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0XX 年度--20XX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 立体构成教案
班级 11 水晶1、2、3 教师 薛林林 单位
东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附参考:教材《构成基础》郑军主编.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6, ISBN978-7-04-019715-0
《立体构成基础》吴晓兵编著.--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6.12(2009.8 重印)
现代艺术设计基础教程 ISBN 978-7-81090-743-9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东海中等专业学校文化课、德育课、专业基础课教案
第 1 2 课时 授课章节(单兀) 第一章概论 及内容 第一节“构成”与构成教育 1、 识记“构成”的起源与含义 教学目标 2、 理解构成教育的含义 3、 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识记“构成”的起源与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构成教育的含义 教学结构安排
教学环 节 导入 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 ㈠情景导入 上学期学习了“平面构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手 段、技术应用 1、组织教学 ①学习准备 准备教材、 作业本、白 图片、备课 纸、铅笔、剪 谈话式 激起学生兴 成”,回忆什么是“构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成”? 讲义 刀等工具 趣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手 段、技术应用 ㈡“构成”的起源 2、系统的 知识讲解, ②欣(鉴)赏图 竞赛式 ①时间:20世纪初 片,观察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 国革命 ② 地点:俄国、荷兰 ③ 代表人物及作品 俄国:马列维奇《白色 上的白色》塔特林雕塑 《第三国际纪念塔》;荷 兰风格派(1917-1931) 画家蒙特里安《作曲》 梳理知识 结构 ③分析作品 《白色上的 白色》 《作曲》 实践活动式 欣(鉴)赏法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新授 《红黄蓝》椅子。 ㈢构成教育的定义 ④动手练习 做① 源于:包豪斯设计学 院 3、讲解包 豪一个小手 工,② 构成的含义是丰富 斯的历 史,将平面的 纸利的,态度、艺术流派、 及其曲 折经用折、刀 等做设计方法 过 ③ 在我国的发展 果。 20世纪70-80年代,图 案----不再满足现代设 出立体 的效动手实践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计,摆脱“生活是艺术 的创作唯源泉”,从抽 象造型要素出发,用理 性的规律进行造型、构 图和表现。 ㈣价值和意义: 在于必须与设计实践相 结合,摆脱教条式的、 机械的表现方法的制 约。 4、提问: 构成教育 的价值和 意义? 总结 作业 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 识记构成教育的意义 第一章概论 第一章 第一节“构成”与构成教育 一、 “构成”的起源 ① 时间:20世纪初 思考并解答 板书 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革命 ② 地点:俄国、荷兰 ③ 代表人物及作品 二、 构成教育的定义 ① 源于:包豪斯设计学院 ② 构成的含义是丰富的,态度、艺术流派、设计方法 ③ 在我国的发展 三、 构成教育价值和意义: 在于必须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摆脱教条式的、机械的表现方法的制约 教学 后计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东海中等专业学校文化课、德育课、专业基础课教案
第 3、4 课时
授课章节(单兀) 及内容 第一节 认识和了解立体构成 教学目标 1、 识记立体构成的含义与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1、 区别形态与形状 教学重点 2、 平面和立体的过渡 ----- 半立体构成 教学难点
学会立体构成:半立体构成制作方法 教学结构安排
教学活动 教学 教学方法、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段、技术应用 导入 ㈠情景导入 提问:立体构成与 平面构成有什么 不同呢? 1、组织教学,并检查 学生所要求带的工具 ①学习准备 剪刀、单面刀 片、直尺、圆 规、铅笔、硬 纸板 提问法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手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段、技术应用
㈡观察:①出示半立
体构成的制成品和一 张根据平面构成做成 的半②思考问题
2、提问:你认为“平面构 成”和“立体构成”有什 么不同?
