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枣庄方言儿化读音探究

来源:爱够旅游网
2012年2月 枣庄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 Feb.2012 第29卷第1期 V01.29 N0.1 枣庄方言儿化读音探究 张凯 (枣庄学院文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摘要]枣庄方言中的儿化读音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与普通话相同的卷舌元音,另一种是特殊的变韵现象,即平舌 元音。这两种形式交叉存在,层次叠置,体现了枣庄方言语音的地域差异和年龄差异,表明了语音在内部与外部交互 作用下的发展变化规律。 [关键词]枣庄方言;JL化;变韵 [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77(2012)01—0093—05 舌根音:k革改k‘开孔X和红 方言中的儿化现象研究一直是个热点 问题,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儿化是汉 语发展中在一定地区产生的一种新形态,一 零声母:0安英 (二)韵母(37个) 1指词诗i而尔饵 i鸡其西u五胡奴Y于区徐 a大拉查ia家掐夏Ha瓦瓜花 8代来买i8解鞋谐u8怪快坏 0老好嫂i0条小苗 e每黑雷He对会退ye罪脆岁 a哥喝莫ia爹铁捏u 多拖懦yo药雪觉 O沟口楼io有丢牛 种特定的音义结合体,就是用‘儿’的音跟 前一音节的融合使儿化词附含有与‘儿’相 关的意义。”Ⅲ 然而,这个“儿”在不同的 方言中的读音却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枣庄方言中的儿化读音存在两种形 式,一种是与普通话相似的卷舌元音,具体 说起来其音值稍有差别。另一种是特殊的 变韵现象,本文现就枣庄方言中儿化现象 进行共时的描写和分析,并尝试对变韵现 象的成因给予合理的阐释。 一百俺烂单i百烟先点u直完乱端y百元全选 根门森i琶亲信银ue文轮棍ye寸军训 、枣庄方言音系 aD昂狼忙iaD阳亮强ua日王黄广 aq冷猛坑 应星晴uD东红空yrj熊迥永 (三)声调(4个) 阴平213:东方天空 阳平55:回旋牛毛 上声24:酒鬼老手去声42:地震要害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枣庄方言隶 属于 ̄TJ'TJ"言之中原官话,山东方言之西鲁 片。枣庄方言共有声母23/i--(含零声母), 韵母37个,声调4个。现分别列举如下: (一)声母(23个) 枣庄方言存在着内部差异,主要体现 在新老差异和地理差异两个方面。新老派 双唇音:P白并P‘旁平m米目 唇齿音:pf猪庄pf‘出创f发双v弱如 舌尖前音:ts-T-"中ts‘刺常s思商z日让 的差别主要反映在年龄层次上,同时与个 人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环境也有密切的关 系。地理差异方面,从大枣庄市的范围来 看,枣庄东北(市中区的北部、山亭区)、枣 庄中西部(市中区、峄城区、薛城区中南 部)、枣庄西北(滕州市、薛城区西北部)和 N-尖中音:t丁当t‘体堂n拿囊1里冷 舌面音: 基家 ‘七庆 喜送 舌尖后音:1.儿二 [收稿日期]2011—12一O9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经费资助。 [作者简介]张凯(1982一),男,山东枣庄人,枣庄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 要从事方言与音韵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93・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枣庄南(台儿庄区)之间稍有差异。 枣庄方言城区新派人JL#am ̄:是呈现 卷舌的儿化韵,其音变的规律如下: 二、枣庄方言的儿化现象 (一)RxFAE3j-言JL ̄Ja现象的共时描写 1.元音韵母(1、i、Y等除外)儿化时主 要元音不变,后加卷舌动作。如:(注:表中 I 枣庄方言卷舌儿化的共时描写 调值为语流音变后,全文皆同。) 3.以高元音i、Y作为韵腹的儿化时i、Y变为介音,后加央元音a,同时卷舌。如: 4.鼻化韵儿化m-j-鼻音消失,韵腹豆变成8,琶变成e,后面都加卷舌动作。如: ・94. 张凯枣庄方言儿化读音探究 5.后鼻音韵尾韵母儿化时变为鼻化元音韵母,后面加卷舌动作。