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

来源:爱够旅游网
13 画杨桃

●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生字,会写“老师、图画”等10个词语,积累与“靠近”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做法的不同,读好对话的语气。

●教学难点 读好对话的语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5个字。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画的杨桃。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

者: )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认识杨桃:(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反馈:这是杨桃。杨桃是广东和海南一带常见的水果。表面有五条棱。杨桃没长熟的时候是绿色的,成熟以后是黄色的。果肉脆而多汁,有酸的,也有甜的。甜杨桃可以直接吃,酸杨桃则大多加工成蜜饯(jiàn)。

2.介绍“杨桃”名称来源: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杨桃”名称的来源?老师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杨桃在晋朝时就传入中国,因其悬挂枝头而称为“桃”,又因为此水果是过洋而来的,所以称为“洋桃”,后因笔误成为“杨桃”。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请同学们美美地、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标出自然段。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和词要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 (1)小老师领读词语

这些是本节课出现的新词语,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教师指名读,其他同学听清楚,他读对了大家就跟他一起读一遍。

靠边班级倒车审视书页半晌争抢 教诲笑嘻嘻哈哈大笑和颜悦色神情严肃 (2)开火车读词语。

(3)找出多音字并组词。倒:dào(倒车) dǎo(摔倒) 3.理解词语意思。

(1)同学们,“审视”的“视”是看的意思,那么“审视”是怎样地看?(仔细看)

教师总结: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这叫做拆分法。

(2)我们来看看“教诲”这个词语,谁能给它找个近义词?(教育、教导)

教师总结: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义的好办法。 (3)在这些词语中,谁能找出一组反义词?(和颜悦色—

—神情严肃)

教师总结:找反义词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 4.巩固识字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2)多媒体课件出示摘苹果游戏。生字读对了,就可以摘下树上的苹果。

三、巩固识字,学写生字 1.认读生字:图课座交页 2.归类识记

预设:加一加——图、课、座;减一减——交、页;换一换——课。

3.指导写字

(1)利用“两看法”认真观察:看结构(宽窄、长短)、看笔画(压线、易错、穿插)

(2)教师重点指导

页:第一笔横长,撇在竖中线上起笔,上面的部分要写的窄一些。

“谜语”识记:贝字头戴博士帽。 4.书写生字 (1)师书写,生书空。

(2)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 (3)展示评价。

(4)修改后同桌互评。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观看动画朗读视频,注意听说话人的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说话人的语气。 3.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填空。

“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得像(五角星),同学们都(嘲笑)我,经过老师的(教诲),大家感到很(难为情)。

五、品读课文,感悟杨桃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弄清“我”坐的位置,以及“我”所看到杨桃的样子,用“________”画出来。

反馈: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的怎么样?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用“——”画出来,并用“○”圈出描写我画画一丝不苟的两个四字词语。

反馈: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所以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图、课”等4个生字,会写“老师、图画”等10个词语,积累与“靠近”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

者: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画杨桃》,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2.复习字词: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哈哈大笑嘻嘻的笑声审视严肃和颜悦色教诲

(1)开火车读词语。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都是描写人物的词语,老师这样排列三组词语,你们有什么发现?(第一组

描写“我”,第二组描写“同学们”,第三组描写“老师”。)

(2)齐读词语。

3.整体把握:同学们词语读得很好。现在我们轻轻打开书,回忆一下课文内容,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

汇报:“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得像(五角星),同学们都(嘲笑)我,经过老师的(教诲),大家感到很(难为情)。

4.明确目标: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说一说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且练习读好师生之间的对话。

三、品读课文,感悟杨桃

1.品读课文2-11自然段,感悟师生不同做法。 (1)初读,概括师生的不同表现。

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一读课文的2-11自然段,想一想: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嘲笑);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板书: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老师看了看审视】 (2)细读,加深理解师生差异。

师生分角色朗读2-11自然段,读好同学嘲笑的语气。 ①指导朗读反问句表现的嘲笑语气

师读: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

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生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a.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b.请大家看这句话,指名读,体会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出示:杨桃不是这个样子的。

c.师:结尾是句号的陈述句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情况——杨桃不是五角星这个样子的;结尾是问号的反问句表达了一种态度,谁知道表达了同学们一种什么态度?(嘲笑的态度)

d.谁能读出同学们嘲笑的语气?(指名读)

预设:他重读了“是……吗?”,强调的是个问句,读出了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读法也能读出同学们嘲笑的语气吗?先自己小声练一练。谁来读?

