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on(Social Science) May,2010 Vo1.26 No.5 第26卷第5期 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多媒体背景下的音乐教学 张昱煜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摘研究。 要] 本文根据当前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这一情况,结合音乐教育的学科特点与现状,通过多 媒体运用的广度、深度以及教学成果三个视角对多媒体在音乐教育实际过程中的作用与前景所作的一些新的思考与 [关键词] 多媒体;音乐教学;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J6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1696(2010)05—0124—03 产生开始发展至今,多媒体音乐的历史最多不 作赏析课程等。在这些课程中,多媒体技术一开始 就表现了毋庸置疑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 过20年左右,但它发展迅猛,以至成为当下学校音 乐教育的主流,成为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巨大 要想把课上得生动些,就得准备比较多的设备,操作 起来不仅麻烦,而且衔接性差。而计算机多媒体所 具有的处理文字、图形、声音和影视的综合能力,集 中了电影、电视、投影、录像、录音等教学媒体的优 点,而且具有交互灵活、可塑性强的特点。在音乐欣 背景。作为正在从事着音乐教育事业的一员,笔者 在领略到多媒体技术诸多便利和优势的同时,也对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育实际过程中的作用与前景有 了一些担忧和思考。 从广度看,多媒体音乐在学校音 乐教学中辐射面过于广泛 一、赏教学中,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创设了学生 积极、主动、舒心愉悦的学习氛围,从音乐中激发了 可以肯定,多媒体技术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运 用是非常有效的。正因如此,也导致一些教师片面 认为,只要频繁地、广泛地使用多媒体,就是一堂优 学生的情感,发现美、感受美、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提高了教学质量。 而伴随这样的趋势,目前另外一些领域也在提 倡或已经逐步将多媒体技术渗入其中:如高校视唱 练耳教学、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作曲专业(最典型 秀的音乐课。所以盲目引入现代教学媒体,夸大其 效,任意增加其使用范围,却没有真正理解如何在教 学中使用多媒体,从而走人多媒体教学的一些误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先引入多媒体音乐手段 的例子就是谭盾潜心四年所捧出的多媒体景观音 乐——大提琴协奏曲《地图》)。而尤为甚者是高等 艺术院校的技术性课程也参与其中,比如钢琴演奏 教学、声乐演唱教学等。因此,面对多媒体音乐如此 广泛的辐射面,令人不禁心生疑虑,这些课程或是研 的应该是与音乐欣赏相关的课程:包括高校非音乐 专业的音乐欣赏公共课、音乐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 的音乐欣赏课,以及更为广泛的中小学音乐课程中 所含的欣赏部分等等。另外,还包括近年来出现的 一究领域中的多媒体运用是否真如所说的那么必要? 例如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与钢琴教学及演奏结合起 些相近关系学科的整合课程,如中国音乐史与名 [收稿日期]2010—03—11 [作者简介]张昱煜(1981一),男,江苏徐州人,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一124— 来并加以运用推广这一形式。难道积极利用多媒体 谈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钢琴教学及演奏的渗透》《创 欣赏名家音乐会就会比现场聆听的效果好?难道利 用像“EarMaster”、“音乐大师”这样的音乐软件对学 生进行拓展训练就会比富有经验的教师言传身教来 得有效?难道用多媒体数码钢琴来进行教学就比传 统钢琴更能强化技能的训练,获得更优美的音色? 凡此种种,我们能够看到的是除了享受到多媒体所 带来的便利之外,在这样的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显 得生硬而脱离实际,某种程度上反而远不及传统教 学方式扎实有效。因此,根据各门学科自身的不同 特点,目前多媒体音乐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辐射面 应当相对集中,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多媒体音乐 技术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全面开花”不仅是不必要 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害的。 二、从深度看,存在多媒体音乐教学 重量不重质的现象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 形象的演示确实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 质量。但是并非多媒体上课用得越多就越好,有些 课件制作得很漂亮,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取得很 好的效果,有的应用不当反而使学生产生了视听疲 劳,使音乐教学失去灵活性而处于被动地位。因此, 多媒体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质量,教师在使 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为求 “多”,而出现从传统的满堂灌变为现代的满堂电灌 的状况。所以,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 导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把 握好度,找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音乐欣赏 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多媒体的使用应该宁缺毋滥, 传统的教学手段简洁明了,目的明确,同样能起到良 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多媒体音乐教学的理论研究领域,也略 有为求数量而不求质量的隐患。近年来研究多媒体 在音乐教学方面的文章越来越丰富,涉及的方面也 相当广泛。较早的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音乐教育 的分析与构想》《论现代技术和现代教学媒体在音乐 教学中的作用》等,近几年有诸如《论多媒体技术在 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民歌“本文”的多 媒体教学模式初探》《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 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索》《浅 作性构成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等等。涉及该领领 域的文章数量颇丰,这些论文中大部分也确实深化 了多媒体音乐应用与研究的知识,起到了很好的理 论指导作用。