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

来源:爱够旅游网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

布 鞋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科。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 阙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 阙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 阉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子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1. 文章以 为线索,通过对 的问忆,表达了 _____________之情。(3分) 2.请从第③段中找出两句具体表现“我娘做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3.认真品味文中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2分) 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

4.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2分)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17.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二、文言文课外阅读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

【注】 ①赵威后:赵惠王妻。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书未发( ) ②岁亦无恙耶( ) ..

③使者不说 ( ) ④不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②苟无民,何以有君?

3.请从“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句中提炼一个成语,并说说句中的“本”和“末”具体指什么。

4.结合故事内容,说说赵威后是一个怎样的人。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②无完衣,饮食大率③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臰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三戒》

【注】①畏日:怕犯时日的忌讳。旧时迷信,什么日子忌做什么事情都有定说,对所谓不吉之日时要避忌。②椸(yí):衣架。③大率:大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为己生岁直子( ) ②因爱鼠( ) ... ③阖门( ) ④臰数月乃已(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

②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3.概括文中“永某氏之鼠”被杀的原因。

4.本文选自柳宗元的《三戒》,文中作者借“永某氏之鼠”意在讽刺哪类人?

参考答案: 一、布鞋

1.①布鞋; ②母亲为我做布鞋往事(或“布鞋”、“母亲为我做的布鞋”);③母亲的怀念、感激。

2.①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②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

3.勤劳(舍得吃苦)、细心、认真、关爱(疼爱)孩子。

4.这一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表现了我对母亲关爱的感激之情,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布鞋。或:“深感母亲做鞋的艰辛,深感布鞋的珍贵”。或:“表现下对母亲的惦记(惦念、怀念、想念、依恋)之情”。

5.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主旨(1分),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1分),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走好人生之路的决心(1分),使文章主旨进一步升华。如果删去此段,则收不到上述效果。 二、赵威后问齐使

1. ①打开 ②年成 ③同“悦”,高兴 ④这样 2. ①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 ②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 3.“舍本求末”/“舍本逐末”,“本”指民,即老百姓,“末”指“君”,即国君。 4.赵威后是一个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的人。 三、永某之鼠

1. ①认为 ②于是 ③关闭 ④才

2. ①后来住在这里的那个人说:这(鼠)是在阴暗处穴居活动的令人厌恶的东西。②它们把天天能够吃饱没有灾祸当作是可以长久的啊 3.一是因为室的主人换了,他们的好恶也随之改变;二是因为这些老鼠不知道外界的变化依然胡作非为,不懂得收敛。 4.本文借“永某氏之鼠”意在讽刺那些只知道抓住侥幸得到的时机而任意胡作非为、不懂得收敛最终导致灾祸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