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潮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C卷

来源:爱够旅游网
广东省潮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名句积累与运用 (共1题;共6分)

1. (6分) 补全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西北望,________。(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2) 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3)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 人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旧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而来的,《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也包含着这样的道理。

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

2. (17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 解释句中画线字。

①稍出近之 ②以为且噬己也 ③技止此耳 ④因跳踉大阚 (2) 下列句中的“之”指代内容不同的一项是( )。 A . 放之山下 B . 然往来视之 C . 虎见之 D . 蹄之

(3)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4) 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并写出这个成语的比喻义。 成语: 比喻

义:

3. (15分) (2017·萧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善骑射。初为猎郎,以敏正称。明元嘉其直而有用,赐名曰笔。后改名弼,言其有辅佐才也。

第 1 页 共 10 页

太武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

上谷人上书,言苑囿过度,人无田业,宜减太半,以赐贫者。弼入欲陈奏,遇帝与给事中刘树棋,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乃起,于帝前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曰:“朝廷不理,实尔之罪!”帝失容,放棋曰:“不听奏事,过在朕。树何罪?置之!”弼具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奏,以与百姓。弼曰:“为臣逞志于君前者,非无罪也。”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帝招之,谓曰:“卿其冠履。吾闻筑社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然则卿有何罪?自今以后,苟利社稷,益国便人者,虽复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注释】徒跣:赤脚。蹇蹶:磕磕绊绊。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 遇帝与给事中刘树棋,志不听事 寻向所志 , 遂迷,不复得路 B . 苑囿过度,人无田业,宜减太半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 . 苟利社稷,益国便人者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 . 弼具状以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闻筑社/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 B . 吾闻筑/社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 C . 吾闻筑社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 D . 吾闻筑社/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不听奏事,过在朕。树何罪?置之! ②帝奇弼公直,皆可其奏,以与百姓。

(4) 有人评价古弼“敏正,公直”,有人认为狂妄,粗鲁。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

4. (19分) (2017九上·新疆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选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 “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第 2 页 共 10 页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挼了挼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1) 第⑥段中画横线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的________心理。 (2) 揣摩第④、⑨段中画线的两句话,回答问题。 ①“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他已做好的“最坏的打算”是什么?

(3) 第⑧段中作者把________比喻为“潮水”,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 (4) 从全文看,父亲的“选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5) 你对文中人物有什么评价?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不少于20字)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4分)

5. (14分) (2019八上·河源期末) 名著阅读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第 3 页 共 10 页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家)的 ________(人名)被誉为“________”。 (2) 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3) 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本文段对以上特点加以分析。

五、 综合实践与作文 (共2题;共10分)

6. (5分) (2018九上·丽水月考) 在信息交流日益便捷多元的今天,写纸质书信还有必要吗?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100字左右。)

7. (5分) 写作展示。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小题1】温暖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小题2】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相传在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宇,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庙里人多热闹,但他不善管理账务,丢三落四,所以经常入不敷出;而韦陀虽是管账的好手,但他成天阴着脸,使得求拜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后来,佛祖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来客,而韦陀一丝不苟,则让他管理账务,严格把关。在两人密切配合下,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团结协作方可铸就辉煌;发挥所长创造精彩;人无完人,关键看如何任用。

请以与“团结协作”有关的故事为材料写一篇记叙文,或以结尾段所谈的两个观点中的其中一个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结构清晰完整;③写记叙文要叙事完整、有感染力,写议论文要论据典型充分、论证严密有力;④写记叙文字数在600字以上,写议论文字数在500字以上;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第 4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 名句积累与运用 (共1题;共6分)

答案:1-1、答案:1-2、答案:1-3、

答案:1-4、考点:解析:

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

答案:2-1、答案:2-2、 答案:2-3、答案:2-4、考点:解析:

答案:3-1、答案:3-2、

第 5 页 共 10 页

答案:3-3、答案:3-4、

考点:解析:

三、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

答案:4-1、答案:4-2、

答案:4-3、答案:4-4、答案:4-5、

第 6 页 共 10 页

考点:解析: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4分)

答案:5-1、答案:5-2、

答案:5-3、

第 7 页 共 10 页

考点:解析:

五、 综合实践与作文 (共2题;共10分)

答案:6-1、

考点:解析:

第 8 页 共 10 页

答案:7-1、

考点:解析:

第 9 页 共 10 页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