但我们也不难看出,其中有些文章有 主观上随意套用多媒体的应用范围之嫌,其对多媒 体技术特性与适用性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简单的泛 化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以致提出的一些设想显得 生拉硬扯、不切实际。这种现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 重视。 三、从教学成果看,多媒体音乐这一 教学手段尚无法达到“收支平衡” 众所周之,多媒体音乐运用于学校教学实践不 仅需要大量成熟的技术支持,还需要大量硬件投入。 技术支持需要引进大批多媒体设备应用和维护的人 员,各种多媒体硬件成本不低、价格不菲。像最普通 的一个投影机的灯泡,换一个的花费就是好几千元。 加上设备的更新、损耗,学校每年为此要支出大量资 金。而说到教学成果,最直观的就是培养出的学生 质量,这是学校教育最大的“收入”。目前看来,特别 是在高校音乐教育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也随着学校的“扩招”,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发展也异 常迅速。面对人数众多的大班学生,多媒体教学很 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上课的负担,具有很强的适用 性。但是由于多媒体的使用日趋成熟,资料亦很丰 富,很多音乐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找来现成的多媒体 课件,只要课件内容与所上课的教学内容相同或相 似,就在课堂上使用,并不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课 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反馈信息进行调整。作为辅助 手段,教师不应该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导致整 个课堂教学形成一种由教师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 懒惰的“洗耳恭听”模式。长此以往,不但学生的音 乐审美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将毫无 长进,甚至大幅度退步。而近些年高校音乐教育所 培养出的学生与以往传统教学手段下的毕业生相比 并不显出其优势。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不得 不令我们质疑多媒体技术的投入从长远看来是否会 得不偿失?以上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思索。 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指出如果两种媒体 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 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也就是说,(下转第127页) 一125— 是怎样的呢?这并不是每位学生都很清楚的。教学 前,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重力运弓,对重力运弓的动 变重,能变重,说明学生的手臂也是放松的,并要让 他们记住右手臂这种“变重”的感觉。演奏中要设法 作要领、发音等做到心中有数。教学中,老师应从听 觉和手感两方面人手,通过示范、录音、录像等手段, 反复作对比,使学生辨别出哪些声音是好的,哪些声 音是差的。树立声音的概念,就是用自己的耳朵听 通过持弓的手指把这种重量传递给琴弦,让擦弦点 承担起我们手的重量。这就是利用手臂的重力压弦 的道理。 四、学会重力、肌力合理搭配使用 在静止状态下体会到重力并不难,而要在变化 不断的运弓过程中应用好重力去演奏则并不容易。 音乐,记在脑子里,然后通过演奏再现出来,并依据 听觉反复审查,辨别其优劣。一般说来,好的声音是 实的,厚的,润的;反之,则是虚的,干的,涩的。让学 要让右臂重力感不“消失”。仔细体会一下,我们便 生建立起正确的声音和手感概念,这样学生在日常 会发现:手臂越是放松,其重力感就越强。反之,越 的练习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相反,单 是用力,其重力感就越弱。右臂重力感“消失”,主要 从动作抓起,对学生作类似于“手腕放松,肩肘下沉, 是由于运弓中右臂用力大而强造成的。而二胡运弓 平、直、匀……”等概念化的要求,往往容易让学生思 中不用肌力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 想模糊不清,因此练习起来,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弄 肌力参与的。这样,右手臂的用力和放松就形成了 得学生无从下手,结果事倍功半。音乐是听觉艺术, 一对矛盾,只有合理搭配使用好肌力与重力才能解 声音对了,动作就一定是对的。相反,动作好看了, 决好这对矛盾。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仔细体会 声音却不一定是对的。听觉是关键,要让听觉指挥 右手利用重力压弦时的着力感,无论奏外弦或内弦, 动觉。因此,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在心中建立起正确 弓毛都应自然贴住琴弦,弓子运行的速度均匀,力度 的声音标准,是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练习重力运弓 适中,要随时注意聆听和感觉发音状态。当右手运 的前提。 弓力度速度协调时,发音松弛而圆润,琴弦和琴筒有 三、学会体会右臂重力 共振的感觉;如果出现杂音或噪音时,则说明右手对 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和学生做这样的“游戏”:将 弓子的压力过大,弓速过慢;声音发虚、发飘时,则说 自己右臂自然抬起并保持在胸前的高度上,让学生 明手指压力太小,弓速过快。如遇上述情况时,应及 用双手平托住笔者的手腕部,然后充分放松右臂,让 时调整弓速与手指压力的比例,合理搭配使用肌力 手臂重量沉到学生的手上。这时,学生会告诉我“变 和重力,调整后方可继续进行练习。 重了”。反复做这个“游戏”,看看学生的手臂是否会 (责任编辑南 山) (上接第125页)在教学中应遵循“低成本、高效能” 音乐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对传统的 的原则。我们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应该发挥其最大 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和排斥。虽然我们不提倡走向另 的功效,而不应该盲目滥用。因而,多媒体课件并不 一极端的“少媒体音乐”(Oligomedia Music),但应当 是非用不可,关键是教学要体现其价值,培养出优秀 可以做到将传统教学手段简明、直接的优点与多媒 的学生,从而达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生动 应该看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带来了信息给予 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一 的增大和教学环节的变化。如何在纷繁芜杂的多媒 种技术辅助手段,只有将其化繁为简、返璞归真,与 体教学背景下,使我们的课程教学目的得到更好的 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处理好传统教学和多 贯彻,更需要我们不断地积极探索。在素质教育不 媒体教学手段的均衡使用关系,才能体现其强大的 断发展的今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得以广 生命力。 泛的应用,在展现了优美形象的声像效果的同时,为 课堂教学创设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然而多媒体 (责任编辑 南 山) 一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