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一、选择题
1.(2018•恩施州)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2018•黄冈)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 加热液体 D. 称量固体药品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2018•黄石)量筒中盛有一定量的液体.如果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则读取的体积读数与液体实际体积相比( )
A. 偏小 B. 偏大
C. 没有影响 D. 与人的身高有关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量筒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用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为仰视,则读取的体积读数与液体实际体积相比偏小. 故选:A.
点评: 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4.(2018•荆门)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2018•十堰)在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得出结论,完全正确的有( )
①浓氨水中出现红色,说明氨分子很小且在不断运动
②既能说明甲烷有可燃性,又能说明甲烷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 ③既能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④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铁钉表面无明显现象,能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要有氧气和水.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①根据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②根据验证二氧化碳需要用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③根据烧杯中的蜡烛低处的先熄灭,高处的后熄灭进行分析; ④根据题中的现象 进行分析;
⑤根据该实验需要对比空气、水对铁生锈的影响进行分析.
解答: 解:①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不能验证氨分子很小,故①错误;
②该实验能说明甲烷有可燃性,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是不能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故②错误;
③烧杯中的蜡烛低处的先熄灭,高处的后熄灭,既能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③正确;
④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故④正确;
⑤该实验需要对比空气、水对铁生锈的影响,不能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要有氧气和水,故⑤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再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6.(2018•咸宁)下列有关液体药品基本操作实验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 读取液体体积 C. 倾倒液体 D. 液体加热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2018•湖北)下列对化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B.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D. 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盛有水的量筒内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电解水实验;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18•孝感)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移开蒸发皿 D. 读出液体的体积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 实验操作型.
分析: 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 C、刚加热完得蒸发皿,温度很高,不能用手拿,会烫伤;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解答: 解: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故B错误; C、应用坩埚钳取走蒸发皿,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了解蒸发皿、坩埚钳的使用.
9.(2018•宜昌)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滴加液体 B.添加酒精 C.加热液体 D.放置试管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B、根据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解答; C、根据各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解答; D、根据试管放置的方法解答. 解答: 解:
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应垂直悬空,故正确;
B、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故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正确; D、试管清洗完毕,应倒放在试管架上,故正确. 答案: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10.(2018•宜昌)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瓶口有大量白雾
C.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D. 取少量氢氧化钠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瓶口有大量白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易潮解,取少量氢氧化钠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氢氧化钠易潮解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 二、非选择题
1.(2018•湖北)如图是中几种常见操作.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酒精灯 ;
(2)上述操作中错误的一项是 C (选填:A、B、C、D); (3)请写出一个实验室加热才能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K2MnO4+MnO2+O2↑ .
考点: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药品的取用;氧气的制取装置;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 (2)A、根据液体加热的方法判断; 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判断; D、根据氧气的制取方法判断;
(3)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并结合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书写方程式. 解答: 解:(1)图中的实验仪器是酒精灯,故答案为:酒精灯;
(2)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了试管体积的,加热时,应是使试管于桌面成45°角,这样可使药品受热面积大,受热均匀;为避免液体沸腾溅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让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图中操作正确;
B、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要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试管稍倾斜,使液体缓慢地倒入试管,图中操作正确;
C、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说明装满,图中操作错误.
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又可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操作正确;. 故答案为:C;
(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是2KMnO42KMnO4
K2MnO4+MnO2+O2↑;
K2MnO4+MnO2+O2↑;故答案为:
点评: 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2.(2018•宜昌)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实验一:探究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如图,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①硫在空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 SO2 ; ②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氧气的含量 . 实验二:研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 如图是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 变量不唯一 . 实验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小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溶剂的种类 ; ②小明同学补充了如图C所示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溶质的种类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实验一: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解答;根据影响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回答; 实验二:根据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解答;
实验三:根据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和溶质的种类解答. 解答: 解:
实验一:①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在空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SO2;
②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含量或氧气的浓度不同; 实验二: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一定是和氢氧化钠反应,故变量不唯一;
实验三:①小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碘能溶解在汽油里,不能溶解在水里,溶质种类相同,溶剂不同,溶解能力不同,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
②小明同学补充了如图C所示实验,高锰酸钾能溶在水里,碘不能溶解在水里,在同一溶剂中,溶质种类不同,溶解能力不同,说明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答案:
实验一: 如图,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①硫在空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
SO2;
②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氧气的含量.
实验二: 如图是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 变量不唯一.
实验三: ①小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溶剂的种类;
②小明同学补充了如图C所示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溶质的种类.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的注意事项、燃烧的现象与那些因素有关,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应全面地掌握有关知识,能够灵活运用.
(2019年)
1.(2018•恩施)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D )
B.过滤 C.称量氯化钠 D.加碳酸钠 2.(2018•黄冈)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A.给液体加热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D. 氧气验满
考点: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分析: 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B、注意瓶塞的放置、标签的位置以及容器口的接触程度等; C、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是“左物右码”; D、注意氧气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的位置的放置.