提问法 观察法 新授
立体构成的三角 点构成。
②构成----是一种 造型或造物的活动和 形式。
构成是三项构 成的总称,即平面构 成。立体构成和色彩 构成。
㈢讲授:前面我们回
忆了
① “形态”和“形状” 的含义
立体又可称为“形 态”,是指立体的整个 外貌;形状是物体在 物体在某一距离、角 度与环境下所呈现出 来的外貌。 ② 立体构成有半立体 构成,线立体构成, 面立体构成,块立体 构成和混合构成。
③ 立体构成应用于建 筑设计、商品、产品、 工业设计等
㈣教师示范
现在请同学们拿 出一张卡纸将其裁成 四个正方形小方块。 ①拿出其中一小块, 在它中间画两条虚 线,要使用全面能凸 起一块,必须画两条
3、讲解:举例子说明“形 态”
和“形状 4、用一张平面的纸(材料) 通过加工,使部分立体化, 而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 造型,这就是半立体构成
③阅读课 文,准备材 料
④学生动 手制作:
自我探索法
动手练习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虚线
② 用剪刀背尖或刀 背尖5、待大部分学生作业完成 了,用力在虚线上画 印痕。 ③ 在实线的位置上 用刀
切口,把中间的 小方块切割下来。
④ 用手指进行折叠、 边讲解边示范、边检 查学生制作的情况。
问同学们是否可得出 结论。
总结 本节课重点和难点 作业 半立体构成一张 板书 第一节立体构成观念 设计 、 工具准备: 剪刀、 单面刀片、直尺、圆规、铅笔、硬纸板 _ 、 立体构成 1、 立体构成的定义: “形态”和“形状”的区别:整体、多维与局部 2、 立体构成有半立体构成,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成和混合 构成。 3、 立体构成应用于建筑设计、商品、产品、工业设计等 教学 设计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东海中等专业学校文化课、德育课、专业基础课教案
第 5、6 课时 授课章节(单兀) 及内容 第章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 第一节点、线、面的形态 1、 理解立体构成中点、线、面的形态 教学目标 2、 培养学生理性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立体构成中点、线、面的形态 教学难点
利用纸材制作半立体构成 教学结构安排
教学活动 教学 教学方法、手段、技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术应用 导入 ㈠情景导入 1、组织教学, 并①学习准 备 剪刀、单面刀 片、直尺、圆 规、铅笔、硬 纸板 对比讲解 复习:“形态”和 检查学生 所要“形状”的区别 求带的 工具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方法、手段、技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术应用 ㈡立体构成基本 ②阅读课 2、指导学生 提问法 要素与平面构成基 本要素的不同: 本 观察法 平面构成是把概念 性几何学上的点线 面体加以视觉化, 立体构成不仅视觉 化而且加以触觉 化,并从正面、背 面、左面、右面、 上面、下面、前面、 后面以及其他任何 面加以表现,同时 还表现真实存在的 重心、方向、位置、 形体和空间。 阅读课本什 么是点线面 的形态 3、举例子讲 解 ① 点的大小,单 纯形与复杂形 对比 ② 粗线材产生 坚实、强劲的感 ③举出生 活中的点 或线的例 子 自我探索法 动手练习 ㈢讲解 ①点的形态 新授 造型不多,主要是 因为将点的形体固 定在空间中,必须 依赖于其他物体的 觉, 反之,有纤细的 感觉。 支撑 点的大小、轻重 前进与后退、膨胀 与收缩的感觉 线根据材质不 同分:硬性和软 性②线的形态 材质 立体构成中的线能 够决定行的方向, 能够形成形的骨 架,或成为某种结 构体,也可以形成 形的外部轮廓线。 线具有速度感 ③面的形态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主要特色是范围, 它分直线形态和曲 线形态,一般规则 性和不规则两个范 围;面材具有包容 机能、空间分割性。 