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医院 蚜虫俗称蜜虫、腻虫,是青海高原农作 物的重要害虫,在生产上常常引起灾害,尤 其对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 响。青海高原夏季气温冷凉,降水偏少,最 适宜蚜虫的发生和为害。以青海高原农作 物为寄主的蚜虫有麦长管蚜、二又蚜、禾缢 管蚜、无网长管蚜、桃蚜、萝卜蚜、甘蓝蚜、 苜蓿蚜等;以蔬菜为寄主的蚜虫种类很多, 有桃蚜、苜蓿蚜、萝卜蚜、瓜蚜、甘蓝蚜、葱 蚜等。常造成为害的蚜虫种类主要是二叉 蚜、麦长管蚜、桃蚜、苜蓿蚜、萝卜蚜、瓜蚜、 林蔬 多群集嫩茎、嫩稍、花序等处危害,造成嫩 稍萎缩,生长矮化,不能开花结荚。 有翅成虫体长1.4毫米,卵圆形,体褐 色至黑色,有光泽,腹部背面有硬化的横条 纹,腿节及胫节端部黄白色,腹管长,基部 青海高原主要农作物蚜虫的生物学特膨大,黑色;无翅成虫体长1.5毫米,体宽, 近圆形,体色浓紫褐色,有光泽,足黄白色, 腿节及胫节端部黑褐色,腹部分节不明显, 腹管漆黑色,全身有霉状腊粉。 1.4萝卜蚜:又叫菜缢管蚜,喜在叶片毛 多而腊质少的蔬菜上危害,该种主要危害 十字花科的油菜、萝卜、大白菜等。 有翅成虫长1.6~1.8毫米,头胸背面黑 褐色,腹部黄绿色,有白色腊粉,腹管短,中 部膨大,末端缢缩,末端达尾片基部;无翅 甘蓝蚜等。按寄主作物划分,在十字花科作 物上主要是桃蚜、萝卜蚜、甘蓝蚜;在禾本 科作物上主要是二叉蚜、麦长管蚜;在豆科 作物上主要是苜蓿蚜、桃蚜;在瓜类作物上 主要是瓜蚜;在茄科作物上主要是桃蚜。根 据几年来的观察和防治经验,现将其主要 成虫长1.8毫米,额瘤不明显,体色黄绿至 黑绿色,稍覆白色腊粉,体背有褐斑,腹管 较短,末端达尾片基部。 1.5甘蓝蚜:喜在叶片光滑而腊质较多的 鲁 种类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形态特征 -日 f。1.1桃蚜:又叫桃赤蚜、烟蚜,该种是一个 睫 寄主植物十分广泛的种类,可寄生油菜、蚕 蔬菜上危害,该种主要危害油菜、甘蓝、花 椰菜等十字花科作物。 有翅成虫长2.2毫米,腹部黄绿色,腹 黑点,腹管黑色,腹管短,瓶状,两端较细; 袭 豆、马铃薯、萝卜、白菜、甘蓝、花椰菜、辣 梅 -作物,多危害叶片,引起叶片卷缩。 腹背有数条暗绿横带,体侧有 椒、番茄、茄子、甜菜、芹菜、菠菜等多种农 部被有白粉,篓 有翅成虫长1.8~2.0毫米,复眼赤褐 无翅成虫长2.5毫米,额瘤不明显,体色暗 鳘 色,额瘤发达,头胸黑色,腹部淡暗绿色,边 绿色,腹部两侧各有一块小的褐斑,体背白 一 缘有黑色斑块,腹背中央有一块大的褐色 斑,腹管绿色,很长,超过尾片末端,中部稍 膨大,末端缢缩;无翅成虫长1.8~2.1毫米, 额瘤明显,向内侧倾斜,体色有近透明的亮 绿色、亮褐红色和亮橘黄色等多种颜色,腹 管较长,达尾片端部。 1.2瓜蚜:又叫棉蚜,该种是危害瓜类蔬 菜的重要害虫,主要寄主有黄瓜、菜瓜等。 有翅成虫长1.2~1.9毫米,前胸背板黑 色,腹部深绿、草绿至黄色,早春和秋季多 色薄粉,腹管短而粗,末端达尾片基部。 1.6麦长管蚜:该种主要危害小麦为主的 麦类作物,还可危害禾本科杂草,多在植株 上部,特别是穗部危害。 