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英语三班李瑶瑶 学号201314540309
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
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大禹治水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人文情怀。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而在西方,广为人知的是《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故事:诺亚受上帝启示,在上帝惩罚世人罪恶,要用洪水淹没世界,毁灭世界之前,建造了一只大船(后被称为诺亚方舟)把家人和所有雌雄动物各一对带到船上,躲过了洪灾。面对人类的罪恶,上帝采取的方式是毁灭人类。这种突破原有平衡取得新的跳跃和突变,是西方文化的突出特征。与中国文化中的人文情怀,以人为本大大不同。
像大禹治水这样的上古神话大多体现出中国的厚生爱民意识。对百姓民众的爱护和尊重,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所谓天地之大德日生,就反映了这种思想。与西方水神比较,他们则试图寻找一个不变的绝对存在,而从这种不变的绝对存在出发规定万事万物的基本特性。没有这种厚生爱民的意识。当然,这些都是文化差异,共同演绎了世界多彩的文化。
大禹治水给我们现当代也有很多启示、它是古老简单的故事,面对洪水泛滥,大禹的父亲采用“堵”的方法,失败了,被处死;大禹接过治水的重任,采用“疏”的办法,成功了。这里面对中华民族有一个非常伟大和重要的启示,就是“疏导”。还有其中所体现的人文情怀以及厚生爱民意识。 今日中华大地取得经济成果,也只能是全体人民的努力劳动,政治的改革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否则迟早被历史淘汰。我们要学会疏导,爱民,爱人,才能共同创造中国的辉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