比例:大小的比 例问题 对比:面与面的 对照关系 同一形状因大 小不同产生的 感觉 4、绘出四面 体④根据图 的平面图, 指导示,动手制 学生制 作四面体 作四面体 N\\ ㈣动手制作一个 四面体 总结 本节课重点和难点 作业 制作一个四面体 板书 设计 第章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 第一节点、线、面的形态 一、 立体构成基本要素与平面构成基本要素的区别 视觉化、触觉化、还表现真实存在的重心、方向、位置、形体和空间 一、 立体构成基本要素 1、 点的形态 依赖于其他物体的支撑 前进与后退、膨胀与收缩的感觉 点的大小、轻重 2、 线的形态 线根据材质不同分:硬性和软性材质 3、 面的形态比例: 大小的比例问题 对比:面与面的对照关系 同一形状因大小不同产生的感觉 教学 后记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东海中等专业学校文化课、德育课、专业基础课教案
第 7、8 课时 授课章节(单兀) 及内容 第二节体的形态、具象与抽象形态 1、 理解体的形态、具象与抽象形态 教学目标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体的形态、具象与抽象形态 教学难点
能区分具象与抽象形态 教学结构安排
教学活动 教学 教学方法、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段、技术应用 导入 ㈠情景导入 1、组织教学 ①学习准备 提问法 体是如何形成的 准备教材、图片、 剪刀、单面刀 呢?答案:体是面沿 备课讲义 片、直尺、圆 着个方向运动所 规、铅笔、硬 形成的。 纸板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方法、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段、技术应用 ㈡展开联想:由于素 材的不同,呈现出来的 体积感也不同 2、 举例子展② 思考回答 问题 讲授式 谈话式 研讨式 竞赛式 实践活开讲 解 ① 以石材为例,石质材 料给人的感觉是坚硬和 厚重,但由于表面处理 的不同,会给人不同的 造型感觉。 ② 提问:光滑与粗糙给 人的感受?轻快和粗涩 提问:线团与石 膏动式 的感③ 体是单位形相互连接 而形球体,给我们 成的 受? ④ 体是由基本形组成 的,经过构思加工可以 产生千变万化的造型 ㈢具象与抽象新授 形态 ① 具象形态的定义 直接辨认出来的形态, 接近自然,接近人们的 生活 ② 抽象形态 变形、夸张、简化、提 炼 分为可辨认形态和非可 辨认形态 ③ 二者关系: 相辅相成,互相转化、 相互交替、互相共存 3、 带领学生欣赏 图片,分析具③ 小组讨论 象 与抽象形态的不 同,然后请学生 自己分析 分析图片 ㈣动手操作:利用杂 志或包装盒制作抽 象的形态的组合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 折出圆柱体或四 棱柱
2、 用胶水将圆柱体 或
4、指导学生制作
④动手制作
四棱柱按一定的 顺序进行排列、粘合
总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难点
作业 制作一张具象或抽象形态作业一份 板书 第一节体的形态、具象与抽象形态 设计 一、 体形态
1、 体的形成
体是单位形相互连接而形成的
2、 体是由基本形组成的,经过构思加工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造型
二、 具象与抽象形态
① 具象形态的定义
直接辨认出来的形态,接近自然,接近人们的生活 ② 抽象形态
变形、夸张、简化、提炼 分为可辨认形态和非可辨认形态 ③ 二者关系:
相辅相成,互相转化、相互交替、互相共存
夸张 简化
自然形态 -------- •装饰形象 --------- •抽象形态
变形 提炼
教学 后记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东海中等专业学校文化课、德育课、专业基础课教案
第 9、10 课时 授课章节(单兀) 及内容 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规律 第一节 单纯与秩序、对称与均衡 1、 了解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感:单纯与秩序、对称与均衡 教学目标 2、 理解单纯与秩序、对称与均衡的含义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单纯与秩序、对称与均衡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切割法制作变化与统的半立体构成 教学结构安排
