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的盐酸(0.2000mol/L)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1.滴定前准备过程:
滴定管:检漏→水洗 →______→ 装液 →______ →调整液面并记录 (调到__
______)
锥形瓶:水洗 →放出待测液→加 2.滴定操作: ②操作时左手 ,右手 ,眼睛 。 3.终点的判断方法: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由 变为 ,且 不再变化。 4.重复操作2至3次 5.计算结果 c(碱)= 四、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分析原理:C(待测)1、润洗不当
① 装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没有润洗( ) ② 装待测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没有润洗( ) ③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洗( ) 2、读数不当
①待测液,开始时仰视,结束时俯视( )②待测液,开始时俯视,结束时仰视( ) ③标准液,开始时仰视,结束时俯视( )④标准液,开始时俯视,结束时仰视( ) 3、操作不当
①锥形瓶装了待测液未洗净( )②锥形瓶装了标准液未洗净( ) ③滴定过程中,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或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 ) ④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漏液( )
⑤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末排出,滴定后无气泡( ) ⑥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处无气泡末排出,滴定后有气泡( ) ⑦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末排出,滴定后无气泡( ) ⑧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处无气泡末排出,滴定后有气泡( )
5、终点判断不准确 ①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 6、样品含杂质
①用含氧化钠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溶度的盐酸( ) ②用含碳酸钠的氢氧化钠的标准液滴定未知溶度的盐酸( )
①锥形瓶下垫张白纸的作用: C(标准).V(标准)V(待测)
7、对结果无影响 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末干燥( )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二、实验原理:H+OH=H2O
公式:a. n(H)=n(OH) b. c(H)V(H)==c(OH)V(OH) 三、实验步骤 1、准备过程:
滴定管:检漏→水洗 →______→ 装液 →______ →调整液面并记录 (调到________) 锥形瓶:水洗 →放出待测液→加指示剂 2.滴定操作:滴定→记录 →复滴→计算
注意:①锥形瓶下垫张白纸的作用: ②操作时左手 ,右手 ,眼睛 。
③滴速:先 后 (填“快”或“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④ 终点的判断方法: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改变,半分钟不再变化。 四、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润洗不当
④ 装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没有润洗( ) ⑤ 装待测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没有润洗( ) ⑥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洗( ) 2、读数不当
①待测液,开始时仰视,结束时俯视( ) ②待测液,开始时俯视,结束时仰视( ) ③标准液,开始时仰视,结束时俯视( )
+
-
+
+
-
-
+
-
④标准液,开始时俯视,结束时仰视( ) 3、操作不当用
①锥形瓶装了待测液未洗净( ) ②锥形瓶装了标准液未洗净( )
③滴定过程中,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或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 ) ④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漏液( )
⑤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末排出,滴定后无气泡( ) ⑥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处无气泡末排出,滴定后有气泡( ) ⑦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末排出,滴定后无气泡( ⑧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处无气泡末排出,滴定后有气泡( 5、终点判断不准确
①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 6、样品含杂质
①用含氧化钠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溶度的盐酸( ) ②用含碳酸钠的氢氧化钠的标准液滴定未知溶度的盐酸( ) 7、对结果无影响
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末干燥( )
②用强酸滴定强碱时,碱液移入锥形瓶中,加入10ml蒸馏水再滴定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