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下现场教学教改模式的研究
——以“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和观致汽车校企合作模式为例”
马正军 葛如海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332)
摘要: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本校汽车工程学院与观致汽车有限公司开展产教深度融合下校企合作的一些经验与实践,对高职院校在产教深度融合下合作的现场教学“三段三融合”教改模式做出研究与探索。对于构建产教深度融合下现场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产教深度融合下现场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产教深度融合下现场教学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结合一些具体案例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为产教深度融合下现场教学教改模式提供了新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关键词:深度融合;教改;三段三融合;顶岗实习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31-0167-003
用四年时间完成工读交替制的学位课程,其中第三学年主要用于工作实践。他们对现场教学往往采用小班制上课,但是国内由于自身的特点,无法形成小班制,因此制度虽好,但是无法照搬。
德国、英国等欧美国家在校企合作上既有各自的独特性又存在相似点。但是对如何实施现场教学组织未能进行详细探索和研究,现场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效果。国外的校企合作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进行要求,对于细节则未能进行详细阐述和研究。
二、校企深度融合下现场教学“三段三融合”体系内涵及关键问题
(一)“三段三融合”体系的本质及意义
1.三段主要是讲学生在高职学校三个阶段,分别是大一年级认知实习阶段、大二的专业实习阶段、大三的顶岗实习阶段,这三阶段一般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打造,而在产教融合下现场教学中无法对应企业的生产发展过程,必须竭力打破原有的教育课程体系,主动对接企业的生产需求,重构三段体系。
2.三融合主要指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把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进行融合,这样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切实打造符合产教融合下现场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方便学校灵活主动地对接企业。其次在学生管理上,要把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企业对员工的管理进行融合,以融合下的两种标准对学生进行管理,有助于改变学生本位思想,跟上企业的步伐,对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的工作状态有更清晰的认识。最后是学校考核评价体系要和企业对员工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深度融合,学校考核评价一般是以学校效果为目标,而企业更多
·167·
在党的工作报告中对职业教育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明确要求,体现出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揭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级要求,以及对于职业教育健康有效实施具有极端重要性。
现场教学,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现场实施教育教学的教学模式,是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下实施职业教育的直接有效的途径。而要在非学校环境条件下,在企业生产(经营)现场实施教学,并能做到有序组织、有效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改变传统的方法和教育观念,确立其基本的教学原则,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还涉及评价标准、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素质等综合改革,才能真正发挥现场教学的独特优势、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成效,这是职业教育教学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条件下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探索,值得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国内外产教融合、现场教学现状目前国内校企合作正常模式是设立合作指导委员会,学校各学院设立学院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担任委员会委员。制定校企合作培养方案,到了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时,一般把学生组织起来,由一个教师带队,在企业的配合下进行参观学习,这样走马灯式的参观学习,让企业叫苦不迭,既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又花费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学生在这种参观学习过程中,由于时间限制、场地限制、工位限制,通常会形成走马观花式的后果,无法对企业的文化内涵、工作岗位以及岗位所需技能等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从而导致这种认知实习只能浮于表面。
而对于专业实习,学校的一般做法是把学生丢给企业,自己则当甩手掌柜,平时可
能安排一两个老师过去看一下,也没有跟企业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从而导致企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第一时间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更不用说对现场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效的探讨和优化。这样就导致学校在此种类型的校企合作、现场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现场参与学习的学生处于放羊状态,而企业则在学生的行为管理、学习管理上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和成本,特别是企业一线的员工和生产部门的主管意见非常大,从而导致学校和企业在深度融合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没有办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处理,这样慢慢积累,终会导致由量变转换为质变,影响了学校在企业的声誉,导致这样的合作更多的是虎头蛇尾的形式结束。如此形式的校企合作只会停留在比较浅层次的合作程度上,企业往往觉得受益的只是学校单方面,很难达到校企学生三赢的合作效果。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德国的高职应用型院校非常注重与实体企业的合作,企业一直参与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同时国家出台法律保证校企合作的正常实施。新生在入学前就需要在企业内进行约半年的实习,为理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入学过后,学校将组织学生在第三、第七或第八学期在与其职业紧密相关的企业实习,并将毕业设计与实习结合, 解决企业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课题,最后由实习企业给予严格且系统的考核评定。现场教学主要由企业师傅主导负责,双元在现场教学上无法做到统一协调。
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英国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主要依托证书保障体系和工读交替模式。英国设立了包括国家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和更高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普通教育在内的各种独特的证书体系,各种证书之间可以实现互换,在英国,一般要
智库理论 的是以生产效果为目标,在两种考评体系的融合下,学生能够更好的服从于企业的管理,更好地重视其他能力方面的培养,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配合能力等。
