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科技 201 1 ̄-07月(中旬)第1O卷第20期总第253期 东莞生态园新排渠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 徐德天 钟铿锵 (东莞生态园管理委员会 广东东莞523668) 摘要:通过水生植被构建、水生动物种群培育、水体循环遣流、生物接触氧化及曝气充氧等手段减少水体中N、P含 量,增加透明度及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有效改善渠道水质。 关键词:水质改善;生态修复 DOl:1 o.;5969/J.issn.1 671—6;396.201 1.20.024 l 概述 东莞生态园新排渠建设工程由新排渠、福隆渠、埔 心、文庙渠、坑尾渠、坑尾一渠等9条支渠组成,排渠整治 总长度为8.5km,各渠汇集了茶山、石排的生活及工业污 机理示意图如下 水,COD、BOD、TN、TP超标严重,渠道水质为劣V类水。 如何有效改善新排渠及支渠水质是构建生态园“碧水蓝 大”生态廊道的基础_[稗,因此,其工程建设在满足渠道 防洪、排涝功能的前提下,还要求营造自然、有趣的渠道 景观、营造良好的水质和健康的水渠生态系统。 2 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建设的任务 结合排水渠防洪、排涝工程设计与绿化景观工程设 计,对排渠1.5m高程以下的水陆交错带和水域范围进行水 质改善与水生态修复。根据各.i-4}水渠流域的气候气象与水 文特征、原生态水生生物状况对生态同水系进行综合整治 规划要求,任务主要有: (1)水生植被构建; (2)重要 水生动物种群培育: (3)水质改善与保护。 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机理示意图 水生植被构建主要包括0.8~1.5m高程水陆交错带湿 生、挺水与浮叶植物群落构建4 ̄1:1-0.3m高程种植平台区沉水 植物群落构建两部分。种植于新排渠、田边支渠、中坑二 渠、坑尾一一渠、坑尾排渠、文庙排渠、下沙二渠、福隆排 3 建设的原则 (1)“以人为本、申态优先”原则:遵循牛态学基本 规律,营造有利于人类健康与人居的水环境; (2)可行性 原则:技术适用、先进、可靠,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可操作 性强,经济卜可承受,效果 著; (3)安全性原则:工程 不对水环境带来损害,小会弓1发有害物种入侵,应能提高 水环境的安全性。 渠和涌美排渠各渠两岸相应区域,其植被构建总呵积为 5.94万fif ,其中水陆交错带湿生、挺水与浮叶植物群落种植 面积为2.86万m。,沉水植物群落种植面积为3.08万m 。 种植的植物品种:湿生与挺水植物主要有再力花、梭 4 建设内容 4.1水生植被构建 鱼草、纸莎草、风车草、花叶芦竹、菖蒲、香蒲、各种荚 人蕉等;浮叶植物主要有各种睡莲;沉水植物主要有苦 水牛植被构建包括沉水植物构建、挺水植被构建和浮 叶植物构建,其中沉水植被构建是重点和难点。水生植物 草、菹草、眼子菜科、伊乐藻等。 4.2水生动物种群培育 水生动物种类繁多,重要水牛动物种群培育主要为重 要鱼类种群的培育和重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群的培 育。 通过生长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减少水体巾的氮、磷的含 量;通过光合作用向水体或通过根系向底泥输送氧,提高 水体溶解氰含 ;为好氧生物如微生物等提供附着场所, 使微生物分解水中行机物;植物根系向水底沉积物提供氧 气,并在根 形成高效吸收营养物质和高效降解污染物的 微生态环境,减少沉积物悬浮。水生植物对营养物和光能 的竞争可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为浮游动物如轮虫、红虫 提供良好的庇护场所,使透明度上升。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鱼类是水体中的最主要消费者,它的生长需要吸收水 中的营养物质,降低氮、磷含量。同时通过生物操纵减少 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含量,降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负荷, 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从而改善水质。鱼类净化机理概括示 意 如下: 收稿日期:2011一O5一O7修回El期:2011—05—26 作者简介:徐德天(1981一)年,男,湖北潜江籍,本科,水利工程师,水利工程及水环境修复工程管理。 