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案例反思
授课时间 授课老师 课文名称 活动一:发现周期,清楚表述其中的规律。 1.观察黑板上的题图,思考: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它们的排列都有什么样的规律? 2012/10/18 张智红 授课地点 课堂类型 五2教室 研究课 认识周期,发现规律 课 堂 摘 记 2.在小组里交流以上问题。注意说清楚“一组的数量”和“一组里的次序”,如“盆花是每2盆为一组,每组都是先1盆蓝花、再1盆红花”。 3.全班交流以上问题,知道这类问题就是数学上的“周期问题”。 活动二: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1.独立思考: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2.你是怎样想的?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讲一讲,讲好后再读一读课本P59。 3.独立完成“试一试”。然后就下面的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推选一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1)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比较简便?为什么? (2)“15÷2=7(组)„„1(盆)”中,除数“2”是怎么来的?商“7”表示什么?余数“1”在第几组里?是这一组里的第几个? 找规律重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形成对规律的自主认识和体验。 反思本课,在导入设计上,有层次、有对比。先由猜牌的游戏,让学生来猜后续的牌,这样做既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也使教学难点得以淡化,在不知不觉中接触规律。在新授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讨论,逐步优化方法,最终得到结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问题,比较实用、简便。接下来在处理“试一试”时,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正是这样一个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思考、自己获得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习不是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在后续的练习环节,笔者也精心设计了涵盖图形、计算、生活现象等题型,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了应用意识及能力。 此外,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我改进了以往所用的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桌或小组交流的形式,并在学生课 例 反 思 研究时,留给足够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通过自学与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对规律有着更深的认识与把握。在教学中,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实际提供丰富的研究材料,让学生充分开展“找”规律的活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激发并维持了学习热情;利用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研究、发现周期规律的过程,实现了预设的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