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l3年第4期 HUANGZHONG(Journal ofWuhan Conservatory ofMusic,China) 文章编号:1003—7721(2013)04—0164—05 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 执笔:周 耘 开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之先河 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发展回顾 摘 要:武汉音乐学院“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于2003年7月成立。作为国家教育部、湖北 省教育厅启动的立足新世纪学术前沿、高起点、高水准、高目标的科研工程的实体性研究机构,聚焦荆楚 音乐文化,辐射长江全域乃至整个中国南方音乐文化,并力图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信息交流、科研体 制的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进展。文章论述了该中心的建立、基地运作模式,并阐述了其研究目标,论述 了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武汉音乐学院;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建立;运作模式;目标;展望 中图分类号:J6O—O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l003—7721.2013.04.016 一、“中心”应运而生 武汉音乐学院位于荆楚腹地、长江之滨。一方面,学校深受钟灵毓秀的荆楚大地与奔腾不息的滚滚长江 之滋润;另一方面,武音学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聚焦长江流域地区,把研究荆楚传统音乐文化视为己任。于 是,这所国内九大专业音乐院校之一的音乐学院在办学特色和学术传统上显示出诸多荆楚与长江的地域文 化特色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近年来,由全球化、现代化而引起的当今社会对多元文化的重视和文化多元的提倡,在国内音乐学术界 也引发了一阵地域音乐文化研究热。仅2009年以来,我国就已相继召开了两届以“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为主 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实际上,武汉音乐学院在区域音乐文化研究方面起步甚早。大约是1950年代中期, 任教于该院的杨匡民、方妙英、刘正维等学者就开始了对以民间音乐为中心的荆楚地区及长江流域传统音乐 文化的研究。经半个世纪的辛勤耕耘,在这一区域音乐文化研究方面的积累堪称深厚。在这个群体的系列 研究成果中,杨匡民教授于长期研究湖北民歌基础上担纲主编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作为国家 “七五”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民族音乐集成”的国内第一部专著,上世纪8O年代末一经出版问世即受到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的好评,并得到国家文化部门的表彰;刘正维教授关于长江中上游戏曲声腔系统的系列学术成 果,被学界认为在戏曲声腔史的研究上具有开拓意义;史新民教授于1980年代主编的《中国武当山道教音 乐》,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系统研究道教音乐的专著,对于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产 生了积极意义和影响;童忠良教授在深入研究“曾侯乙编钟乐音体系”的基础上撰写出的《曾侯乙编钟的j度 音系》,被学术界誉为“改写中国音乐史”的力作。不难看出,至上世纪90年代前后,武汉音乐学院的音乐学 理论学科已悄然形成“荆楚民间音乐文化研究、武当【lI道教音乐文化研究、荆楚地区音乐文物研究”三个优势 学科领域。所谓优势学科领域,还体现为学术梯队的形成和学术课题的成片。事实上,在几位前辈学者之 执笔者简介:周 耘(1960 ̄),男,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博士,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教授,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 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武汉430060)。 收稿日期:2013-08-25 周耘:开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之先河l67 因研究之启发,更从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的宏观视野审视各个案间的相互联系,遂获得了认识上的飞跃,其研 究成果对乐律学理论与音乐史都意义重大。目前,两批课题的研究大多已经完成。 中心还充分发挥基地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功能,举办了系列面向社会的学术与艺术活动。例如,2003年 12月15日至18日,藉中国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机.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 究中心联合武汉音乐学院科研处等相关部门举办了“中国传统文化・古琴文化周”的大型活动。作为活动重 要内容构成的首届新世纪音乐论坛,邀请到音乐界、文史界的多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受到全院师生 的热烈欢迎,为学院的科研苑地吹来一阵新风。作为活动重头戏的古琴音乐会,时任中心主任的丁承运教授 与三位著名琴家吴钊教授、陈长林教授和国家一级演奏员余青欣女士在编钟音乐厅的精彩献艺,将“古琴文 化周”的活动推向高潮,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三、目标蓝图展望 作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音乐学院“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20l1年通过 了湖北省教育厅的评估验收。最近,在进一步激活中心的区域性学术平台的相关功能方面做了许多的基础 性工作。中心认为,结合武汉音乐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国共产党武汉音乐学院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提 出的开创建设高水平音乐学院的奋斗目标,全面启动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功能作用的时机更加成熟。 总结以往的工作,筹划未来的发展,中心设置了今后的主要工作目标。 在进一步完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理论体系的建设,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升对中国南方传统音乐文化 研究的整体水平的同时,大力开展传统音乐理论的应用研究,积极开发和利用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确实为湖 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改善软、硬件条件,努力赶超国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把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 心真正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基地。