具,押出的外被形状成圆管状,如我们电脑上用的网络线,

管状押出保证外被押出后的光滑与正圆度。

编织押出…实际上是半空管押出,半成品线材在编织之后再经过外被押出。 如以下图示三种押出线材截面图: 空管押出

编织押出

充实押出

7.3.1 充实押出:2芯充实押出:W=[(D2-2d2)0.7854]×ρ 3芯充实押出:W=[(D2-3d2)0.7854-0.0403d2]×ρ 4芯充实押出:W=[(D2-4d2)0.7854-0.214d2]×ρ 5芯充实押出:W=[(D2-5d2) 0.78540.542d2]×ρ 6芯充实押出:W=πρt (D1+ t)+K4d2 ρ

外被押出由于同样存在押入系数,因此,6芯以上充实押出均类似绝缘押出。 管状押出:W=πρt (D1+ t)

编织押出:W=[(D2-D22-d2×M)0.7854]×ρ

式中:D…线缆完成外径〔mm〕,d…芯线外径(mm),ρ…外被材料比重,D1…外被下径〔mm〕,t…外被厚度〔mm〕,K4…押出系数,D2…编织前外径〔mm〕,M…编织总条数。

7.3.2 其它形状外被重量〔KG/KM〕: W=(A1-A2)×ρ

式中:A1…线缆总外部面积,A2…线缆外被押出前总面积,ρ…外被材料比重。

三、 中心度调试方法

我们在生产中,偏芯的调试是生产每一个机种不可缺少的一项工序。它是对品质影响最大因素之一。所以正确的调试偏芯是保证产品品质也是降低损耗的重要条件。

1.装模前要注意以下两点:

a.将调偏芯用的四颗螺丝松动,将机头上外模之处清理干净。

b.内模锁紧在机芯上,并锁在机头上,然后将外模置于眼模套内,如果是押PVC线材模要注意内模不要顶住外模。以免损伤模具。 2. 调整偏芯的常用方法:

2.1目视调整:穿过导体或芯线,用眼平视外模孔与内模孔(或导体与芯线)周围是否平均,假设左边空隙较大,那么左边就偏多,将偏少一边螺丝松后,再锁紧较多一边螺丝。调到中心位置后,将两边螺丝同时锁紧,用同样的方法调试上下方。 2.2空管调整:调整时首先放一部料,所押出来的料用剪刀在外模口剪断用眼看偏向哪一方〔左右〕,那么哪一方就偏少,把少的一方螺丝松后,再锁紧对方的螺丝,至到出来的料成直线为止。如果下面多的话出来的料就会上翘,如果下面少的出来的料就会下垂。

2.3灯光透视调整:此方法一般适用于透明 出,用电灯或打火机透视导体或芯线是否在绝缘体正中,调试步骤同2.1方法一样。

2.4冲料调整:此方法一般都不采用,因为它会造成更多的浪费,冲料调整是指把押出来的线外径比实际要大很多,然后看哪一方出的料多,哪一方就少。调整方法同2.1方法一样。〔此方法只能适用于PVC实芯押出。〕

2.5 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定调试方法,无何种方法都以低速来调试,以保证品质和最低制损,严格要求自己用最快速度来调试,同时在生产中也要经常检查所生产线材的中心度。

2.6我们公司所生产的铁氟龙线材一般用2.1和2.2两种方法来调试。PVC线材一般用2.3和2.4两种方法。

四、 模具的选用方法及间距调整

模具的选用正确与否,对生产的产品品质、外观有直接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规格产品选取用不同的模具。

1. 押出内模的选用:内模有控制方向,固定导体和芯线的作用,选取用内模的时候要考虑到是否会偏芯及容易穿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模。不同的材料它有不同性质,因此模具的选用也不相同。

2. 我们目前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铁氟龙和PVC电源线,所以模具的选取用也比较单一,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这两种材料的模具选用。

3. 铁氟龙的模具选用:一般是根据绝缘厚度来选用,所选用的模具一般外模是线材外径的10倍,内模是导体直径的10倍,内外模之间的间隙也是绝缘厚度的10倍。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外模过小所押出来的线容易出现波浪,且容易出现忽大忽小的情况。外模过大押出来的线外表不光滑,容易出现针孔状,手感不好,过不了高压。线径小外模过大,出来的材料没有锥度很难成型。

4. PVC`PU的模具选用:PVC一般分为实芯押出、空管押出及半空管押出,PU只分为实芯押出,不同的押出方式就有不同的选模方式。鉴于目前本公司只有实芯押出线,在这里就简单的介绍一下PVC实芯押出的选模方式。

外模的选用:实芯押出还要根据它的外观也是它的亮雾度来选模和线材外径来选,亮面线材〔3.0mm—6.5mm〕,一般外模要大于完成外径的0.2mm。如果完成外径更大就适当加大外模。〔在此也要注意外模过大出来的线材外观粗糙,光泽较暗。外模偏小押出来的线径也不稳定,生产非亮面是易偏亮。像我们公司的两芯PU线外模过大或过小所生产出来的线材外径都不会太圆,即成扁状。〕

