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放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创新初探石一涓(鄂州大学社科部,湖北鄂州436000)摘要:本文对高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滥用公共权力,以权谋私,危及社会公共利益,严重影响了社析,并在对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分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些问题都不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必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创新我国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然,也不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却是与物质财富的价值绝了初步探讨。对化有关,与人类基本价值和持续发展目标的偏离有关,与我关键词: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创新们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有关。目前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长期接受的只是专业技术训练,鲜有职业道德教育。因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一时代的特征是科学的发他们缺乏对职业活动的社会价值的综合思考,既没有社会关明创造引领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理论迅速转变为生产力,推动怀、综合视野,也没有必须的对职业活动的综合社会效应和道着社会财富的增长,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德价值的判断和评价,由此造成负面影响也是再所难免的。大志。在科技的强势发展中,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希望,势必会更多地强调科技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快速增长客观上为了让他们今后走人社会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提升国民也让高校的教学负荷加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人文教育最素质,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我们必容易被疏忽,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适应须加强高校职业道德建设。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以迎接二二、离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十一世纪来自各个领域的挑战。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2年暑假期间,以南一、高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方网“中国大学100强”中的70所高校为主要目标,进行了一次1.高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情况调查。被调查的70所大学分为综合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学24所、理工类大学25所、医科大学4所、军事类大学1所、师范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大学7所、财经外语大学5所、农业类大学3所、政法类大学1所。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智总共8类不同学科类型的学校,其学科覆盖面基本上能满足分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析的需要。这些数字和数字比例已经具备较充分的合理性,其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对象选择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应该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目前我展和健康成长。”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在素质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状况。在被调查的70所学校中,有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将教师52所学校或开设有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职能解释为“传道、授业、解惑”,韩愈将“传道”放在前位,要中涉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通常是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解除困惑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向学医学、军事、师范类的学校,或设有这类专业的综合性学校。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而且要将传道作为首要任务。然而我们如:在被调查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智育、轻德育,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他们无一例外地开设有“医学伦理学”。重理工、轻人文”的片面教育模式已经带来许多消极影响。目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师范类学校有7所,其中只有华南师范大学前社会上高学历犯罪的增加,很好地说明知识教育不能取代明确开设有师范生修养课,而其他师范院校则是将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有专业知识技能不等于就有职业道德良知,就内容纳人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如:陕西师一定能为社会造福。因此,我们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21世纪的范大学在四年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涉及教师职业道德,华中人才素质的要求,就必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既注重知识素师范大学则在其他课程中涉及新闻、医学伦理内容。而且各校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更要注重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的师德教育在这些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不一,有的学校师德教特别是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学时。较好的如育的比例为课程总学时的:宁夏大学师范专业职业道德内容占思想道德17%,8%,计算下来差不多就是2-42.高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新经济在给人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在疯修养课程的1/6,也不过5个多学时。狂地吞食这个地球上的资源;经济活动中存在的诚信缺乏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仅就课程设置和学时比例来看,在有象十分普遍,如借贷不还、财务造假、走私骗税、刊发有偿新闻着良好职业道德教育传统的专业和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等;在社会管理方面,一部已经出现了问题,主要是师范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出现“边缘(这里指医学、师范、军事)中分国家公职人员不按照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正确行使权力,化”和“荒漠化”的倾向。其他专业,主要是理工科、财经、政法3.进一步加强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的接班人培养与教性,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育工作。以党建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在青年大学生中发展党员(三)学生工作运行机制建设能力。工作,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经济学家们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机制是制最为有效的途径。度在经济运行中的具体体现。有效的制度安排和良好、规范的(二)学生工作队伍积极性调动能力。运行机制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学生工作队伍积极性调动能力,是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有机制建设内容中,应基本包括如下三项内容:学生行为控制机效开展的关键。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工作各支队伍的工作积极制、学生活动竞争机制、学生成长激励机制。等专业本来就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的传统,在这些专业中职业道德教育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而在现实生活中,在这些专业领域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却日益普遍和尖锐。虽然,现在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情况还待进一步的研究结果,但仅就我国高校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和相关内容的学时数而言,目前的职业道德状况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是难以让学生面对职业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的,这种情况当然是令人担忧的,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道德教育观念落后。在中国,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领域中的个体表现。强调职业道德是个人在工作中应该遵守、应该服从的道德规范。