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来源:爱够旅游网
【教改创新】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王旭斌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初级中学,四川 资阳 641412) 摘要:教师应改变传统所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全面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和学生创新思维精神的方式。 关键词:历史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 一、此结论是从哪个“角度”、或“视角”得出的,并启发学生, 分析历史现象不应该拘束于某一个固定的角度或视角, 而应该是多角度多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视角看待历 史现象,自然会得到不同的历史结论,然后帮助学生自 己去评价、完善结论。 和掌握课标的要求和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 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使用教 科书;另一方面,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心 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是一个历史教师所必备的条 件,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 提和保障。 2.教师应改变传统所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 教学观念。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发 展的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不能代替 学生的学习的。因此,教师应该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 3.培养学生“理论创新”的精神。敢于质疑的精神的 培养是培养创新思维精神的前提。一般来说,创新型人 才的人格特征有三个:即思维不被已有的结论所束缚; 不相信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不屈服教师和课本的权 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传统固定 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看是根据何种原理或理论 得出的结论,这个理论是否严谨,是否完善,是否“放之 四海而皆准”。 不要把自己当作权威的化身,应该是摆事实,讲道理, 而不是压制学生的见解。即使学生的想法非常离奇,教 师也应做大量引导,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即使其中存 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成分,也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着创新 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看法,然后以耐 心认真的姿态予以回应,创造出民主平等的活跃气氛。 3.教师应处理好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创新思维培养 的关系。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并不 是说可以忽略基础知识的传授,或者说基础知识的传 授与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相比,是处于次要的地位。如 果脱离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那么培养学生创新思 维精神就会无从下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 以,传授历史基础知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并列的,无 主次之分。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必须从搞好 历史基础知识的教与学人手。 二、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 4.培养学生“知识创新”的精神。随着历史研究的深 入发展,新的史学观点和史学材料的出现,知识更新是 必然的。这就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识,当他们从 课外获得的一些历史知识与课堂内所学知识产生冲突 时,能正确对待,从而知道只有知识的创新才能有知识 的更新。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的方式 1.专题辩论。专题辩论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师 主导性参与的最佳契合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 师的作用表现在对学生的辩论准备工作的指导作用上。 教师可以在广泛征询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在学 生中能引发矛盾分歧和争鸣的辩论题目(比如秦始皇是 个怎样的人等)。辩论前教师可按学生的观点和意愿 一分好组,选好中心发言人,并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写辩论 提纲和辩论稿,阐明辩论的注意事项等。 2.写历史小论文。教师可根据所学内容,指定或让 学生自拟题目,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写一篇历史小论 文,字数不限,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就行,并可将此作 为期末考试的开卷考试的成绩计入总分。在布置任务 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对学习材料提出质 疑。当前各种教学参考、学习辅导资料、习题让人目不 暇接。一方面,教师应做慎重选择;另一方面,也对学生 提出了分析鉴别能力的要求。即使是“权威”的课外资 料或教材,也不见得“完美”,缺陷和错误在所难免。许 后,教师可以在写法、结构、史料收集与分析上予以点拨 指导。这样在学期末进行闭卷考试时,就减轻了老师的 负担和学生的压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精 神。 多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中经常发现一些问题和矛盾,如 辅导资料与教材有矛盾或不同的参考资料相互有冲 突 而习题的答案错误或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则是家 常便饭。即便是教材,也要敢于质疑。 2.培养学生“角度创新”意识。历史教师先对长期流 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精神,尊重学生主体性参 与地位,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智慧潜力,那我们将 为社会培养出新型的创新人才。 行的结论(一般为历史教科书的结论)进行分析,探究 一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