有翅成虫长1.6毫米,卵圆形,复眼鲜 红至暗红色,头胸黑色,腹部淡绿色至绿 色,腹管长圆筒形,长0.48毫米,全部为黑 褐色,端部有网状纹;无翅成虫长2.1毫 米,椭圆形,腹部淡绿色至绿色,背部有黑 斑,腹管长圆筒形,全部为黑褐色。 1.7麦二叉蚜:该种主要危害小麦为主的 j 深绿,夏季和保护地高温环境多黄色,腹管 较短,圆筒形,黑色,有瓦状纹;无翅成虫长 0 ¨¨ 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多在植株下部或叶背 面危害。 有翅成虫长1.5毫米,椭圆形或卵圆 形,复眼漆黑色,头胸黑色,腹部淡绿色或 1.5~1.9毫米,额瘤不明显,体色深绿、草绿 至黄色,多种颜色均不明亮,腹管较短,圆 筒形。 ・ l.3苜蓿蚜:该种主要危害豆科作物如蚕 豆、豌豆、豇豆,还可危害油菜、马铃薯等, 黄绿色,背部有绿色纵条带,腹管短圆筒 形,长0.25毫米,淡绿色,端部暗黑色;无 只有合作,才会成功。吉林蔬菜杂志。圆您致富之梦!・45・ 诛蒜 翅成虫长1.8毫米,卵圆形,复眼紫黑色,体色绿色, 腹管短圆筒形,淡绿色,端部暗黑色。 2主要特性 植物医院 件恶化,有翅性母从越夏寄主迁回越冬寄主,不久开 始产生I生蚜,老熟胎生无翅有性雌蚜和有翅有性雄蚜 进行交配后所产卵在越冬寄主上越冬。 3蚜虫消长的环境因素 2.1生活习性:春暖后越冬卵孵化成母蚜,称其为干 母。干母为孤雌生殖,产生有翅型和无翅型母蚜,先在 蚜虫的消长,主要受气候、食料、天敌和喷药等因 素影响。 3.1气候:夏季温度15~2O℃,相对湿度40%~70% 时,蚜虫繁殖快,危害猖獗。El平均温度为7~8cc时, 蚜虫完成一代需24天,20~22℃时,只需5-6天。夏季 杂草上危害(苜蓿蚜在苜蓿、苣荬菜、NJL菜、车前草、 酸模、藜等杂草上为害,桃蚜还可在桃、李等上危害, 麦蚜在早熟禾、冰草、雀麦等禾本科杂草上危害,瓜蚜 在花椒、夏枯草等上危害,萝卜蚜和甘蓝蚜终年在一 种或近缘寄主植物上危害)并繁殖数代后产生的有翅 蚜迁往越夏寄主(农作物),然后大量繁殖(一年可繁 殖20余代),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农作物叶背、嫩茎、 生长点和花上,用针状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使 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 心叶生长受阴,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 枯死。气温高、降雨少,蚜虫繁殖快,危害重。蚜虫为害 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一方面招 致许多害虫取食,同时也可把其它益虫驱走;另一方 面引起霉菌病发生,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 干物质的积累,从而造成农作物减产减收。另外,蚜虫 携带并可传播多种病毒病。秋季天气转冷、农作物逐 渐成熟的季节大量产生有翅蚜迁飞到越冬寄主植物 上,产生两陛蚜,雌雄经过交配后产下越冬卵进行越冬。 2.2越冬习性:该虫在青海高原越冬主要以两性蚜 雌雄经过交配后产下越冬卵在越冬寄主靠近地面的 主根上或风障中越冬。 