50 鱼类净化机理示意图 大型底栖动物有螺、蚌等,它们的生长能沉积和固化 氮、磷营养盐成分和有机质;同时它们具有较强的从水中 过滤获取浮游植物和悬浮物的能力,将一部分吞食并消 化,另一部分过滤形成所谓“假粪块”排出体外下沉埋藏 于土壤,增加水体的透明度,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其机理示意图如下: 底栖动物净化水质示意图 培育的主要鱼类种群有鲫、鲢、鳙、乌鳢、鳜。另 外,根据沉水植物生长情况,适量培育鳊鱼和鲂,但禁止 培育鲩(即草鱼);根据螺、蚌、蚬等生长情况,适量培 育青鱼;为满足观赏要求,适量培育锦鲤、红鲫、白鲫 等。培育的重要鱼类种群分布于各主渠、支渠水系中,共 3000Kg。 培育的丰要人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群有各种螺、蚌、 蚬等。蚌的培育除天然放养外,为普及水生动物资源开发 利用的科普教育,叮m养适量珍珠蚌。培育的重要大型底 柄动物种群分布于各主渠、支渠水系中。 4.3水质改善与保护 渠水水质改善与保护工程有:①水体循环造流工程; ②生物接触氧化工程;③曝气充氧工程。 4.5.1水体循环造流工程 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应该是一‘个水体流畅、水环境质量 良好、生态系统完整、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系统。但足大部 厂_]竺查壅 分时间,园区内渠道水流是静止的,水质易腐败发黑发 臭,因此必须增加水的流动性,使部分水体动起来,达到 流水不腐和增加水体可观赏性的目的。 水体循环造流工程 是强化提高渠道水质自净能力的重要技术措施。建造的局 域水体循环造流工程如下: (1)南畲朗排渠(下游渠段)一燕岭高水力负荷湿 地一新开渠循环造流系统:由燕岭l号(10000m ̄)和2号湿 地(20000m )、燕岭人工湿地系统、南畲朗渠水提升泵房 (三座)构成。 (2)坑尾一渠一南畲朗排渠(中游渠 段)一坑尾渠循环造流系统:由坑尾一渠渠水提水泵站、 输水管道组成。 (3)埔心排渠循环造流系统:由埔心排渠 渠水提升泵房和连通旁辅渠的输水管道组成。 (4)文庙排 渠循环造流系统:由文庙排渠渠水提升泵房和连通旁辅渠 的输水管道组成。 (5)田边排渠、中坑二坑、下沙二渠、 福隆排渠、涌美排渠等“断头渠”的自循环造流系统:由 各个排渠的渠水提升泵房及自循环造流输水管道组成。 4.5.2生物接触氧化工程 渠道内水质发臭,黑臭除了外源以及内源性污染外, 还由于河道内的微生物对河流所纳污染物的好氧分解下 降,水生动物消亡腐败所致。因此,为更快解决污染问 题,增强河涌的白净能力,需要构建河道型生物接触氧化 工程。 生物接触氧化是利用生物膜技术为微生物提供环境, 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来净化水体,即在渠道一定范 围内布设活性藻菌膜载体(又称人工水草),用以净化水 质。该活性藻菌膜载体是水生所担任国家“863”项目在国 内首创用于河湖治理的专利产品。 生物膜载体截面放大图 生物膜载体采用惰性很强的高分子材质,具有良好的 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使用寿命长(一般十年以 上)。每平方米载体能够提供约250m 的表面积(生物带厚 度约为0.8~0.7cm),可以为水中细菌和微型生物的生 长、繁殖提供巨大的生物附着表面。在生物带的一个断面 上,由外及里形成了好氧、兼性、厌氧三种反应区,五个 反应面(如上图)。在好氧区,好氧菌将氨氮转化为硝态 氮,并把小分子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把可溶的无 机磷转化为细胞体内的ATP);在厌氧缺氧区,反硝化菌将 硝态氮转化为氮气(把难分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可降 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以及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污染基团就 被分解转化成N 、CO,和H,0。 由于新排渠在平水期水体和外界交换较少,仅仅依靠 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净化机制不能有效的改善水质,同 时新排渠受限制渠段断面为直墙断面,不利于水生植物的 种植。因此,为保证生态修复工程的完整性,在新排渠进 (下转第0 7页) 51 厂] (常开型),J为12V直流继电器,J J, 为12V继电器常开触 董 查一下装置上的D1和D2,如果D1不亮D2亮,则说明现在仍 处于停水状态:如果Dl亮D2亮,则说明现在已来水了,但 此时装置正处于保护状态。要恢复供水,必须按动K,,K 触 点断开(此时K 已是断开的)使J失电,J..、J 断开,则 J 失电,电磁阀阀门打开,同时D2熄灭,解除了装置的保护 状态使装置回到了以上“1”所述的状态,水龙头便可恢复 正供水。 点,R。、R 为1K限流电阻,D1、D2为发光二极管。 工作原理: (1)K 闭合,给电路供电,K 置断开状态。