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作者:汪先华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7期
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联系旧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 一、化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偏、难、旧、多”作为作业设计的出发点,扼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违背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不少老师在设计化学课堂作业时有以下特点:
(1)目标不明确,层次无梯度。很多教师在选取课堂作业时,“拣到篮里就是菜”,没有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层次不分明,没有梯度,使得成绩优异的学生做无谓重复,而学困生又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
(2)追求题量,不讲质量。作业量过重,搞“题海战术”,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增加学生负担,导致作业效果降低,抄袭现象严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3)脱离生活,缺乏创新。不少老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命题语言抽象,内容概括化,缺乏背景知识与情境性,使不少学生缺乏完成作业的激情和兴趣,使得作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导学案习题化。为了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许多老师往往认为,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某个知识点,所以他们从手边的资料中网络到了各种“经典”题目,放到导学案中,让学生完成,忽视了导学案的巩固练习是为了教会学生解题方法、思考如何去解某一类型的题型而设计的。 二、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设计化学作业时要符合课程理念,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注意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在形式上要适合学生的特点,学生比较熟悉,又灵活多样;表达无误,题文准确、完整、简洁,便于阅读和领会;难度合理,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学生经过适当努力可以解决;精心挑选,数量适当,既不影响其他教学环节的进行,又不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因材施教的弹性原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分成不同内容、不同标准、不同模式和不同分量的作业,也可以把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分成有一定难度梯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2)培养兴趣的人文原则。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3)学以致用的实效原则。让学生有权利自主选择不同数量、不同内容的作业,这样才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三、化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思考
(1)作业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化学作业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2)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新课标理念下的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要让每个学生的每一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有差异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差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着力点。为此,设计课堂作业时要充分注意各个层次的学生,既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学优生免受“饥饿”之苦。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
依照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等级评价,可将作业的难易程度分为三类:
A类基础题。对基础较差、学有困难的学生,设计份量较少、难度较低,方法以模仿性为主的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密切相关的基础训练,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真正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B类提高题。对基础一般、学业中等的大多数学生,设计一些与本节课知识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及其变式训练等,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C类拓展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设计一些综合面广、灵活性较大的题目,它能让学优生吃得饱,既拓宽了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作业设计要体现难易适中,题量适当。难易适中的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和理解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要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有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和拓展,既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作业设计要体现生活化。化学来源于生活,新课程向学生生活开放了广阔的时空,使学生的作业天地也更为广阔,化学作业的设计必须要体现化学的生活化,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例如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①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灭火的方法有哪些?如何灭火最有效?发生火灾时如何自救?②厨房中的菜刀为何容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如何防止大量的钢铁制品生锈?再如“农村秸杆焚烧危害的调查”,学生通过对本地区的采访、调查、查阅文献,认为就地焚烧秸杆对大气、水环境、消防安全等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危害,学生通过分析还就秸杆资源的再利用,改变燃料结构等提出了一系列很好的建议。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使学生明白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处处有化学,生活处处学化学,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5)作业设计要体现学科特点。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化学作业设计要渗透理念。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内容时,可先让学生讨论启普发生器使用的原理及条件,然后向学生提供一些器材,由学生组装可能的制备二氧化碳的装置,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的作业具有问题性、启发性,更具有挑战性,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积极地探讨,提升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
[2]苏红燕.新课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思考.新课程.201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