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三讲 导播概述

来源:爱够旅游网


第三讲 导播概述

一、场面调度

1、什么是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起初这个词只适用于舞台剧方面,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位置变化所做的处理,是舞台排练和演出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导演为了把剧本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气氛、以及节奏等,通过自己的艺术构思,运用场面调度方法,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场面调度是在银幕上创造电影形像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指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的统一处理,被引用到电影艺术创作中来,其内容和性质与舞台上的不同,还涉及摄影机调度(或称镜头调度)。

在电影中“场面调度”的涵义是指导演对话框内事物的安排。因为电视和电影具有相似的性质,所以它也适用于电视剧的创作。

2、演员调度

横向调度:演员从镜头画面的左方或右方作横向运动。

正向或背向调度:演员正向或背向镜头运动。

斜向调度:演员向镜头的斜角方向作正向或背向运动。

向上或向下调度:演员从镜头画面上方或下方作反方向运动。

斜向上或斜向下调度:演员在镜头画面中向斜角方向作上升或下降运动。

环形调度:演员在镜头前面作环形运动或围绕镜头位置作环形运动。

无定形调度:演员在镜头前面作自由运动。

导演选用演员调度形式的着眼点,不只在于保持演员和他所处环境的空间关系在构图上完美,更主要在于反映人物性格,遵循人物在特定情境下必然要进行的动作逻辑。

3、摄影机调度

摄影机调度的运动形式有推、拉、摇、跟、移、升、降。以镜头位置分,有正拍、反拍、侧拍等形式;以镜头角度分,有平拍、仰拍、俯拍、升降拍及旋转拍等形式。一般来讲,若干衔接镜头,用同一个运动形式拍摄,会给人流畅的感觉,用忽而仰,忽而俯的角度拍摄,会给人强烈的对立感觉。

电影的场面调度是演员调度与摄影机调度的有机结合,两种调度相辅相成,都以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所决定的人物行为逻辑为依据。为了使电影形像的造型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处理电影场面调度时,可以从剧情的需要出发,灵活运用以下三种手法:

纵深调度

即在多层次的空间中,充分运用演员调度的多种形式,使演员的运动在透视关系上具

有或近或远的动态感,或在多层次的空间中配合富于变化的演员调度,充分运用摄影机调度的多种运动形式,使镜头位置作纵深方向(推或拉)的运动。比如将摄影机摆在十字路口中心,拍一演员从北街由远而近冲向镜头跑来,尔后又拐向西街由近而远背向镜头跑去的镜头;或者跟拍一演员从一个房间走到房子深处另外几个房间的镜头。这种调度可以利用透视关系的多样变化,使人物和景物的形态获得强烈的造型表现力,加强电影形像的三度空间感。 重复调度

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重复出现。虽然镜头调度有些变动,但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重复出现。虽然演员调度有些变动,但相同或相似的镜头调度重复出现。在一部影片中,这种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重复出现,会引发观众的联想,使他们在比较之中,领会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涵义,从而增强剧情的感人力量。比如,一场戏是刚结完婚的妻子在村口一棵榕树下送别丈夫上前线作战。另一场戏是数年后,同在这棵榕树下,妻子迎接丈夫立功凯旋归来。如果将这两场戏用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加以处理,当观众第二次看到时,势必会联想到第一次出现的情境,从而对这一对夫妻的离别和重逢有更深的感受。

对比调度

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若再配以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的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二、导播的角色定位

1、导播及导播工作的地位

电视导播工作就是把现场所发生的事件用画面、声音等电视符号的传播形式,把多机位、多角度的声画信息重新排列整合成连续的、系统的电视节目,把视听语言实时地传递给场外观众。具体地说,在直播或录播中,导播通过对节目的全面认识,把演播现场的情况加入自己的理解,凭借自身的视听语言架构能力,自如的将现场转化为电视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导播所运用的视听语言表达方法就是导播风格。

导播是最终将演播现场转化为电视画面的人,这中间的转换思路就是其视听语言的表达方式,面对同样的现场,不同的导播的画面诠释是各不相同的。但无论对于谁,视听语言的架构能力和自如运用程度都将深刻地影响其升华呈现工作。在直播中,导播是整个晚会制作团队的核心,其他各工种都必须配合导播的工作。

2、导播工作岗位的分类

按切换的级数来分,可分为单一系统导播和多级系统导播。

按转播者与被转播对象的关系来分,可分为被动表现型导播和可主导情态型导播。业内习惯把前者称为导播,把后者称为导演。

3、导播的工作内容

(1)在转播前,对整个活动进行策划及部署实施。包括:

项目策划——题材、目的、内容、受众、时间、地点、时长、人员、设备、经费、组织、宣传等。

队伍组建——根据题材内容的需要,按策划中设置的岗位来落实人选。

落实任务——

文案准备——拍摄提纲、分镜头台本、预用稿。

素材选编——背景资料、填充资料。

机位安排——机位图

现场测试——

(2)在转播中,其工作主要包括:

对全体人员进行调度指挥——摄像师、照明师、播音主持、音响师、视频工程师以及文艺演出中的演员。

对画面进行取舍切换——

字幕处理——

效果处理——

(3)在转播结束后,进行善后和总结:

部署和督促相关人员做好清场、设备维护、器材归还、账目结算。

召开会议分析总结

三、导播的编辑意识

1、节奏的把握

节奏与镜头有着密切的关系。镜头的长短,镜头的内容,镜头的

运动等都对电视节奏产生影响。镜头切换的技巧也会影响节奏。

2、情绪的控制

对于情绪的控制,无章可循,主要靠导播的艺术修养和感悟能力,讲究“以人物的心理情绪为基础,根据人物情绪的喜怒哀乐等在表情的表达过程中选择编辑点”。情绪编辑点的选择应注重对人物情绪的烘托,渲染,在镜头长度的把握上一般要放长一些。把剪辑点选择在人物情绪的抒发基本完成之后,可以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得淋漓尽致,从而调动观众的情绪,增强全片的感染力。

3、注重客观叙述

第九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转播,由于日本电视导播的主观意图,当中

国女排以3比0击败日本队的最后一球落地,一直到闭幕式发奖前的一大

段时间内,日本导播都没有给夺得冠军的中国队镜头,而在画面中的,不是沮丧的日本队员,就是毫无表情的日本观众。

4、充分把握观众心理

分析受众,掌握受众心理,根据认知规律分解和结构场景。

5、掌握编辑规律

四、导播的素养

1、良好的政治素养

2、业务素质

导播应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知人善任。

掌握电视业务技术

熟悉导播文案指令

3、良好的身心素质

身体素质、智力、心理

4、良好的知识修养

5、艺术素养

四、导播工作需注意的问题

1、力求每个节目的开头和收尾不雷同

2、抓住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特点

3、组合使用技法,防止“瘸腿”

4、不能滥用摇臂

5、心系节奏,整体驾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