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与银饰艺术比较
一、民族概况
二、银饰
我国各民族使用银饰情况。不论贫富、老少苗族人民都以佩戴银饰为荣、为乐,可见银饰在苗族人民心中有着特殊的喜好。明朝郭子章《黔记》中就有记载到贵州苗族“富者以金银耳珥,多者至五六如连环”。1《苗民考》中也载有“富者用网巾束发,贯以银簪四五支,长如匕,左耳贯银环如碗大,项围银圈,手带银钏。”2
三、异同
1、苗银饰的功能与内涵:
一、 苗族银饰最初的习俗功能即为区别男女婚否,银饰大多数为未婚女子佩戴,常在社交中使用。例如未婚和已婚的苗家女子都有自己的专用饰物。耳戴银环的苗族女子就是未婚者的标志,而已婚妇女脱掉银装后,只保留银簪、手镯、耳环少许银饰。某些地区的男子佩戴银饰同样也具有辨别功效。如贵州苗族男子喜欢戴项圈,婚前为五件,婚后为三件。再后来银饰介入苗族的婚嫁习俗中,如在花苗的婚俗仪式中,花苗在婚礼当天着银包银角,而其新娘戴鲜花拜堂。
二、 对外是本民族身份的符号标志,对内又是本民族不同支系的区别
1《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银饰篇)贵州人民出版社 2
第11页
同上,本书转引【清】龚柴《苗民考》
三、 苗族人民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认为银饰具有辟邪、驱毒、防止瘟疫。如银饰中的项圈,传说中银饰的项圈挂在脖上,可驱赶妖魔鬼怪。贵州台江当地苗族人民也认为铜可驱魔,银可去病消灾。银饰上的菩萨形象以及银腰链作为保命符的功能都可以体现。
四、 对于苗族女性而言,银饰上认为“以多为美,以大为美,以重为美”,“多”体现为追求银饰的数量,佩戴方式上有堆砌的趋向。如耳环同时戴三四只。“大”体现为。“重”体现在自小就有意识的扩大耳孔,如贵州施洞的苗族妇女单只耳朵就能承受两百克的重量,银盘圈有重量超过八斤的情况。苗族人民在银饰佩戴上所特有的审美倾向与特征,银饰的多寡对于苗族人民而言是身份、地位、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的象征。
五、 苗族银饰上的花纹,某些是本民族图腾文化的载体。举例
2、苗族银饰从头到脚都有涉及,种类大致包括头饰、腰饰、颈饰、脚饰、衣饰等。其种类繁多,代表性的有银帽、银耳环、银手镯、银冠、银角、银梳、银簪子、银脚环、银戒子、银胸牌、银压领、银围帕、银项圈。龙的图案在苗族银饰中应用较多,除此外银饰装饰图案主要还有有蝴蝶、蜻蜓、雀鸟、枫叶、花、牛、马等自然美的事物形象。
3、审美上苗族银饰对造型、纹样选择多采用反复、齐一。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的舍妹倾向。
4、苗族银饰由苗族男工匠打制,以家庭小作坊式进行,子承父业,世袭相袭。苗族银匠善于从生产生活中寻找银饰创作灵感,十分注重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方式,共有30多到工序,技艺水品很高、是典型的苗族民间工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