进一步发挥中心的基地功能,强化音乐学学科的人文 社会科学基础建设,聘请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专家作为特聘教授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合作,建立基地的重大课 题研究专家系统。 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中心也制定出当前的具体工作计划。 1.如前所述,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建立之初就向国内学术界发布并成功征集了两批学术研究课 题。这些当时经过国内音乐学术界资深专家学者(均为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细致论证严格评审后给予立项 的课题,不仅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大都富有中国南方特别是荆楚地域文化特色。课题负责人多为我 国该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与资深学者。这些课题有大部分已经完成。中心计划近期对上述两批次的研究课 题进行全面清理,将已经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后收人中心资料库备案,督请尚未完成委约课题的研 究员尽快完成课题并向中心申请结题和提交相关研究成果。 2.十年前的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继昆曲之后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 表作名录”,在国际上为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音乐艺术赢得了殊荣。长江流域地区的古琴艺术丰采多姿,占 琴文化传统底蕴积累深厚,而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所在的江城武汉更是“高山流水・知音文化”的发 祥地,为配合古琴成功“申遗”十周年庆典,并以此为契机振兴荆楚地域音乐文化,打造江城武汉的“高山流水 古琴知音文化”,促进武汉音乐学院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参与地方建设,中心拟于2013年11月下旬举办 “古琴音乐会暨琴学与非遗保护学术研讨会”。 3.中心将继续施行课题统筹征集招标的管理模式,以项目化管理来运作学术研究活动。为确保研究资 金投入的成果产出,中心拟借鉴国内相似学术研究机构较为成功的经验,将尝试聘请相对固定的专职和兼职 研究员,采用阶段性课题聚焦的方式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利用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中文核心理论期 刊的地位与影响,开辟中心(基地)的学术研究专栏以集中披露有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提高中心运作与 学术研究的效率。为此,中心2o14年将以招聘兼职研究员的方式,以长江中游荆楚地区的音乐类口头与非 物质遗产为主要对象,重点聚焦湖北省富有特色的传统音乐体裁,在已有相关研究特别是“湖北民间音乐集 成”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 总之,面对当前文化建设与学术研究的良好的大环境,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当全面统筹、科学谋 l68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划以上各项计划目标的实施。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依循“小课题,专门化”、“大课题,长期化”的运作方针, 把握好近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快速实效和基础建设的关系,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整合与利用院内外相关资 源,有条不紊和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展望未来,把武汉音乐学院老一辈学者区域音乐文化研究 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努力使武汉音乐学院真正成为研究长江音乐文化以至中国南方音乐文化的一个中心, 可以期待,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田可文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Center of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in the Area of Yangtze River ZHOU Yun Abstract:The Research Center of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in the Area of Yangtze River established in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in July 2003.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enter and its base mode of operation,and explained its goals of research,and outlook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Research Center of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in the Area of Yangtze River;establish;operation mode;goal;outlook ● ●1,lIl●Il●,ll ̄l● ◆ (上接第108页) The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in 1 0 Years of Running a School in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with its Teaching Achievements HU Yang Abstract: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was founded in June 2003.As the youngest teaching unit,Academic for Performing Arts is a full of vigour entity of teaching-research—per— formance that combined the traditional music with popular one。After 10 years development。the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running idea:adapting to social,facing tO society,opening a new specialties and characteristic ones,satisfy the growing demand for mass music and pop— ular music,and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nel training for the community music and popular music. Key Words: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the wind of fashion;new ma— jors;adapt tO the society;face tO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