内模的选用:内模的选用主要根据导体或半成品来定,如果芯是绞线。用公式计算出后再加上0.2mm左右〔一般适用于绞合外径4.0mm以下〕。如果是单支线绝缘度薄〔0.4mm以下〕的线材就在原有的芯线外径上加0. 5mm即可。 5. 间距:是指内模最前部份与外模模口里面之间的的距离。内外模间距应根据实际经验来初步判定。

PVC线材:间距过大或过小都容易出现偏芯。内外模间距过大容易出现外表不光滑,粗糙等现象。间距过小如果是绞线且容易出现绞纹,附着力不良等现象。

PU线材:间距过大所押出线材不易剥皮但附着力强,过小側易凹凸不平等现象,外模过小押出线材时线径会忽大忽小〔有时材料不一样同一种线号同一个模具它就会出现此种现象〕,外模过小时线材外表也容易出现波纹状,附着力不良,料出来之后不附在导体或芯线上等情况。 五、 押出温度的判定及调试

1. 温度偏高:线材外表会起麻点、烧焦现象。PU线会有亮痕,〔PU线应及时调低机头和眼模温度,PVC线材变黄、线径扁等现象需整体降温情〕。通常从线材的外观可以看出来。

2. 温度偏低:通常有在线材外表有塑化不良〔死料〕、外表粗糙、外表无光泽等现象。

PU线材温度偏低容易成针孔状及粗糙等 六、押出异常现状及解决方法

押出作业中,异常状况层出不穷,稍为不慎或松懈,即会出现异常现象.大凡不良之发生,均离不开料法的原因。故我们惟有首先了解产生不良之具体原因所在,方能对症下药,进而迅速改善。亦可防患于未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提到的不良,均为我们日常押出作业中最为普遍出现的问题。一般我们都可以在事先予以,使不良出现的机率大为降低。 1. 外表粗糙

1.1原材料不良:或配比不当〔如色母过多〕。 [-更换原材料。]

1.2押出混炼不良:押出温度过低或各段温度设定不当,押出机压力太低等到条件下作业时造成材料熔融不均匀,发生麻点或细料。

a.[重新修正温度(螺杆温度过高,机头温度过低)。]主要针对铁氟龙 b[压力低(L/D小),增加滤网枚数,使阻力加大,反压力加强。] 1.3眼模形状设计不良或受损及模具不当。

[a眼模设计上,其流路须通畅,呈流线形,模口须电镀.(主要是PVC)。] [b正确使用眼模,防止受损.在上外模前可用水砂布打磨。] [c视线材外表适当调整内外眼距。]

[d更换模具(外模过大)。]主要针对铁氟龙

1.4押出速度:过快时材料在眼模口无形成平行流动,呈节状或螺旋状;过慢时,尚压力小,那么出现蜘蛛網纹。 [适当调整押出速度。]

1.5材料吸湿;材料含有水份,押出时,被覆层内存在气孔, 被覆外表那么呈不规那么状.另在外眼口易形成积渣,擦伤外表。

[材料需经枯燥,特别是我们厂的ETFE,其它类型的材料如尼龙材料等.必要时须预先进烤箱内烤。]

1.6导体或芯线外表不良,引起行线振动,使外表呈波纹状状。 [更换导体或芯线。] 3. 颗粒

2.1原材料不良;料中含有杂质或有水份。 [添加滤网枚数;更换原材料。]

2.2作业不慎,料中掉入杂物(如灰尘)。

[a倒料时料桶清理干净及材料尽量不要直接放在地面上。] [b料斗经常清理防止积尘。] 2.3温度太高,料在螺杆中被烧焦.。

[适当设定押出温度,并经常注意机器各温控设备(仪器)有无故障。] [长时间停机必须将温度降低。] 2.4混料,机器未清理.。

[a防止不同材质之材料混合在一起。]

[b先后押出多种规格材料时,机器一定要清理干净。] [c温度过低押出速度过快材料没有完全熔化。] [d机器未清理干净,过滤网破烂,机头未清理干净。] 4. 外表疙瘩,小坑

3.1水槽前端水滴飞溅至刚出模之线外表,使该处先行固化收缩,形成凸起疙瘩。 [防止水滴飞溅,水龙头不来宜太大。]

3.2芯线外表不平滑起疙瘩,致使外被跟着起疙瘩。 [更换芯线.。]

3.3温度过低形成.材料未完成熔化。 [提高温度。]