3.三段三融合是要求在学校三段的课程实习体系中分别进行三种模式的融合。在三个不同阶段,分别具有不同特点和性质,大一的认知实习阶段,学校主要讲授的是对智库时代 果来考核,这两套考核评价体系具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让这两种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具有兼容性、公平性,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
3.在现场教学中,学生管理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学生学习生活场所的变化,要把课堂学习完全搬进企业生产现场完成学习管要负责现场教学及专业实习的具体实施。
2.工作之余的学生管理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最让老师重视的无非是学生离开车间的管理工作,本次参加观致汽车学习与实习的学生接近100人,学生刚到陌生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除了建立三级领导小组,我们还设立企业工作岗位以及行业情况的了解以及专业的概况等,一旦套上了三融合体系,学生将更直观地从企业文化、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生活条例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认识,并能在企业的现场教学中,更具体更实际地了解以上知识并为第二阶段的专业实习打下坚实基础。大二的专业实习阶段,学校主要完成的是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套上了三融合体系,将能使学生在企业一线的多个岗位上训练专业基础技能,并能为企业所用,在企业生产有需求的关键时候顶上去,一方面可以真实地体验到生产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能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到了大三阶段的顶岗实习,进行三融合,学生可以完全融入到企业中去,成为企业的核心骨干储备人才,不仅有助于解决企业用人的稳定性,也能让学生在三段过程中培养起全面的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今后更好的岗位迁移和职位晋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产教深度融合下现场教学关键问题
1.高职的培养方案里一般采用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课程来完成学生在企业的学习。认知实习一般就是老师带着学生参观学习、在参观中走马观花式地了解企业的文化、岗位及生产流程等知识,而顶岗实习基本上每个高职院校都是到了第五学期乃至第六学期把学生放到企业去,完全跟着师傅实习而自己当甩手掌柜。这样的培养方案只是基于学校为主导层面的考虑,较少考虑到企业实际的生产状况和特点,所以会导致企业对产教融合不感兴趣,出现学校单方面热情的状况。所以重新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是产教深度融合下现场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2.在现场教学中,如果学生从大一的认知实习、再到大二的专业实习,最后大三的顶岗实习都实行企业现场教学,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专业的技能训练,还能够使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顺利成为熟练技术工人,满足企业需求。但是企业对于员工的考核评价和学校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学校对于学生考核一般是以学习的效果为目标考核,而企业对于员工的考核往往是基于生产的效·168·
理,要把宿舍搬进开放的员工宿舍,学生的安全、学生的学习时间如何保证,这就给现场教学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隐患。学生离开熟悉的环境,父母的担心,学生的不稳定都会导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会给企业加大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也会给家长造成不好的感受,从而导致种种矛盾的出现,解决好学生管理问题,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顺利、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性保证。
三、现场教学“三段三融合”的创新点(一)现场教学“三段三融合”汽车运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
改变传统认知学习的走马观花参观型、以及完全丢给企业工作的甩手掌柜型,积极打造 “三段三融合” 的以企业为全面主导、学校全程参与,学生全面提升的新型校企合作教育改革模式,达到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技能情况下能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完全服务企业,成为企业真正需求的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增加汽车制造部分,包括焊装技能,高技术焊装人才是汽车制造商急缺的人才,而社会上又很难通过集中培训提供高素质技术人员。把汽车运用专业课改为分阶段教学,从一年级的认知实习,到二年级的专业实习,再到三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抓住重点和难点,减少理论,注重实践。例如根据总装车间生产线的布置,把《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车身底盘电控技术》进行分块组合,使现场教学的人才培养得到创新,摒弃以往学一门,考一门,扔一门的旧学习模式。
(二)现场教学“三段三融合”学生管理体系创新
1.设立三级联合领导小组
一级为高层领导小组,由汽车学院领导和企业领导组成,主要负责产教深度融合摸式的研究及合作方案的确定。二级现场工作指导小组,由汽车工程学院在企负责人和车间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现场教学及实习工作具体安排。及时处理在现场学习及工作中的问题。三级现场工作小组,由汽车工程学院所有在企老师及车间线长、组长组成。主
了后勤保障小组,突发事件处理小组等多个工作组。在学生内部安排实施大组长、小组长、组员的分层管理模式。挑选优秀且有担当的做大组长,每个大组长可以管理六个小组长,每个小组长管理本宿舍的六个同学。实行每日早晚汇报制度,分别建立qq群,微信群,确保每天每人的信息汇总更新。驻企老师每天晚上给组长开会,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3.学习激励管理
通过让学生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升为基本目标,形成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共同负责、共同培养的共管制度。使学生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通过各种成员组织、各类小组竞赛以及积分换学分、积分兑补贴等手段培养专业技能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三)现场教学“三段三融合”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
通过学校学生管理和企业员工管理融合体系的构建,将会有效改变学生纯书本知识、纯技能能力的训练,增加学生对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组织、企业生产岗位以及专业工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使学生能够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积极转变思路和态度,能够让学生从入学开始一直到毕业,都能够在企业参与完整现场教学。
三段三融合不仅使学生在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得到很大提升,也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职业操守、具有对应岗位专业技能、具有忠诚态度的优质员工储备。最重要的是能彻底改变学校主导、体制束缚、企业应付的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增加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渴望性,实现校企深度产教融合、合作三赢的优良局面。
四、实践意义及推广价值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现场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走马观花式、甩手掌柜式的教学模式,这种形式完全是以自我为主导、企业为支持的一种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教融合的发展和推进,也不利于对学生形成积极有效的教学效果,通过“三段三融合”的现场教学模式改革,将
