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学术研究 C ……na… —logy O v…erv ie w 浅析慕课在学习中的应用与尝试 麻睿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 301 1 7)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学模式正从原有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向现代网络化、多媒体教学形式 转变。始于2011年的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的出现将改变整个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慕课应用与尝试 目前,吉林大学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慕课”平台。这一平台所 要解决的问题是与本科生教学有机配合,解决本校学生大规模在线 学习的问题,对于先选课程和进入课程者进行测试合格,再建立学 生学籍档案和学生个人学习档案等功能的服务平台。2013年9月,长 春中医药大学开始对慕课这一教学形式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学校的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开设了《计算机硬件与网络基础》这门选修课,它 通过视频编辑的手段呈现给学生,将“翻转课堂”作为一门教学课题 进行研究和实验。其最终目的是以微课形式创建课程学习网站,录 制大量基于知识点的微课程和硬件的实验指导课程,从而锻炼更多 的任课教师。通过《计算机硬件与网络基础》这门选修课的初步尝 试,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开始着手创建适合自己的网络示范课程,建 立属于自己的计算机硬件与网络基础教学改革团队。 2014年4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在学校网站发布了 关于组织申报 校内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研究项目的通知》,这一教学活动的目的是 围绕慕课这一教学模式,着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长春中医药 大学的教务处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验 收、奖励等工作,具体要求在《长春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研 究项目管理办法》中有所体现。整个工作流程具体安排如下:截止 2014年5月30日前,学校各部门有意申报此类课题的人员将《长春中 医药大学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研究项目申报书》(附件2,一式三份)及 汇总表(附件3,电子版)报送至教务处408室。2014年6月1日—6月30 日,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着手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批准立 项。另外,在2015年6月30日前,申请立项人员提交项目结题报告,教 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组织项目验收结题。 与此同时,针对以上立项,我校制定了 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研究 项目管理办法》,其中提到以下内容:学校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 的深度融合,鼓励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研究项目的开展,现代教育技 术中心为项目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并在经费上给予必要保障。教 务处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研究项目的管理部 门,负责组织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验收、奖励等工作。另外,针对 申报立项的范围有以下7点要求: (1)基于某学科的数字化教学学习资源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包括多媒体课件、微课、专题网站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学习资 源的设计方法、制作规范、开发应用研究等);(2)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 网络课程建设研究;(3)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教学模式构建、教 学方法创新研究;(4)基于某门课程的MOOC建设研究;(5)辅助教学、 学习、考试的数字化平台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6)基于大数据的学 习分析及其应用研究;(7)其他关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理论与实 践研究。此外,要求项目申报人可自拟项目名称和研究内容,研究项 目要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持及与 教学的融合。 后经审查小组多方讨论,确立了7个“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研究项 目”拟立项项目名单,其中包括:基础医学院孙聪老师主持的“ 生物 化学))MOOCs资源的设计与应用探索”的申报项目;现代教育技术 中心孔令治老师的“计算机硬件和网络基础课程幕课建设研究”;临 床医学院孙丽平老师的“ 中医儿科学》电子题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药学院关树光老师的“基于网络多终端的 天然药物化学》电子试题 库建设”;基础医学院王微老师的“通用于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渐深 式生理学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基础医学院刘智老师的“基础医 学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与管理平台建设”;基础医学院王冰梅老师的 “面向移动终端的生理学教学资源库升级建设与应用研究”等7项拟 立项课题。 此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数名教师和基础医学院的孙聪老师 联手,共同研究实践,对“((生物化学))MOOC资源的设计与应用探 索”这项课题进行初步研究阶段。该课题起止时间为:2014年6月~ 2015年6月。参加人员为基础医学院生化教研室的骨干教师及现代教 育技术中心的4名老师。生物化学教研室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其师资 队伍中学历层次较高,主讲教师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副教 授3名,讲师2名,博士3名、硕士2名,年龄均在35岁至45岁之间,属于 青年骨干教师。教龄均在10年以上,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已经达到一定的深度。对知识点的拆分能做到准确、合理。现代教育 中心的4名教师分别承担脚本设计、非线性编辑、视频录制、网络资 源建设等工作。因此,我们这一团队具有进行MOOC资源的设计与 应用探索的研究能力,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翻转课堂教 学进行研究探索。基于这一教学团队的优势,针对MOOC的教学改 革,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生物化学》课程在2007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经过几年来的不 断努力,完善了教学内容,现已将《生物化学》这门课设计制作了多 媒体教学课件,应用于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丰富、多样的信息 承载形式,灵活、方便的交互特点,逐步取代了传统黑板模式的教学 方式。实践证明,将设计合理、加工细致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 收到良好效果。与此同时,生化教研室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它包括 课程概况、课程内容和互动交流3个主要板块,(其内容在继续更新与 完善中)。今年,生化教研室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平台上开始建 设和完善网络课程,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如果采用MOOC在线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选择 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知识点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可以自己整 合知识点,将知识体系立体化,这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达到 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MOOC,自从在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 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并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后,自此影响广泛。 ……图1 下转第256页 作者简介:麻睿(1969~),女,吉林长春人,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254 2o14年1okl下第20期总第2D0期 学术研究 China Science&Technology Overview 表4不同职称教师的比较 信息技术掌握程度 初级 中级 副高 正高 初级 信息技术的革新 均值 1.8120 1.7268 2.0385 1.9231 2.2222 2.2821 2.1667 2.3333 标准差 .26678 .2O442 .163l8 .28868 .26688 .23570 显著性 .647 .890 中级 副高 正高 大于50岁的人数为26人。 