如: 6.普通话中舌尖后声母的音节(合口呼韵母除外)儿化时韵母演变依上述规律,声母 变为舌尖后音。如: 在新派方言中共有:38个儿化韵母,与 Ua—+U8 普通话的语音规律基本相同。但是在实际 水管儿;大官儿;体育馆儿;小宽儿(人 语音中他们的卷舌程度没有普通话明显, 名);玉环JL;撒欢儿;一段儿;揭短儿;米米团儿 J_L化词的数量也远没有普通话多。 (草名);拐弯儿;铁饭碗JL;泥丸儿;玩儿玩儿 11 枣庄方言平舌儿化的共时描写 y百— y8 枣庄方言中的部分韵母发生儿化变韵 花卷儿;手绢儿;家眷儿;两圈儿;山泉儿;国 的现象,即平舌JL化韵。这些发生变韵的 库券儿;大权JL;社员儿;不远儿;小院儿 词语在普通话中一般都是儿尾词。如: e—}e 1—+ 笔记本JL;洗脸盆JL;小门儿;老娘们JL;爷 瓜子JL;鱼子JL;吃食儿;没事儿;写字儿;果 们儿;学分儿;月份儿;树根儿;顶针儿;一阵儿;小 汁JL;土豆丝JL;侄JL;三十儿;刺儿头;真恣儿;桃 能人儿;杏仁儿;小婶儿 枝儿;老师儿;新词JL;拉屎儿 i —}i0 i—+i 面筋JL;围巾儿;几斤JL;使劲儿;连襟儿;小 小米』L;豆粒儿;卖力儿;认理儿;小鸡JL;下 提琴;水芹儿;叶利钦儿;送信儿;没音儿;手印儿 棋儿;消气儿;麦地JL;笔芯儿;凉皮JL;差不离儿 1.1g—+ue U——+e 小棍』L;半蹲儿;几顿儿;打盹儿;土屯儿;海 小树JL;属鼠儿;小猪儿 豚儿;货轮JL;作文儿;花纹儿 y— ye y — ye 闺女儿;一缕儿;小曲儿;马驹儿;迷局儿;没 小军儿(人名);均儿均儿(平均);一群儿; 趣儿;蛐JL蛐儿;金鱼儿;小雨儿;杨裕儿(地名) 连衣裙儿;一句儿;小云儿(人名) 螽—+£ (二)枣庄方言JL'f-k ̄变韵的性质 小班儿;姑奶儿;溜溜蛋儿;小胆儿;伙伴儿; 通过分析上述这种变韵现象,我们发 慢慢儿;竹竿儿;木板儿;要饭儿;地摊儿;铁铲儿; 现:1.发生上述变韵现象的一个重要的条 商贩JL;小盘儿;不耐心烦儿;小篮JL;小坎儿 件便是词语的儿化。2.变韵的韵母主要是 i萏—÷i£ 1、i、u、y、百、ia、u百、y百、6、i 、u吾、y 等12个音句 小辫JL;马鞭JL;一边儿;一小点儿;代销 母。3.虽然变韵的韵母不同,但是它们它 店儿;对联儿;针尖JL;大年儿;地沿儿;对眼儿;抽 们呈现的变韵规律还是比较明显的:在变 签儿;一两件儿;小脸儿 韵前多数具有前、高或者鼻化的特点,变韵 ・95.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之后韵腹变为N-位略前或略高的平舌韵 在地理和年龄方面。 母,相应的鼻化韵失去鼻化色彩。 在地理方面的差异较大一些。我们通 枣庄方言平舌变韵词语与普通话儿化 过对五区一市的调查研究发现,全市儿化 词语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普通话的儿化 现象的读音呈现的一致性还是比较明显 能够表达“细小”、“喜爱”、“随意”等INJJI 的。市中区、峄城区、山亭区、薛城区、滕州 意义。变韵后的词语也是能够将这些语义 市(滨湖镇除外)和台儿庄区的张山-y=镇 表达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多是一个特点。上述区域内的人们把 1.变韵词语表达的“细小”义。“针 “儿”字读作 ,在这些地域里儿化变韵时 尖 小米 土豆丝 瓜子 一缕 杏仁 呈现为平N-的规律,这与我们上面描述的 窟窿眼JL、地摊JL”等词语用于指称形体小的 现象是一致的。然而在台儿庄城区、泥沟、 物体。 涧头等以及滕州市的滨湖镇等地区则表现 2.变韵词语表达的“喜爱、亲呢或者轻 出了另外一个特点。这些地域的人们把 视、蔑视”等感情色彩。“侄『L、米米团Il、小 “儿”字读作 ,在他们的方言里儿化韵的 军 商贩 小能人 老娘们』L”等词多具 读音则呈现为卷:N-的规律。单就一个地域 有此种色彩。 而言,生活在城里的人和农村的人的儿化 3.变韵词语表达的“随意、轻松”等色 变韵也是存在着差异的。 彩。“玩JL玩几、没事儿、写字儿、真恣儿、慢 在年龄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也是比较 慢JL、多半JI_”等词语多具有此种色彩。 明显的。单就市中区而言,我们调查了以 4.变韵词语与“细小、喜爱、随意”等 下发音人(应被调查人要求隐去名字): 意义、色彩没有关系的词语。如“上班 、拐 董术 ,76岁,齐村街办郭村,务农 弯儿、要饭儿、对眼JL、大年JL”等。 高 ,68岁,渴口镇渴口村,村干部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枣庄方 陈 ,52岁,塔塔埠街办苗庄村,教师 言的儿化变韵词语其性质就是普通话中的 张;Ic ,45岁,矿区街办田屯村,矿212 儿化词语,其平舌变韵方式虽与普通话的 刘术 ,37岁,文化路街办文苑小区,商人 卷舌变韵不同,但其语言性质是相IN的。 