2.3趋性和拒避性:该虫有翅蚜对橘黄色有很强的 趋性,而对银灰色有拒避性。 2.4生活史及生殖习性:以孤雌胎生和有性卵生两 种方式,在青海高原孤雌胎生是主要繁殖方式。越冬 卵于4月份开始孵化为干母,干母在越冬寄主上胎生 无翅雌蚜二三代,开始无性繁殖。无翅胎生雌蚜胎生 有翅雌蚜,有翅胎生雌蚜开始寻找迁飞合适越夏寄主 (农作物),常群集一处危害,并不断扩散迁移,5月中 下旬呈点片发生。有翅胎生雌蚜胎生无翅雌蚜和有翅 雌蚜,循环繁殖在农作物上危害,一年可繁殖20余 代。有翅干雌于越夏寄主上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大量 若蚜(有翅与无翅并存,但以无翅为主)。迁入后的蚜 虫不断取食,不断扩散,种群数量迅速增加,虫口密度 不断扩大。当虫口密度较大、生存条件不利时,即产生 有翅蚜虫在农田内第二次迁散,形成普遍发生严重危 害。当秋季(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气温转冷,越 夏寄主植物——农作物逐渐成熟、干枯,蚜虫营养条 ・46・欢迎刊发广告,欢迎种业界商家朋友赞助、协办。 多雨,危害就轻。 3.2食物:寄主植物幼嫩多汁,蚜虫有丰富的营养条 件,发生与危害严重。 3-3天敌:蚜虫有很多天敌,如瓢虫、食蚜蝇、食蚜瘿 蚊、草蛉、小花蝽、蜘蛛、麻雀、蚜茧蜂、蚜小蜂等。天敌 数量多,蚜虫的种群数量的发展受到抑制。 3.4药剂影响:有些杀虫剂对蚜虫无杀伤力,但能杀 死天敌。故用药不合理,有利于蚜虫的发生与危害。 4防治方法 4.1农业防治:早春和深秋及时清理田间和田边杂 草,以消灭越冬虫卵。早期将蚜虫栖居病枯枝叶或“龙 头”摘除,集中烧毁或深埋,以防扩散蔓延。基肥和追 肥中,增施速效化肥,可有效抑制蚜虫发生量,从而减 轻虫害。 4.2物理防治:黄板诱杀有翅蚜虫,可在田间或保护 地内每666.7平方米均匀悬挂20片,距离地面30~40 厘米。也可利用有翅蚜虫对银灰色的拒避作用,在田 问或保护地内悬挂银色板,或在保护地地表覆盖银灰 色地膜,抑制有翅蚜的着落和定居,减少蚜虫危害和 传播病毒病。 4.3生物防治:以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为主,蚜虫的 天敌主要有捕食性和寄生性两类,捕食性的有瓢虫 (特别是七星瓢虫)、食蚜蝇、食蚜瘿蚊、草蛉、小花蝽、 蜘蛛、麻雀等,寄生性的有蚜茧蜂、蚜小蜂等,另外还 有微生物类的蚜霉菌、蚜僵菌。植株上喷施蔗糖,可使 瓢虫和草蛉的数量增加,扑食天敌早期以较大量出 现,可抑制蚜虫数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人工繁殖 释放瓢虫、食蚜蝇、草蛉等方式控制蚜虫。在蚜虫数量 上升,蚜量较大时释放瓢虫成虫,释放量应视田间具 体虫量而定,蚜虫和瓢虫的比例以50:1为宜。 4.4化学防治:目前该方法在高发种群密度下仍然 是大部分生产者的主要控制手段。常用的有25%抗蚜 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l0%吡虫啉乳油3 000倍 液、5%啶虫脒乳油3 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