教学活动 教学 教学方法、手段、技术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应用 导入 ㈠情景导入 回顾:平面构成的 形式美感有哪 些? 1、组织教学 ①学习准 提问法 观察法 自我探索法 动手练习 准备教材、图 备 片、备课讲义 剪刀、单面 刀片、直尺、 圆规、铅笔、 硬纸板、胶 水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方法、手段、技术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应用
㈡讲解立体构成
2、举实例讲②思考并
回答问题
观察法
的形式美感:单纯解 新授
与秩序 ①单纯含义
这里是通过归纳、夸 张、省略等手法,使 形象更
醒目、更典 型,便于记
忆和加 工。
②秩序的含义 P151下方
秩序化强调的是各 物象整体与局部的 组织关系,秩序是产 生美感的条件之一。
㈢对称与均衡 ①对称
感受:给人严肃、庄 重、有条理的静止的 美 形式:左右对称、放 射对称、上下对称
②均衡:
是以支点为重心,保 持异形各放力学上 的平衡,也可以说是 保持视觉上的平衡
③通过图例讲解,增 加
学生直观感受
单纯与秩序
提问:“单纯” 是
否是我们平 时说的
单纯? 字典的解
释:含 义
1. 简单;不繁 琐
2. 独一;纯粹 3. 只顾
单纯”指简单纯 净,侧重想法不 多、不繁杂,多 用于对问题的理 解或看法,也可 以指思想纯洁, 没有私心杂念, 还指单
一,表示 只考虑事
物的一 个方面,对其他 方面都不重视
3、指导学生 通过观察图 例,掌握单纯
③观察图 例
自我探索法 动手练习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与秩序、 ㈣动手实践
1、取卡纸 10*10cm, 在中心部位平行的- 边或对角线上切线 2依线痕折出凹凸变 化,使之呈现成形效 果。制作中要考虑统 一、对比、疏密变化 等形式美的因素。 ④动手实 践 对称与均衡 4、教师示范 讲解 总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难点 作业 随堂完成统一、对比半立体构成两张
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规律 第一节
一、单纯与秩序 ① 单纯含义
这里是通过归纳、夸张、省略等手法,使形象更醒目、更典型,便于记忆和加工 ② 秩序的含义
单纯与秩序、对称与均衡
板书二、对称与均衡
① 对称
设计 感受:给人严肃、庄重、有条理的静止的美
形式:左右对称、放射对称、上下对称 ② 均衡:
是以支点为重心,保持异形各放力学上的平衡,也可以说是保持视觉上的平衡
教学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设计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东海中等专业学校文化课、德育课、专业基础课教案
第 11、12 课时 授课章节(单兀) 及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节 重复与渐变、节奏与韵律 1、 了解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感:重复与渐变、节奏与韵律 2、 理解重复与渐变、节奏与韵律的含义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重复与渐变、节奏与韵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重复与渐变、节奏与韵律的排列规律; 制作半立体的表现能力 教学结构安排
教学活动
教学
教学方法、手段、技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术应用
①学习准备 剪
刀、单面刀 片、直尺、圆规、 铅笔、硬纸板、 胶水
导入
㈠情景导入
欣赏
斑马身上的线状条 纹反复出现(重复) 与从疏到密排列 (渐变),表达了 由节律的美感。
1、组织教学 准备教材、图 片、备课讲义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㈡重复与渐变
①重复的含义:相 同的形态在空间中
2、讲解:举
被再次或多次使用 的方式
例子说明重
② 渐变的含义:是 形态按大小、粗细、 高低、复与渐变
长短、直曲、 方向、虚实等要素 逐步递增或递减的 构成形式 ③ 举例子说明 一年四季的变化、 月亮的阴晴圆缺、 人类、动物、植物