(下转第170页)
智库理论 蒜皮的小事,但如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极易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第二,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选择学生认为重要的话题作为专题内容精心授课。一般说来,在校大学生对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人际关系及恋爱问题、如何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问题、国内外的热点问题、社会公德及道德两难问题、如何确定择业就业方向的问题、考研考公问题,各类社会招聘、社会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等方面的问题都有较浓厚兴趣,我们从中也可以发现大学生们积极乐观、务实进取的主流价值选择。同学们希望通过课程的设置及学习,能够帮助他们把握自身、了解社会,解疑答惑、走出困境,塑造人之初、成就中国梦。通过开课前的匿名调查了解我们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教学中就紧紧抓住大学生的这些内在需求,使专题的开设更具针对性和兴趣性。课程内容的编排始终围绕“如何做人”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内容完全出自学生的兴趣、爱好,期末考试中也会涉及到一些课堂上讲过的实用性知识。
第三,每一专题的教学设计都有针对性,切实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例如,刚入校学生的独立生活问题、恋爱与学业矛盾的问
题、人际关系复杂影响情绪的问题、父母教养态度带来的压力问题、家庭贫富悬殊问题、遭遇到不公正对待问题等等,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谈心、不定期抽检等方式,我们会了解那些学生急需帮助的实际问题。有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宜在课堂上讨论澄清认识,有些则需要通过私信、短信、视频聊天或单独谈话等方式,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个别引导教育帮助来解答他们的困惑。
三、新时代,融入社会的富有创新意义的实践性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国家建设需要的是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而培养学生具有高尚人格、乐于奉献的精神正是“基础”课的主要任务。建设富强美丽的中国离不开那些品格高尚、专业突出、心智健全、本领过硬,富有牺牲精神的优秀人才。因此,在设计每一专题内容时,我们都力争与社会需求、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第一专题“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中我们安排的是学生的个人成长规划设计;在第四专题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并启发引导他们一以贯之为梦想努力奋斗;在讲到第二专题“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人生价值)”时,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
智库时代 比如社会名流的不同选择,尽管他们对社会作出贡献的方式不一样,但都是有意义的人生,有对比地作出评价,知道哪种人生才是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在第五专题“做坚定的爱国者”的教学中,先选择好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名人、英雄的爱国事迹,之后组织系列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大、小型演讲会等;在第七专题“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中,强调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将伴随一生,诚信问题体现在作业、考试、毕业设计等每一细微环节;在讲家庭美德时,与学生讨论恋爱、婚姻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都婚恋观;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知法懂法、尊法守法。总之,“基础”课的每一专题都涉及大量的社会实践案例等,理论教学突出思想性、政治性,而实践教学更增强了教学效果,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创新性改革,“基础”课更具活力和实用性,深受学生欢迎,同学们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建立了尊法守法的观念,离社会的期望越来越近了。
【作者简介】时芹(1967-),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哲学、社会科学、高校思政理论、礼仪学等。
(上接第166页)
【作者简介】闫丽娟(1985-),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团簇与纳米材料的理论设计与模拟。
【通讯作者】赖学辉。【参考文献】
[1]覃东欢.雨课堂在量子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7):62-63.
[2]王霞,李海凤.关于量子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8):134-135.
[3]钟志有,龙浩.MATLAB软件在量子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9(1): 223-225.
[4]钟志有,龙浩.工科专业量子力学课堂教学探讨[J].绿色科技,2018(21): 256-258.
[5]谭庆收,谢琼涛.关于量子力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 (46):112-113.
[6]侯奎,陈遵一.量子力学课程“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7):115-116.
[7]舒崧.量子力学教学中关于自旋算符及其对易关系引入方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5):200-201.
[8]沙仁图亚,那仁满都拉.量子力学中的试探函数方法[J].大学物
理,2018,37(2):79-81.
[9]程绪信,李晓霞,赵肇雄.量子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49-150.
[10]唐国艳.浅谈创新思维在量子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71-72.
[11]曾瑾言.量子力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2]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3]P. A. M.Dirac, Prco.Roy. Soc. (London) A117 (1928) 610.
(上接第168页)
从制度上改变传统的缺点,也将从形式上对当前校企融合、现场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上进行创新。
我校目前有很多专业都在尝试和企业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但是在进行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的问题,本文将以汽车专业和观致汽车有限公司进行的产教融合作为起点,进一步研究在产教深度融合下现场教学的“三段三融合”体系的构建,为我校其他专业在今后的产教融合中摸索出·170·
一条区别于以往的校企合作的道路,为我校打造品牌专业,推进优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样板,从而为我院在今年的申本计划添砖加瓦,也能真正培养出国家未来所需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马正军(1989-),男,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汽车运用与维修。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刘乐瑗.探索产教融合下培养人才新途径[J].新校园,2015(5):19-21.
[3]尹少云.在目前形势下高等职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5):48-49.
[4]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7):54-57.
[5]肖放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100-1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