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乐县农村高血压病人的诱因分析与对策

来源:爱够旅游网
民乐县农村高血压病人的诱因分析与对策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诱因;分析;对策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绝大多数是由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此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致残率。死亡率极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危险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收集整理了民乐县中医院一年来收治的36例农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资料,经分析认为,农村居民高血压脑出血发病高的主要原因是基层医疗卫生保健机制不健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慢性病防治的宣传教育不到位,村民对高血压的防控和危害程度普遍认识不清,缺乏基本的防治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自我防病意识,健全综合防保体系,意义重大,刻不容缓。现就3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诱因分析与对策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 龄42~76岁,平均59岁,其中50岁以下9例(25%)。36例中有高血压家族史6例(17%),原有高血压史23例(64%),发病住院后首次发现高血压7例(19%)。入院前多数患者有反复的头晕头痛,喜食肥肉,好烟酒,食偏咸,饮食起居无规律。入院时血压均超过160/95mmhg。出血部位:壳核(外囊)区19例(53%),脑叶皮层下白质内5例(14%),丘脑4例(11%),中桥脑4例(11%),

小脑半球4例(11%),其中出血破入脑室3例(8.3%),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确诊。救治结果:治愈3例(8.3%),好转16例(44.4%),病情危重转院9例(25%),因家庭经济困难,加之患者年岁已高自动放弃救治而出院3例(8.3%),死亡5例(14%)。好转的16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语言障碍、半身不遂、智力障碍等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

1.2 患者既往治疗情况 见表1 2 分析与讨论

2.1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 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卫生主管部门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不够,乡村医疗机构的职能还没能从重治轻防的传统观念中转变过来,农民对高血压病的严重性和危害程度认识不清,得病后的及时就诊率、规范服药率、有效治疗率、血压控制率极低,长时期的血压增高,导致大脑小动脉平滑肌内膜受损,通透性增加,动脉壁变薄膨出,继而破例出血,这些就是造成高血压脑出血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2.2 高血压是引起非外伤性脑出血最常见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减少脑出血、降低死亡的关键。

首先要积极治疗和有效控制高血压,坚持规律服药,定期监测,决不可凭感觉随意服药或增减药量,更不可擅自停药。从表1中不难看出36例中仅有5例规律服药,6例随意增减药量甚至自行停药,13例凭感觉(症状)服药,即不规律且多有漏服,5例明知血压已

高,但“炜疾忌医”,不愿医治,7例从未测过血压,虽时有头痛,也从未深究。所有患者,此前均未接受过正规的血压监测和系统的医疗指导,致使他们的血压长期处于持续升高或过度波动状态以致于在轻微的诱因作用下因脑血管压力增大而发生破裂出血。本组有19例患者便是在锄草、提水、搬物、洗衣、大便、咳嗽、骑车、上坡等轻微劳作时发生脑出血。究其原因,主要与农村健康宣传教育不到位、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规范的监管、村民个人防病治病、自我保健意识不强等关。

2.3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在动态下如情绪紧张、兴奋、 用力排便时发生[1],无论何种原因使血压突然升高或持续升高都可导致高血压性脑出血。本组36例患者均有明显的诱发因素。由表2获知,本组以劳累、酗酒、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和精神紧张为主,这与村民缺乏保健意识和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有直接关联,提示增强农民防病治病的保健意识,控制诱因对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有重要作用。 3 对策

降低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关键是预防保健,针对当前农 村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不完善,村民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综合防治意识不强的现状,我们认为普及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保健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落实目标责任,提高防治效率是关键。

3.1对高血压进行一级预防可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

50%,脑卒中下降75%,而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是早期健康生活行为教育。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充分利用当地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适时对广大农村群众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渗透,教育村民关注自身健康,自觉接受和参与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保守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提高村民自我保健、自我管理意识。 3.2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三级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普及居民健康档案的创建,规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和重大疾病防控规划,各类门诊(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一律实行首诊测血压的制度,对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要建档立卡,规律治疗,规范管理,随访指导,定期监测,有效控制。 3.3 乡、村医疗机构要成立由院长、防疫、妇幼专干、乡村医生组成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干预小组,负责对辖区内高血压等重大疾病患者的服药、血压等情况定期(至少每周一次)进行督导和监测,指导病患者适时开展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和治疗,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