3.4押出张力不稳定或加减速不当造成疙瘩。

[a调整该线张力架张力;检视引取机有无故障(引取机螺丝松动,速度档位不到位等)。]

[b加减速时宜绶,不能过急。]

3.5材料收缩性大时,在押出冷却时其外表附有空气或蒸气生产的小泡(肉眼难以分辩或与冷却水接触时即形成,无法看到),该小泡部份无法与冷却水直接接触,遇外表冷却速度不一,先冷却部份将小泡后冷却部位拉成下陷小坑。

[降低螺杆温度,设法除去押出线材外表附着之汽泡,可在水槽入口处设海绵体擦拭。] 5. 刮伤

4.1材料中有异物(杂料、小铁屑、小铜屑等),冲破滤网堵在眼模口造成刮伤。 [更换滤网及清理眼模。] 4.2外眼受损刮痕.

[更换外眼或修复外眼(要用耐水砂纸打磨)。]

4.3押出后外伤;在冷却水槽或引取轮、压轮、储线架等处刮伤. [找到刮伤处源,加以改善。]

5.1导体或芯线外表沾有水份或油污,押出时该处与材料接触,因高温膨胀蒸发,形成汽泡。

[前端加布擦拭或过预热器,必要时更换导体或芯线。]

5.2芯线外表不良有小坑、露铜等、押出时小坑中空气未能完全排出,受膨胀形成汽泡。

[剥除该不良线材。]

5.3押出温度太高,材料热分解时产生气泡。 [适当调整温度。]

5.4材料中含有水份或有不同材质的材料。

[材料先烘烤之后才使用、挑出不同材质的材料。]

[线材押出时前端水槽一定要过水。]

[重新调整中心度。]

[调节印字火力。] 6、线材变扁

6.1外眼形状不良。 [更换外模。]

6.2冷却不够,在引取轮上压扁。

[a.将押出速度适当调整或加快冷却水循环周期。] [b.降低螺杆温度。]

[c.加长冷却水槽或采用双层〔或W型〕。] 6.3印字时压轮压得太紧。 [调整压轮压力。]

6.4半成品形状不规那么。 [更换内外眼模及调整眼距。] 7、附着力不良。 7.1材料密着性差。 [更换材料。]

7.2导体有水或油污。

[前端加布擦拭或过预热器。] 7.3模具太近,压力不够。 [适当调整模距。]

7.4冷却方式不对〔冷却速度过快〕。 [前端水槽加热水或加大空冷段距离。] 7.5模具使用不当〔内外模比例太小〕。 [更换更大的外模或更小的内模。] 7.6温度过高。 [降低机头温度。] 7.7押出线速过快。 [适当调整线速。]

8、押出量少〔也叫不稳定流动〕,即指在押出过程中线材直径突大突小,或不出料等情况的发生。

8.1材料中有杂质阻塞滤网组。 [更换新的滤网或更换材料。]

8.2供料段温度过高,材料在此段即开始熔融,致使输路受阻。 [调低供料段温度。]

8.3料斗枯燥温度太高,材料结块,堵塞下料口。

[降低枯燥温度,必要时须将胶料全部放出来冷却后重新参加料斗。] 8.4螺杆温度太低,螺杆阻力太大,电机皮带打滑。 [提高螺杆温度。]

8.5机械配置问题,螺杆压缩比比例与材料不符合。 [工程技术人员处理。] 8.6线径不稳定。

[a.降低螺杆的回转数。] [d.用更具流线型的眼模。] [b.改用较大口径的眼模。] [e.改用溶粘度低的材料。] [c.采用廊段长的眼模。] [f.提高押出温度。] 9、沙眼〔指不能通过火花测试的针孔状〕。 9.1温度过低造成沙眼。 [提高押出温度。]

9.2模具使用不当.

[一般情况下都是外模过大,所以更换小一点的外模。] 9.3材料不良或材料中有杂质。 [更换材料。]

9.4机器未清理干净〔如换了材料螺杆、滤网组、机头等部位〕。 [重新清理机器。] 10、异色

10.1材料中混有其它颜色的材料。 [挑出其它颜色的材料或更换材料。] [批次中有两种颜色的材料。]

10.2温度过高,材料在螺杆中受高温影响变色造成一部份材料变色。 [适当降低螺杆温度。]

10.3滤网组未清理干净,残留材料混在其中,起异色。 [换色时一定要清理滤网组必要时更换蜂巢板。] 10.4机头未清理干净。

[换色时一定要清理机头且要干净。]

10.5换色时螺杆里面的前先颜色材料未挤完,形成异色。

[换色时从料斗里看不到料的时候,才倒入另一种颜色的材料,且要防止浅色换深色的情况。]

11、线材火花测试不过。

11.1线材线径太小(小于最小绝缘度)。 [调整线径。]

