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泉校安工程办函〔2009〕10号
转发〘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建议实施〖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场地
选址指南(防范地质灾害)〗的函〙的通知
各县(市、区)校安工程办:
现将〘省校安办转发〖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建议实施福建省
中小学校舍场地选址指南(防范地质灾害)的函〗的通知〙(闽校
安办函【2009】60号)转发给你们,请你们按文件要求,遵照执行。
附件: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场地选址指南(防范地质灾害)
泉州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教育 学校 选址 指南 通知
抄送:潘副市长,市国土资源局,各县(市、区)教育局。 泉州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11月26日印发
1
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转发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建议实施《福建省中小学
校舍场地选址指南(防范地质灾害)》的通知
闽校安办函〔2009〕60号
各设区市校安办:
现将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建议实施〘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场地选址指南(防范地质灾害)〙转发给你们,请转发县(区、市)遵照执行。
附件: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场地选址指南(防范地质灾害)
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2
3
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场地选址指南(防范地质灾害类)
1 总 则
1.1 为改善中小学校舍地质环境安全状况,推进校舍场地选址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中小学校防范地质灾害能力,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指南。
1.2本指南适用于指导福建省小、中学校新建项目的规划选址,已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年 2.2〘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2009年 2.3〘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细则〙,2009年 2.4〘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监督检查办法〙,2009年 2.5〘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3号令),1999年
2.6〘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 2.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0245-2004 2.8〘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D2008-02
2.9〘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2.10〘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2.1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
4
3 主要术语定义
斜坡:是指自然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斜度的地形。 斜坡坡高:是指场地后(前)第一重山坡的坡顶至坡底处的垂直高度。
斜坡坡度:是指场地后(前)第一重山坡自然坡度。 不稳定斜坡:是指坡体出现变形开裂、但又未贯通的斜坡。 边坡:是指在人类工程活动中对自然稳定的岩(土)体进行开挖或堆填形成的临空面。
边坡坡高:是指边坡临空面的垂直高度。
滑坡:是指斜(边)坡部分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崩塌:是指斜(边)坡上的小部分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现象。
危岩:是指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塌岸:是指岸坡在水动力作用下所造成的变形和破坏的现象。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址现象。
5
本文定义以外的术语,参见有关规范。 4 校舍场地选址主要技术指标
中小学校舍场地中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未经工程处理的,不宜选择:
4.1校舍周边存在高陡边坡(人工作用形成)
4.1.1拟建校舍周边、坡高二分之一距离范围内,存在未采取工程措施的人工边坡,坡高大于5米,且坡度大于45°;
4.1.2拟建校舍周边、坡高二分之一距离范围内,存在岩质人工边坡,其坡向与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结构面的倾向相同或小角度相交,且其坡角大于倾角;
4.2校舍周边存在不稳定斜坡(自然形成)
4.2.1拟建校舍周边、坡高二分之一距离范围内,不稳定斜坡坡高大于30米,且坡度大于15°;
4.2.2拟建校舍周边、坡高二分之一距离范围内,不稳定斜坡坡面土层厚度大于3米,坡面有毛竹林、桔园、茶园及水渠、池塘、蓄水池等,且其坡高大于20米、坡度大于15°;
4.2.3拟建校舍周边、坡高二分之一距离范围内,斜坡坡面上存在不稳定人工堆积物,未经清理的;
4.3 校舍位于沟口
6
4.3.1沟谷纵坡降大于3°,两侧山坡坡度大于15°,汇水面积大于0.2平方公里,沟谷上游及两侧山坡土层厚度大于1米,且其上游及两侧山坡存在滑坡、崩塌或水土侵蚀冲沟;
4.3.2沟谷历史上曾发生过泥石流或被洪水侵蚀;
4.3.3沟谷中、上游存在矿山开采矿渣、工程建设弃渣等堆积物,其沿沟松散物储量大于10方/平方公里。
4.4校舍位于河(海、库)岸
4.4.1场地低于当地最高洪(潮)水位,且无截、排水措施; 4.4.2场地距河(海、库)岸距离小于500米,且存在岸坡崩塌、侵蚀、湿陷或不均匀沉降等现象;
4.4.3场地位于有泥石流隐患的河流、病险水库、蓄水池等下游沟口区。
4.5 校舍位于岩溶区
4.5.1场地及附近500米范围内历史上曾发生过岩溶塌陷; 4.5.2场地及附近1000米范围内存在大型或集中抽取地下水的供水井;
4.5.3场地及附近1000米范围内存在地下开采石灰岩的矿山。
4.6 校舍位于矿区
4.6.1场地位于采空区之上;
4.6.2场地存在陷坑、开裂、错位或沉降等迹象;
4
7
4.6.3场地地表以下存在特厚矿层,或场地内存在倾角大于55°的厚矿层露头;
4.6.4场地地表倾斜大于10毫米/米,地表曲率大于0.6毫米/平方米或地表水平变形大于6毫米/米;
4.6.5场地上游存在弃渣场或尾矿库等。
4.7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场地。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