预设:他重读了“这个”,也读出了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师总结:这两个同学读的重音是不同的,但都读出了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看来反问句更能读出人物要表达的情感。

②指导朗读感叹句表现的嘲笑语气 师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生读:“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预设:他重读了“倒”和“五角星吧”读出了同学们嘲笑的语气,让我们学习他一起来读一读。

③指导通过想象体验法读好嘲笑语气

师:老师听到同学们对我的嘲笑后,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师生合作读。

出示:“这幅画画的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a.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在说这两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想什么呢?

反馈:他画的根本不像杨桃,而像五角星。他竟然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多好笑啊!

b.此时同学们还在嘲笑我画的杨桃像五角星,大家能不能读出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师生分角色读。评价。

④指导读好破折号和提示语读出嘲笑语气

a.此时,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师生合作读。

出示:“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好——笑”

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b.师提示:这个句子中用了一个破折号,又用了“抢着”这个提示语,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范读,师生合作读。(感受“——”读时声音要长一点儿,找几个同学表现“抢着回答”)

师小结:你们真是抢着答道,看来要读好人物的语气还要关注标点和提示语。

(3)比较阅读2-11自然段,体会师生做法的不同。 出示: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①师:“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老师的做法和同学们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读,圈一圈表现老师动作的词语。(看了看,坐下来,审视)

②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都有“看”,但看的一样吗?同学:看见了;老师:看了看

a.“看了看”是什么意思?(看了不止一眼)

b.像这样的词语比如想了想,算了算,帮了帮……还有很多,你们知道吗?这些词语说的都是不止一次做某事。

c.小结:当我把画交出去的时候,老师不像同学们一样只是看了一眼,而是认真、仔细地看了又看,做法的确与这几个同学不一样。

③还有哪个词是仔细看的意思?反馈:审视

④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审视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a.播放杨桃视频。

b.此时,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审视讲桌上的杨桃,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坐在这个位置上(从这个角度)看,杨桃真的很像五角星;我应该让嘲笑他的同学也坐在这儿看一看。)

⑤引读,深入理解师生做法的不同。 a.(课件逐一变红:第一;第二、三分句)

师: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老师认真地看了我画的画——

生:老师看了看这幅画。

师:老师没有像同学们一样哈哈大笑,而是—— 生: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座上的杨桃。 b.追问: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不一样,你有什么看法?(老师能站在“我”的角度看问题。)

2.探究学习12-15自然段,读好学生对话的语气 (1)当老师让嘲笑“我”的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讲桌上的杨桃之后,老师和同学又进行了一次对话(出示两组对话)这次对话和上次对话有很多相似之处,自读比较,看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是这两组对话同学们说话的内容是相同的;不同点是标点符号不同,第一组对话是感叹号,第二组对话是省略号。)

(2)同学们真会观察,相同的文字用上不同的标点表达的情感一样吗?(不一样)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

一品。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3)在两组对话中,同学们所说的话是一样的,标点却从叹号变成了省略号,表明同学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此时,同学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惭愧,不好意思,难为情,觉得自己嘲笑同学不对。)

(4)同学们的心情由嘲笑变为难为情,表达的心情不同,朗读时的语气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

①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小声读读这两组句子,想一想这两组句子读的时候声音的大小和语速的快慢有什么不同?指名读。(读叹号的句子时声音大,语速快,有起哄的意味;读省略号的句子时声音小,语速慢,断断续续的。)

②师:看来要表达的心情不同,朗读时声音的大小和语速的快慢也不一样啊。请四位同学分别来读一读这两组对话,看你能不能读出同学们不同的心情。(指名读)

③师评价。

(5)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分角色读读这两组对话,读好对话的语气。

3.研读17自然段,感悟深刻道理说出看法。 (1)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老师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用“________”画出老师说的话。

(2)(出示老师说的话)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数一数这段话有几句话。

(3)分别标红标蓝第二、三句话,指名分别读读并说说每句话说的是什么。

教师点评提升:这是教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要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板书:不同角度别人角度】

(4)老师说这段话的时候,表情是“和颜悦色”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和颜悦色的表情,态度和蔼可亲就是和颜悦色。

(5)谁来当小老师和颜悦色地读一读老师说的这两句话?

评价:他态度和蔼可亲,真正做到了和颜悦色,你真是一个和颜悦色的小老师。

(6)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把老师的教诲深深记在心里。

四、观察生字,练习书写

1.出示生字:摆、抢、哈、嘻,观察结构、笔画特点。 2.师书写,生书空。 3.生练习。 4.展示与评价。 5.修改与自评。 板书设计

13 画杨桃

同学 老师

看见了 不同角度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别人角度 审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