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教学研究 201 3年04月 浅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 邹春稚 (龙口第一中学,山东龙口 265700) 经常利用网络和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同行交流,大家 都感觉当下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叛逆和难以管理,作为教师 对于这点我也感同身受,结合周围的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应 该是各个方面因素造成的,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点: 四.学生本身因素: 1.年青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个时期比较叛逆,同 时由于涉世不深也导致他们想问题过于理想化而导致和现 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从而导致他们对他41"]周边的生活产 一.社会因素: 1.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 导致部分学生认为为了生活而必须努力学习的愿望变得不 太迫切。 2.社会法律制度强调对学生的过分保护,而对学校和 教师却变得苛刻,导致学生敢于用不尊重甚至恶劣的方式 来对待教师和学校的管理。 3.社会观念的多元化泛滥,导致学生以为和教师以及 学校对着干也是件很酷、很个性的一种行为。 4.社会上其它不规范行为盛行并且当事人常常又得不 到应有的惩罚,导致青年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里有点不规 范行为也算不了什么大问题,甚至还是理所当然的。 5.社会大众不良媒体的误导,让学生认为所有的学校 都是敛财的,所有的教师都是禽兽教师,这种心理导致学 生从心理上有排斥和抵御教师和学校的教育行为的倾向。 6.社会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各个学校以及教育结 构缺乏足量的资源来优化教育设施,这和学生日益增长的 需要形成矛盾,而学生又往往以对抗学校管理的方式来发 泄不满。 二.家庭因素: 1.家长在家中长期的娇惯导致学生很难忍受学校里 没有家中那种优越的待遇的现实,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落差 感,从而在心里有不平。 2.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负面感觉通过家庭生活中潜移 默化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学生对学校的原始感觉就变得负 面。 3.在家中轻而易举就能得到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学生 缺乏克服困难足够的意志品质,这与学校生活需要坚强的 意志品质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让学生感觉学校中 的生活是中很痛苦的生活。 4.在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在适 应学校比较艰苦学习生活方面能力很弱,容易和学校的规 章制度产生摩擦。 三.学校因素: 1.急功近利的教育目标,重视成绩好的学生,厌恶成 绩差的学生,轻视成绩一般的学生,从而导致学生对学校 和教师的不满。 2.只重视能取得考试高分数的智力教育而轻视德育教 育,导致学校应有的德育缺失。 3.部分教师的教育水平差和师德缺失也使得学生对学 生产生不满和抱怨。 4.学校过频繁的乱收费使得学生对学校产生反感。 5.学生对学生纪律管理得不到严格的执行,使得学生 有恃无恐。 6.部分生源比较缺乏的学校降低了入学的门槛,让众 多的“问题学生”进入学校和班级。 7.学校管理上的不人性化,虽然合法但是有违反场里 的做法常常会导致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抱怨和抵制。 ——196—— 生不满与反抗的心理。 2.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对于新的学习内容感到困难和 无奈;学习品质比较差的学生(比如对学习缺乏自信、兴 趣、意志比较弱等)也很难取得理想成绩,于是就在其它 方面寻找刺激,抵抗学校和教师的管理也就成了一种选 择。 3.学生对学校班级生活的不适应,在班级中有必须要 遵守的各种规章制度、有繁重的学业负担、有频繁的考试 鉴定等,这和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其它生活相比较有较大 的反差,不能适应者往往选择逃避和对抗,不论是逃避学 校生活还是对抗学校管理都给管理者带来不小的挑战。 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管理,我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 方面的工作: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心理发展时期,内心变得更加丰 富,却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在心理上呈现封闭性特点。建 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打开心理管理的通道,是学会心理管 理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 何爱护学生”。老师若能与学生平等坦诚相处,并给予细 心关怀耐心指导,很容易得到学生信任和爱戴及情感上的 支持,自愿将自己的困难、忧虑、过失以及个人成长的困 惑告诉他(他)。老师就能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达 到不管而管的境界。现代学生呼唤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 关系,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2.完善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对老师的言行、表现产 生认同,感受其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和充实的力量。 老师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老师良好 的职业素养和个人修养,往往能激发学生自我提高、加强 修养的内在欲望,会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建 设性的作用。老师的人格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灵的醒悟, 一种在书本上无法找到的人生哲理,为学生的精神生活注 入活力、意义和价值。 3。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中学生长期在一起,在与同龄人探讨和交往的过程 中,往往会因意见和行为方式的分歧产生矛盾,由于青少 年认知发展水平,尤其情感发展过程中的文饰性特点,他 们还不善于以恰当的方式解决矛盾,老师要及时点拨,帮 助学生排除生活上的低落情绪,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氛 围。 4.尊重学生个性 老师要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学生天性,尊重每个学生的 个性,因势利导,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 有效管理。同时,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允许学 生犯错误,坚信学生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善于发现学 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激励其发展成才。尊重学生个 性,能调动学生内在动力,震撼学生心理,使其向健康的 发展,这是实施心理管理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