王 术,24岁,光明街办周庄社区,大学生 这也是我们对儿化变韵进行共时描写时标 程 ,16岁,文化IN-街办立新小区,中学生 注“儿”的原因所在。 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对他们的发音描写 (三)枣庄方言儿化现象的内部差异 如下(姓氏代表被调查人): 儿化现象在枣庄方言的内部差异体现 ・96・ 张凯枣庄方言儿化读音探究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平舌的儿化韵 段”。E2 ’张文是从语言习得角度作出的 向卷舌的儿化韵滑动是随着年龄的递减而 判断,亓文是从音理角度进行的分析,二者 进行的。儿化在年龄方面的差异主要是以 实是异曲同工。两地方言的儿化变韵原IN 30~40岁之间为界限,40岁以上的人群操 实可用于解释枣庄方言。 持的是平N-的儿化韵,这是老派的枣庄方 根据儿化变韵的语言条件,从音理角 言儿化变韵的规律。而30~40岁之间的 度把上述12个韵母的变韵过程描述如下: 人群多数是左右摇摆不定,但基本上是要 ]・ z —— 1 ——}e 向卷舌化靠拢。30岁以下的体现的是卷 i-t-Li——}ii——}ie N-的儿化韵,这是新派的枣庄方言儿化韵 u+li—+ui—+e 的规律,之所以如此,这与他41"丁受至tl的教育 y+Li— yi— ye 程度和国家推普运动的影响有关。因为我 百+Li— 缸—÷. i—÷.£ 们调查的是两位学生,实际上就笔者自己 i百+1.i——+iai—÷iaei—+i8 了解,这个年龄阶段的年轻人还是有平N- u百+li—÷u百i—+uae;—+u£ 化变韵的情况存在的,但这些人多数来自 y豆-I--1.i—+y百i—+yaBi—+y8 农村,且很早就辍学在家。但毕竟他们还 邑-I-1.i 琶i ei_+e 是占少数,这并不影响卷舌4k:是年轻人群 i舀+Li— i舀i—}iei— ie 的主体特征。 u琶4-Li—+u i—+uei—+ue 这两种语音现象的关系是交错的、叠 y -I-1.主—÷y舀主—÷yei— ye 置的,"-C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变化”,平 上述变韵的韵母呈现出一致性,体现 N-儿化韵的变化“旱已完成,是语言系统内 出规则音变在枣r2E方言语音演变-中的作 部演变的结果”,而卷舌儿化韵则“是受外 ,EH。稍有不同的是U韵母,依照规律当变 部因素主要是普通话影响的结果”。[2](e391) 为ue,之所以未变主要是IN为枣庄方言里 (四)枣庄方言xF-舌儿化韵形成原因 单韵母u发生儿化的词语很少,且主要是 根据前文分析,对于“儿”的发音不 pf、f等唇齿音声母。枣庄方言中pf、f不与 同, 1,4t ̄韵表现的规律则不一样:读1.i 音 合口呼(单韵母U除外)拼合,因此它的变 的地域,儿化韵表现为卷舌特征;读 音 韵也只能由He复合元音变为单元音e了。 的地域,儿化韵表现y ̄jstz-N-特征。因此,我 们认为平舌儿化韵是音变条件是“儿”读 三、结语 如卷舌边音 。 枣庄方言中的jL,41 ̄现象产生的儿化韵 张树铮通过分析淄博儿化变韵现象后 的读音主要有两种,一是平舌化,一是卷舌 认为“这种儿化变韵是由幼儿型儿化发展 化。这两种读音方式之间层次叠置,体现 而来的”。“幼儿对成人卷舌型儿化的幼 了枣庄方言语音在内外因的交互作用下变 稚模仿而形成幼儿型儿化,幼儿型儿化延 化发展。虽然这是一种共n,-l"的层面,但是 续至tl成人期便形成了这种儿化变 平舌音的JL,Jgc韵已呈现衰12:的趋势,逐渐 韵。”[3](P172)亓海峰通过分析莱芜方言的儿 地被卷舌音的儿化韵取而代之。这正是枣 化,认为“平舌儿化韵是与儿(1.i)合音的结 庄方言借用普通话和邻近方言语音特点的 果,它的演变大致分为独立的L尾词、拼合 结果。 型的儿化韵和融合型的儿化韵等几个阶 参考文献 [1]钱曾怡.论儿化: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亓海峰,曾晓渝.莱芜方言儿化韵初探[J].语言科学,2008,(7). [3]张树铮.淄博等地方言的儿化变韵与幼儿型儿化:方言历史探索[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4]张凯.枣庄方言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吕艳] ・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