解答: 解: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使用酒精灯的外焰,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体积的,并使试管均匀受热,图示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容器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图示操作错误; C、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与药品的位置放反了,图示操作错误;
D、氧气的验满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3.(2018•咸宁)实验室中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B )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集气瓶 4.(2018•咸宁)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 选项 A B C 蓝色石蕊试纸 D 实 验 设 计 NaOH溶液 化肥 验证质量 守恒定律 实验 证明CO2能溶于验证氧气是否集满 检验铵态氮肥 目的 水且能与水反应 5.(2018•十堰)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药品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检查气密性
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2018•十堰)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实验,有关该几个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1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 B. 实验2可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实验3中左边试管中铁钉生锈而右边试管中铁钉不生锈,可证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接触
D. 实验4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实验1中的热水起隔绝空气和加热的作用解答; B、根据根据稀盐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解答;
C、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接触,据此分析防锈的方法.
D、根据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可以像倾倒液体一样倒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下层蜡烛先被熄灭,上层后被熄灭. 解答: 解:
A、实验1中的热水起隔绝空气和加热的作用,故对;
B、稀盐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A不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错;
C、实验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也是利用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隔绝氧气,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接触,故对;
D、二氧化碳使阶梯蜡烛的下层蜡烛先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对. 答案: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2018•随州)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闻气体气味 C. 取用液体试剂 D. 量9.5mL液体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浓硫酸是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B、“招气入鼻”法来闻气体的气味;
C、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药液腐蚀橡胶乳头; D、量筒的选择,遵循“一次、就近”原则.
解答: 解:A、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故A操作正确;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B操作错误;
C、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这样药液腐蚀橡胶乳头.故C操作错误; D、量取9.5mL液体,应该选用10mL的量筒.故D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8.(2018•湖北)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过滤时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B. 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C. 制取氧气实验中,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立即收集 D. 在烧杯中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物质的溶解;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制取氧气实验中,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以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净,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烧杯中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氯化钠的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2018•湖北)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基石.
(1)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 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2)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须 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 ,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考点: 仪器的装配或连接;玻璃仪器的洗涤.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1)根据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用试管刷刷洗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2)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损坏试管. 故答案为:(1)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2)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2018•孝感)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C )
A.检查气密性 B.稀释浓硫酸 C.测定溶液pH D.过滤 11.(2018•宜昌)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B )
A.点燃
选项 实 验 B.熄灭 A C.长期存放 B C D.加热液体
D 12.(2018•宜昌)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C ) 热水中未燃烧的白实验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紫色石蕊试液在通燃烧的蜡烛由低到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现象 氧气中复燃 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高依次熄灭 烧 实验 氧气浓度越大,燃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燃烧需要氧气 结论 烧越剧烈 二氧化碳 空气大
(2019年)
1.(2018•黄冈)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食盐 B.稀释浓硫酸 C.测定溶液pH值 D.固体药品的取用
考点: 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2018•武汉)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C)
3.(2018•武汉) 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是气球a明显鼓起的是(D)
A B C D 试管内物质 氢氧化钠固体 氧化铁 氯化钡溶液 二氧化碳 胶头滴管内物质 水 稀盐酸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4.(2018•湖北)正确的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 外焰 加热;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 验纯 ,再点燃.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1)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可燃性的气体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
(2)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前要检验可燃性气体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1)外焰;(2)验纯.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2018•孝感)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某溶液,按下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选项 甲中固乙中溶液 体 A KOH BaCl2 B Na2CO3 NaOH C Zn AgNO3 D CaCO3 Ca(OH)2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根据题意进行分析,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产生了气体,且能与乙中的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解答: 解:A、氢氧化钾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产生,不会出现乙试管中冒气泡的现象,故A错误;
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将盐酸压入乙试管,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是易溶于水的物质,不会使乙试管出现浑浊,故B错误;
C、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生成的氢气使甲中的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乙试管,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氯化银是不溶于水和酸的沉淀,使溶液变浑浊,故C正确;
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甲中的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乙试管,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不能使溶液变浑浊,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6.(2018•宜昌)下列“课外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课外实验 实验 说明蜡烛含有 说明有些花的色素可 说明小苏打和酸反应 说明组成蛋壳的物质结论 炭黑 做酸碱指示剂 生成二氧化碳 里含有碳酸根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证明碳酸盐;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生成炭黑的实验说明蜡烛含有碳元素进行解答;
B、根据有些花的色素遇到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进行解答; C、根据自制汽水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又生成碳酸进行解答;
D、根据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从而证明组成蛋壳的物质里含有碳酸根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生成炭黑的实验说明蜡烛含有碳元素,而不是说明蜡烛含有炭黑,故A错误;
B、有些花的色素遇到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所以有些花的色素可做酸碱指示剂,故B正确; C、自制汽水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又生成碳酸,所以说明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从而证明组成蛋壳的物质里含有碳酸根,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判断物质的性质方面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