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普罗帕酮的不良反应研究

来源:爱够旅游网
g莘弄I各界前沿理论普罗帕酮的不良反应研究刘佳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帕酮的不良反应.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普罗 帕酮治疗的100例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程度控制药物用量和持续用药时间,同时监测普罗帕酮不良反应° 结果:1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病例数为48例(48%),其中心血管反应26例,胃肠道反应24例,血液系统 反应2例,神经系统反应18例。同时两个系统出现不良反应16例,三个系统出现不良反应2例;同个系统

有两种及其两种以上不良反应10例。结论:普罗帕酮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药物,临床效果比较突出, 但是治疗中不合理利用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需在用药时监测血药浓度,加强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保证合 理用药。关键词:普罗帕酮;心律失常;不良反应普罗帕酮是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类药物,也被称

后,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作心律平,率先在欧洲临床实践当中应用,在20世纪80 年代初期开始逐步进入我国并应用于临床。普罗帕酮在

(三)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当中所有数据资料和结果分析均纳入到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显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 如起效速度快,药效持续时间长,治疗效果突出等。在 SPSS20. 0统计学软件当中进行处理。二、 结果临床实践应用范围不断推广的进程中,针对普罗帕酮不

1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病例数为48例(48%),其

中心血管反应26例,胃肠道反应24例,血液系统反应2 例,神经系统反应18例。同时两个系统出现不良反应16 良反应的临床报道也明显增加,部分患者发生严重不良 反应。为了提高临床用药安全,防控不良反应,临床应

用方面需要加强对该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以便提出安

例,三个系统出现不良反应2例;同个系统有两种及其

全用药方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种以上不良反应10例。患者最早发生不良反应是用药 后的2-3小时之内,最晚为用药后的第11天,个体差别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 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 符合《实用临床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指南》给出的诊 断标准,对此次研究当中所用药物没有禁忌反应,同时

较大;不良反应发生与联合用药有关,特别是在与洋地 黄类、B受体阻滞剂等联合应用时有不同表现的不良 反应;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男性多于女性,同时也与 年龄有关,其中大于60岁的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比

重较高。此次研究得到本院伦理研究会认可。100例心律失常患 者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为18-78岁,平均年龄

三、 讨论心律失常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单独发 病,同时也常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共同发病。不同的心律

(49. 7±7.2)岁。心律失常类型:室性并行心律2例, 中频发室早20粒,室性心律失常34例,阵发室速12例。(二)方法药物使用剂量及使用方法:口服治疗150-200mg, 失常类型,患者的表现也有差异,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 心悸、头晕、虚汗、胸闷、甚至昏蹶、猝死。所以在患 者发生心律失常后,需立即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挽救

一日3次,根据患者病情状况酌情加减。静脉滴注治 疗:药物剂量标准为l-5mg/ (kg •日),首次用药剂量

患者生命的同时,改善疾病预后。普罗帕酮在心律失常 疾病治疗当中应用非常广泛,该药物是从欧洲引入我国

为35-70mg加20ml葡萄糖液慢速静注,每间隔10-20分重 复1次,治疗显效之后改为静脉滴注或口服,每日用药

的,也叫心律平,在心律失常疾病治疗当中应用效果非 常显著,因而进一步扩大了应用范围。心律失常不仅能 够在防治室性或室上性早搏、心动过速、房颤、房扑等

总量210~350mg«不良反应的确定根据:(1)用药后

患者新出现症状、体征、心电图异常,没有原因可查。治疗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在治疗由高血压、冠心病等导

(2)用药后患者发生没有原因能够解释的心律失常或 加重,在停止用药以及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之后完全消

失。(3)用药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问题,或者是原有 的心力衰竭病情有所加重,在停止用药以及对症治疗之

致的心律失常时效果也非常突出。随着普罗帕酮在临床 实践中应用的增多,大量有关于其应用不良反应的报道 也在增多,这引起了临床上对于普罗帕酮使用安全性的 讨论,导致大量有关于普罗帕酮不良反应研究增多。只

有掌握了普罗帕酮的不良反映情况和实际特征,才能够

作者单位:刘佳,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药学部。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出现的根源,以便(下转第178页)— 176 —g 考弄I各界前沿理论倒数1/D成正比,若以时间t为纵轴,1/D为横轴,将实

反向延长改直线与纵轴相交,记为t°,该时间即为 圆筒内径趋近于无穷大时小球下落的时间,将v°=L/t。

验数据描绘到坐标纸当中,得到如图3所示图。代入(6)得:•I---------------------18£ (7)实验中只需测得小球的直径d,圆筒内径D,小球在 五个圆筒中下落的时t,通过描点作图可得出小球在模

拟的无限广延的环境中下落的时间t°,代入(7)式即 可得到液体的粘滞系数。两种实验通过结果对比,运用多管法实验误差更 小,提高了实验的准确度。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使用多管法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 基本实验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还能将数据外推

的思想渗透其中,更能体现大学物理实验的内涵。【参考文献】【1]薛军,曾俊•大学物理实验[M].大连:大连理工大

学出版社,2018.[2]刘伟,邱晓明.大学物理实验教程[M].大连:大连 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上接第176页)做好防范措施。普罗帕酮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为:该药物用 于心律失常治疗造成的不良反应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 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以及多个器官,其中心血

普罗帕酮和B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会导致药物清除率下 降,提升血药浓度,诱发低血压与房室传导阻滞等。为 了有效减少普罗帕酮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用药

时要特别注意:第一,掌握适应症以及禁忌症。第二,

管系统损害发生率最高。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 用药剂量进行个性化控制,先从小剂量用药开始,避免 一次给药过多。第三,在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要尽可

普罗帕酮的负性辨识性、变导性以及负性肌力很强,会 延长有效不应期,出现不均一以及不定向的传导阻滞。

能减少联合用药量。第四,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 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生严重反应需 立即停药。综上所述,普罗帕酮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药物,

患者本身拥有基础性心脏疾病、过敏体质等,也是出现

不良反应的重要诱因。另外,普罗帕酮和血浆蛋白结合 会形成奥物特异性不体结合抗体,容易诱发急性溶血等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在此次研究当中发现,普罗帕酮不良反应和患者年

临床效果比较突出,但是治疗中不合理利用容易出现不 良反应,需在用药时监测血药浓度,加强药物相互作用 研究,保证合理用药。龄性别存在关系,其中男性发生不良反应的比重多,老 年人发生不良反应高于中青年;普罗帕酮属于脂溶性类

药物,口服用药的话95%以上会被吸收,但是会出现明 显的肝脏首过效应以及饱和性,发生明显的蛋白结合情 况,同时生物利用度较低。针对急性发作的心律失常患 者,大多运用静脉给药方法,保证药物持续起效。但是

【参考文献】⑴武加爱.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平的临床评价[J].临 床医学杂志, 2016, 12 (6): 365.在静脉给药时一定要控制给药速度,同时考虑个体差 异;普罗帕酮和洋地黄类药物应用会抑制此类药物肝脏

[2]陈世波.口服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时不良反应 的临床观察[J].中国循环杂志,2015 (1):25.【3]许锋.静脉应用心律平治疗宽QRS型心动过速48 例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4, 23 (2): 101.代谢,造成血浆药物浓度身高,出现中毒性心律失常。

— 17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