这种典型的、近乎标准的定义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从道德的约束和规范性出发,忽视了道德的批判、冒险和创新的主体价值。这使得我国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长期以来忽视了作为学习或工作的主体—个人,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动性的发挥,而更倾向于强调培养个人如何遵守职业道德规范。2.职业道德教育形式单一。我国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多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比较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重视榜样的作用,要求教师言传身教。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这种授课形式有利于职业道德知识体系的传授,学生容易掌握课程的内容,但没能较好地调动学员知、情、意等多种学习因素,很难谈得上将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内化成为学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且这种仅以理论课程方式出现的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子系统,且与其它教育教学内容相脱离,职业道德教育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3.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创新性与专业性不足。我国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内容比较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传授。教育内容过分强调理论搭建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职业道德知识,较少采用案例,仅仅是对职业道德的描述与论述,不能及时更新与充实,不能及时回应时代和现实的挑战。与专业特色结合不紧密是我国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另一个特点。现在高等院校所用的职业道德教育教材多是通用性教材,专业性不强,没有很好地结合行业道德特点,体现行业特色。4.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不健全。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学习效果的评价,仅以理论课的考试分数来确定,失之偏颇,往往造成大学生对职业道德认识肤浅,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枯燥无味,可有可无。三、创新商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1.更新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性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当职业道德教育越是在大学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层面展开时,就越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能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仰、才干和能力。在西方国家,价值观和原则,它们指导个人在其工作环境中的任何实践,Miller和Coady提出职业道德是指信理解他们的工作权利、职责,并采取相应行动的方式。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供学生一个认识和解决自身内在的,与他人、与环境之间的道德冲突的框架,用这种方式提升个人工作的满意度,促使个人持续、富有成效地就业;二是提供学生一个养成自觉遵守工作道德品质的机会。它明确指出了职业道德所要协调的关系包括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解决这类道德冲突的思维框架和思维方式,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来提高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突出了个人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因而在今后的职业道德教育中,我们要结合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产生、发展、现状和未来,分析该职业岗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12从而激发大学生从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激发大学生从业后干好本职工作、实现个人价值的信心和决心,帮助大学生在树立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意识的同时,树立重视职业道德修养的思想。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传播职业岗位的最新动态与要求,不断增强大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主动性。2.调整丰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注重时代性与继承性,进一步完善高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育体系。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要完成职业道德教育任务,高等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应进行系统的改革。教育内容应根据目前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儒家伦理文化为主的“自然道德”传统已经崩溃,以强调奉献为基本特质的计划经济道德体系也因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而失去其社会约束力和整合力的社会道德大背景,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及时充实、调整、更新。其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爱国主义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党校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学习历史人手,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强烈使命感,树立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培养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其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重要课题。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大学生成才的指导思想。一个正确理想的确立,对于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事业的成败,贡献的大小以及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人类历史上,凡有所作为的人无一不树立明确的人生理想、志向和目标。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周恩来早在南开党校求学时,就立下了“牺牲个人利益,以利社会”作为自己远大的理想,他为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救国救民的宏伟理想。正是在这种正确社会理想的指引下,他们从青年时期就关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其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是: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学习业务,刻苦钻研技术,发扬团结协作和团结友爱的精神,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德的理论,作和劳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们对本行业职业道德的认识,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职业道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本行业工作的社会意义,道德价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3.探索创新高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提高可操作性与时效性,全面开拓高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职业道德的内容一般包括两大部分:“知”的部分,即职业道德意识,包括职业道德原则、规范、范畴、观念、情感、意志、信念等;“行”的部分,即职业道德活动,包括个人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评价、教育、修养等。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在开好理论主干课程的同时,也要开设好隐性课程、实践课程,全面开拓高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在实践中,除了运用传统的讨论、演讲、征文、参观等方法外,要积极创新,如通过案例教学,开辟网上职业道德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效性。教师在实践活动之前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情绪体验的活动;应创设一定的具体活动情景或情感氛围,让学生达到深有感触;注意让学生在两难性困境中思考和理解社会的需求,感悟人生,认识他人和自我,增强自己的适应性,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体系。今考文献:Ill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2][3)肖平,张国仲.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一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调查【7l.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6.[4l袁力,刘林样,冯圣平等.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技术)教育办学模式的国际比较〔Jl.医学与哲学,2003,24(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