在自来水 管道中有水时,必然有一定的水压存在,此时水压开关中 K 闭合,K 断开,D1通电发绿光以示有水,J和J 不得电, 电磁阀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水龙头的出水由水龙头阀门控 制,装置处于正常供水状态。 E +l2¥ (5)装置中的K 是用来直接手动控制电磁阀阀门“开 /闭”的,一般情况下处于断开状态,电磁阀阀门的“开 /闭”受K 和K 联合控制。当手动K。闭合后,J 和D2被强制得 电,此时无论停水与否,电磁阀阀门都被强制关闭,同时 D2通电发红光以示电磁阀阀门关闭,这为使用者提供了手 动关“阀门”(未停水时)的功能,以便对该装置水龙头 一侧的水管管道进行维护和维修。 本装置的控制电路可采用单片机控制,也可采用继电 4 结束语 器控制。经分析和已有的经验,并结合本装置的特点和使 用场合而言,采用继电器控制相对单片机控制来说具有工 慰 作稳定、可靠性高、成本低、装配工艺简单、安装方便等 优点;特别是该装置处于正常供水状态下,几乎不耗电 (只有一只发光二极管点亮),而停水的累计时间所占的 固2电气控制电貉原理圈 (2)停水时,水管中的水压降得很低或消失,这将导 致水压开关中K 断开,D1熄灭;K 闭合,J得电,J 和J 闭 合。J 保持J持续得电,J。。使J 得电 ̄IJD2通电发红光以示停 水,J 得电开始工作使电磁阀阀门关闭,切断进水口与水龙 头的连接通道,装置进入保护工作状态。 比例很小,所以一个蓄电池可使用好几年不用更换。从目 前市场和应用情况来看,还没有一个正规的能进入普通家 庭的产品;如该装置能得到推广使用的话,无疑会给广大 使用者带来福音,给生产者带来可观的利润。它不仅可用 作家庭供水总阀,还可用作宾馆、企事业、机关等单位的 非腐蚀性中压管道流体或气体的总阀。本装置经过长期的 试验性使用,其效果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并于2004年获得 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参考文献: [1]王煜东主编.传感器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06. [2]李崇华编.电气控制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09. (3)停水后再来水时,由于水压升高, 闭合,D1通 电发绿光以示有水了;同时Kv2断开,但由于J 的自保作用使 J仍然处于得电状态;J J 和D2仍然保持停水状态不变。这 样即便水龙头的阀门没有关好,中途到来的水也会被电磁阀 阀门阻挡住,而不会从水龙头中流出来了,达到了防止“跑 水”的目的。这就是本装置防止跑水的原理。 (4)人回家后,打开水龙头发现没有水时,可立刻检 (上接第5 1页) 行生物接触氧化工程,采用的活性藻菌 河水中充入空气而提高水体溶解氧的水平。 5 结语 渠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到外界 膜载体布设总量为6937m ,分布于整条渠段,采用预制钢筋 混凝土桩固定于渠底。 4.5.5曝气充氧工程 的影响的条件较多,特别是截污管网的运行与之息息相 关。构建相对稳定的系统,是一个逐步形成与发育的过 程。为巩固整治成果,需建立健全和全面推进水体长效管 理机制。 参考文献: [1]东莞生态园管理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莞生态 园水系及水环境整治综合规划说明书[K].2008,05. [2]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坑尾一渠中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阳光很难投射到下 层水体而变为厌氧分解状态也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水质 劣于V类水体。因此必须采取强化措施提高渠道好氧代谢 能力,改变单纯依靠大气复氧的被动机制,转变为大气复 氧、人工曝气复氧相结合的主动机制,为净化水体污染物 的各类活性微生物群落创造有利的生境,也为快速消除黑 臭和有机污染物创造有利条件。 渠道曝气是人为的向河中充入空气或氧气,根据坑尾 一[3]GB/T18921—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S]. [4]GB12941—91.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S]. 渠的水深情况采用提水式曝气方式。在坑尾一渠安装2台 [5]GHZBl-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曝气机,运行方式为间歇运行。其原理是通过曝气装置向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