11.2押出线材偏芯。 [调整中心度。]

11.3押出线材有颗粒。

[参照线材颗粒解决方法加已改善。] 11.4线材有沙眼。

[参照线材沙眼解决方法加已改善。] 11.5线材起泡。

[参照线材起泡解决方法加已改善。] 11.6线材刮伤。

[参照线材刮伤解决方法加已改善。]

11.7导体或半成品不规那么〔如铜线跳股芯线起泡等〕。 [挑出不良段或更换导体与半成品。]

12、印字不良:印字是电线电缆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且容易发生不良造成浪费。一般印字不良有以下向种情形。

12.1油墨调试过淡、溶剂添加不当、油墨中有水或其它杂物进入或压线轮压力不够等造成印字不良。

[a.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比油墨溶液;中途溶剂添加时须绶慢及少量添加,并在同时迅速绞动墨斗里的油墨。]

[b.使用过后的油墨可密封回收,防止水或杂物进入;刚开机时注意不要让线材带水过印字机。]

[c.适当调整压轮压力。]

12.2压轮及导线轮偏离,线材不规那么摆动幅度过大等造成字体不完整、残缺不全。

[a.正确调整压轮,导线轮的位置,使其线材和印字轮上字体处于同一直线上。]

[b.调整半成品或导体进线张力及吹水器方向和风力,尽量使线材在过印字轮时不要左右晃动]

[c.正确选用适宜之压轮规格,一般等于或比线径大0.1mm即可。]

12.3线材上的水份未吹干及油墨调试过浓;油墨导轮与印字轮距离太近;压轮太紧、线速过慢、印字轮制作本身有问题等造成水印、重影。

[a.加大吹线风力及及时排放空气压缩机水,减少空气中之水份。] [b.适当配比油墨浓度及定时添加溶剂。]

[c.调整油墨导轮与印字轮之间的距离,两轮不能接触在一起。] [d.适当调整线速。]

[e.适当调整压线轮压力。] [f.更换印字轮。]

12.4刮片起毛边或调整不当;压轮压得过紧及油墨过浓;印字轮受损等造成油墨线〔拉条〕、印字残缺、重影等等。

[a.更换及适当调整刮片位置,使印字轮上的油墨被刮干净且不会飞溅。] [b.正确调试压轮压力及油墨浓度。] 12.5印不上字;

12.5.1油墨与线材的性质不同印不上字。 [更换相同性质的油墨。]

12.5.2线材已完全冷却,印不上字。 [适当调整押出线速。]

12.5.3油墨已过使用期限。 [更换油墨。]

12.5.3刮片太紧或机械原因〔极少情况〕。 [调整刮片。]

12.6、印字有重影: 12.6.1 线材外表有水份。 12.6.2 压线轮过重。 12.6.3 油墨过淡或过浓。

12.6.4线材与印字轮不在同一水平线。 12.6.5线速过慢。

12.6.6印字轮制作问题〔极少情况〕。 12.7、印字脱落: 12.7.1印字火力不够。

12.7.2印字之后线材进入水槽前有磨擦到印字。 12.7.3印字之后没有过水冷却线材。 12.7.4油墨的性质和线材的性质不相同。 12.8、印字不全:

12.8.1压轮与印字轮不在同一直线上,线材不在字轮正中。 12.8.2印字轮字体过大。 12.8.3压轮压力不够。

12.8.4线材外表有水份。 12.8.5油墨中含有水份。 12.8.6印字轮损坏。 12.8.7刮片未装好。

各类绝缘材料性能一览表: 连续使 抗张强度 比重 伸长率 熔点 用温度 (Mpa) PFA〔可熔4F〕 可熔性聚四氯乙烯 250℃ 21-26 275-300 300±10 21 300 265±10 FEP〔F46〕 聚全氟乙烯 200℃ 15-18 150 325±10 ETFE〔F40〕 四氟乙烯共聚物 180℃ ECTFE〔F30〕 三氟氯乙烯 150℃ 31-49 200 235±10 PVDF〔F26〕 聚偏二氟乙烯 125℃ 230 145±10 PP 聚丙烯 90℃ 2900-4500 700 220±10 PE 1500-2200 180-600 220±10 聚乙烯 70-125℃ 绝缘材料名称 有0人推荐

阅读(82)| 评论(0)| 引用(0) |举报 上一篇:线材规格 最近读者 评论

内容总结

(1)19表示此导体由19股细铜丝组成. C

(2)在了解他们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绞距之概念

(3)用导体之长度乘上一个系数〔K〕,就得到绞线的实际长度 (4)因此D什还要加上一个经验值,通常加上0.5 (5)[a调整该线张力架张力

(6)检视引取机有无故障(引取机螺丝松动,速度档位不到位等) (7)12.8.7刮片未装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