3.1.4职称情况 切度方面,初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师也要稍好一些。 在论文研究中,将教师职称项分为4个阶段,在被问卷调查的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以及结合笔者对教师进行访 325人中,初职教师为l17人,中职教师为169人,副高教师为26人,正 谈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高教师为13人。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教学过程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3.2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认同程度 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由于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 3.2.1不同性别的教师数据比较 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内容,这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较高, 较多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视野 但对信息技术的革新热情度不高,这主要由于目前职业院校教师普 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2)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手段的教学改变了传统课 遍来自于师范院校,接受过教育技术理论及实践的专业学习,并且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堂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 在工作后参加相应的培训或者自己学习获取知识,对信息技术的掌 握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多数人自我激励不强导致对信息技术革新 的作用。而许多教师则认为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就能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认识的错误在于,信息技术应用与 的兴趣不高。 3.2.2不同年龄的教师数据比较 教学只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支持手段对教师、学生、 但并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充分条件。(3)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教师其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存 教学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多样化, 在着明显的差别,并且可以归纳为,年龄越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 虽然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资源建设也常常不能满足 应用效果越不好(标准差的值在逐渐递减)。这一现象较为好理解,年 但信息技术的教学往往滞后于发展,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较少,从而使得教师的信息化教 轻教员大多对信息技术尤其是新鲜事物较为感兴趣,接收能力也较 教学的需要,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也只能停留在内容的呈现 快,因此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效果明显。从信息技术的革新方面 学技能还很欠缺,无法恰当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过程的某个环节。而且信息 看,教师年龄在40--50岁时,标准差最为突出,这也表示这一年龄段 上,化教学对教师信息技能使用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增加了教师课 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较为关注。 3.2.3不同教龄时间的教师数据比较 前准备时间,尤其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课堂使用信息技术需 他们往往感觉将原本简单的教学复杂化 从表3中可以看出,教龄时间为5—10年的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 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程度最好,教龄时间较短或较长时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不理 想,这是因为刚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其信息技术使用较少,知识的 积累和储备还不足,只有达到一定教龄时间(例如5年以上),教师在 从教过程中使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相关技能逐步掌握,将会 在5~10年时达到最佳效果。教龄时间过长时,虽然掌握了某些教育 信息技术知识,但由于精力逐步下降,对信息技术新应用新技巧的 接收变得越来越差,这也导致了教龄在2O年以上时,信息技术在教 学过程中效果反而不好,某些教龄较长的教师更习惯于传统的教学 模式。 3.2-4不同职称的教师数据比较 4研究结论及启示 了。 针对数据分析结果,在职业院校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我 们可以有以下启示:要加大对院校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支持力度,多 媒体设备、校内网络资源等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师要正确认 识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作用程度,同时消除少数教师对信息技能 使用的抵触情绪;加强教师信息技能的培训力度,培养教师理论素 养,使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奚天玉.《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201 1.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不同职称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没 [2]安涛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效果的研究XD].河北大学。2006 有太明显的区别,初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 要稍微好于副高和正高职称的教师,并且在信息技术革新方面的关 一一一上接第254页 而MOOC推动的教育变革对于照本宣科,固有、僵化的教育模式是 场严峻的挑战,因为它比传统的实体课堂更加符合学习规律。 为此,开展《生物化学 的慕课教学,具有以下两点创新:一是目 前,《生物化学》在中医类院校尚未开展MOOC建设,且处于设计探 索阶段。如果这项课题设计应用成功,将有助于完善中医院校《生物 化学))MOOC资源的建设;二是改变传统授课流程,将知识立体化, 构建新的知识点框架图。基于以上创新点,我们将主要研究内容打 破原有的结构体系,立体化重新构建了《生物化学》的知识结构,如 把蛋白质从结构与功能,蛋白质代谢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机地结 合成一体等。另外,将整体知识点拆分,细化成若干个知识点;重新 构建知识点框架图 E行视频录制设计,撰写脚本;通过录制转化成 慕课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愿报名形式选择部分学生试用该 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设立对照组,跟踪观察各项评价指标。 基于慕课的知识点框架设计的方法及思路,目前拟解决的关键 问题是将知识点拆分,建立完善学生的创新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而预期达到的目标则是完成部分知识的慕课资源建设,形成视频, 从而形成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为慕课建设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由此,构建了以下实施方案为此次课题研究的路线图(图1)。 通过对以上路线图的展示为我们提供了课题项目进度及提供 成果的形式:(1)2014年7月1日一2014年9月1日为收集资料,精选内 容,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时间;(2)2014年9月1日一2014年10月1日为 《生物化学》知识点拆分,构建知识点框架时间;(3)2014年10月1日一 2015年1;9 30日是撰写脚本时间;(4)2015年2月1日一20l5年4月30日 是课程的视频录制时间;(5)2015年4月30日一2015年6月30日是试 用、评价、汇总资料形成研究报告并撰写论文的时间。该课题至少需 要2年时间来完成,在此期间,慕课这种教学方式将会逐渐渗透,随 着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将会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教学研究套 路。 256 201 4#10月下第20期总第2o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