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普及探讨
本文分析了地方性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高校中普及地方性音乐教育的对策:提升高校学生对地方性音乐的认知度;在音乐课程设计上把地方性音乐作为独立的课程进行安排。以期扩大地方性音乐在高校中的影响力。
标签: 地方性音乐;高校;普及教育,现状分析;问题;对策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不同的民族都有自身不同的文化。音乐和语言一样,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方音乐的构成有着重大区别。在人类文化地域差异形成的时候,音乐的差异性也就随之产生。地方性音乐的“地方性”,正是这种地域性差异的生动体现。地方性音乐出自于民间,期中包含着地方文化,地方民俗,接近于地方民众。无论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留,还是地域性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事业的需求和渴望的角度出发,地方性音乐在学校的普及都有利于本地区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与保护。高等学校旨在培养高层次的专业研究型人才,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地方性音乐的普及对于地方性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地方性音乐在高校中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设计等方面都比较完善,但是在音乐建设方面还不够重视,理工类院校甚至还没有音乐课程开设,很多学生的音乐知识都是来自于学生本人兴趣。综合类和师范类院校虽然对音乐教育形式比较多样,也更多的是对本专业知识的培养,在课程目标上都追求科学与西方音乐接轨,在地方性音乐教育方面却鲜少涉及。个别院校虽然在地方性音乐上有所研究,但是侧重点也都是停留在探索与研究的层面。
二、地方性音乐的普及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性音乐在高校的学生的脑海里却还是陌生的面孔,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对来自本土的音乐都不了解。地方性音乐,甚至是地方性文化的普及方面也存在着南北差异的问题。就对广东省非音乐类院校的调查统计来看,81%的学生称只知道广东地区音乐,58%的学生能说出在媒体上相对比较活跃的“二人转”等地方性音乐,认识层面也仅止于看热闹的阶段。对于其它地方性音乐,多数学生表示根本没有涉及过,对于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更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
首先,高校对地方性音乐和文化的普及程度不够。调查显示,在非音乐专业高校或综合类高校而非音乐专业学生中,音乐教育通常来源于学校分属艺术类的公共选修课中。而在公共选修课的设立上没有一定的培养目标,更多的老师开设的是基础类,欣赏类的课程。在欣赏累课程中主要的内容也都是中西方代表性的音乐,对于地方性音乐只是用一个篇章做很笼统的介绍,对于学生来说地方音乐
特色的概念根本没有形成。
其次,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内容的侧重点过于偏向西方音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借鉴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高等学校中的音乐教育也沿用苏联教育模式,并大量的从苏联聘请教授,进行系统的欧洲音乐教育。十年文革时期我国的音乐一直停留在最初的形态上,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发展。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音乐教育也开始恢复发展。西方音乐一直是音乐学者们研究的主流,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的是音乐文化的传播和音乐教育的传承等方面的职业。在学习的工程中所接受的知识的偏差,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音乐教育中地方性音乐知识学习的缺乏,导致学生在就业后的工作中也模式化,这样不断的循环,势必把地方音乐逐渐推向音乐教育的盲区。
再次,高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提倡本土文化和多元化的今天,一个民族的兴衰和该民族的人们对自身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地方性音乐包含着地方文化和民俗传统,然而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在学生的培养中更多的倾向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忽略了学生自身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学生非专业知识的面过于狭窄,获取知识的方法大多来自个人兴趣与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地方性音乐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导致学生对地方性音乐缺乏兴趣。
三、解决地方性音乐教育在高校中普及问题的对策
提升高校学生对地方性音乐的认知度。地方性文化,是该地域文化的体现,是地域文化的精髓,音乐更能形象的表达人们生活环境及传统文明。高校生源地地域性比较明显,特别是地方性大学。在音乐教育中应大力宣传当地地方性音乐,提高学生对地方性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对当地的音乐有所了解。鼓励学生多方面、多样性地学习地方性音乐。
在音乐课程设计上,把地方性音乐作为独立的课程进行安排。教学内容上,多增加不同特色的地方音乐,并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介绍。让学生对地方性音乐的认识不只局限在中小学课本的基础上,人文的特色也能够吸引学生对地方性音乐的兴趣。
地方性音乐的生存和发展对于保护本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从1980年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的首届民族音乐学术研讨会,到2010年举行的16次年会,人们对地方性音乐研究的范围和深度都在不断地扩大发展。2010年10月,再次在南京召开的第十六次传统音乐年会是近年来地方性音乐研究上具有代表性和总结性的会议。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发展和音乐研究者们的不断努力,地方性音乐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1995年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提出“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在学习外来音乐文化的同时如何对我国地方性音乐进行保护和发展成为当今传统音乐研究的重中之重。
学校是文化传播和文明传承的载体,高校更是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媒介,在本土文化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了地方性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
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我们就能找出更多传承和发扬地方性音乐的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