的生长过程,又如 铁轨枕木、建筑、 田园等因透视而产 生的近大远小、近 疏远密的渐变视觉
“节奏”在汉字 新授
效果。
中的含义
㈢节奏与韵律 1.音乐中交替出 现的有规律的强
①节奏是指形态在
弱、长短的现象。 连续的重复运动的 2.比喻规律、步
分节。1)要具有按 骤工作要有节奏
一定单位进行分段 地进行
“周期性”重复排 3.节奏本身指音
列的规律。2)节奏
乐中,音响节拍
中要包含形态构成
轻重缓急的变化
因素的对比
和重复,具有时
②举例子:长与短、
间感,在艺术设 计或美术创作当
多少、大小、直曲、
中是指同一视觉
高低、前与后
要素连续重复的
③韵律是指在规律
产生的运动感。
性运动变化中所呈
学生活动 ②思考问题 ③阅读课 文,准备材 料 教学方法、手段、技 术应用 讲授式 谈话式 研讨式 竞赛式 实践活动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现出的特征,如平 缓、4、指导学生动 手激越、轻快、 沉稳等
制作
④学生动手 制作:
实践活动
㈣动手实践 多切多折
1、取卡纸 10*10cm, 根
5、待大部分学 生
问同据构图进行自由 切割,作业完成了,
学们是否 可得出再通过自由 折屈、压
屈、弯屈 等不同处理,结论。 构成 半立体造型。 2可根据构成中渐 变、发射、对比、 特异等手法组织画 面,同时切折后应 体现出进深感。
总结 作业 板书 设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难点 随堂完成渐变、发射半立体构成两张 第一节 重复与渐变、节奏与韵律 一、 重复与渐变 1、 重复的含义:相同的形态在空间中被再次或多次使用的方式 2、 渐变的含义:是形态按大小、粗细、高低、长短、直曲、方向、虚实等要素逐 步递增或递减的构成形式 二、 节奏与韵律 1、 节奏是指形态在连续的重复运动的分节 1) 要具有按一定单位进行分段“周期性”重复排列的规律 2) 节奏中要包含形态构成因素的对比 2、 举例子:长与短、多少、大小、直曲、高低、前与后 3、 韵律是指在规律性运动变化中所呈现出的特征,如平缓、激越、轻快、沉稳等 教学 后记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东海中等专业学校文化课、德育课、专业基础课教案
第13、14课时
授课章节(单兀) 及内容 第三节 稳定与轻巧、对比与调和 1、 了解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感:稳定与轻巧、对比与调和 教学目标 2、 理解稳定与轻巧、对比与调和的含义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稳定与轻巧、对比与调和的含义 教学难点
稳定与轻巧、对比与调和的排列规律; 制作半立体的表现能力 教学结构安排
教学活动 教学 教学方法、手段、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应用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㈠情景导入 欣赏图片,这里含有哪 些形式规律? 1、组织教学 准①学习准备 谈话式 研讨式 备教材、图 片、剪刀、单面 备课讲义 刀片、直尺、 圆规、铅笔、 硬纸板、胶 水 导入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㈡稳定与轻巧 2、讲解:举例 ②思考问 ①稳定是指形态在物 理范子说明稳定与 题 畴和视觉心理上 的稳定性。 ②轻巧则体现了轻盈、 轻巧 升腾、灵动,给人以活 提问: 泼、欢快、轻松的心理 1)稳定的形态给 感受。 人的感受? ③在设计中稳定与轻 安定、自然,心 巧主要在于对重心的 情舒缓、宁静 安排。 ④重心高、低; 2)重心高、低哪 形态底部与放置平面 的接个稳定? ③阅读课 触面的大小接触 点的多少 也会影响形 态的稳定与轻文,准备材 巧。 ㈢对比与调和 料 ①对比是设计中变化 原理 新授 的具体体现。是指 设计中 各形式要素之 间的差异在 整体空间 中形成的关系。 ② 调和是指让各要素 具备 相同或相似的特 征或关系 的方法。调和 在形态特征、 构成方 式、要素关系等方 面要 体现一致性。调和给 造 型营造了和谐。 ③ 二者关系:相互依存 调和实际上就是 的两种形式规律。对比 一种控制对比度 是基础,没有对比画面 的方法,用统一 就会失去活力,但对比 的因素促使是矛 过度,就会造成各部分 盾缓和;但过于 关系分离,相互排斥, 调和,又会给人 给人造成杂乱无章和 产生单调、呆板、 过度刺激的感受。 沉闷的感觉。 教学方法、手段、
技术应用
讲授法
观察法
法国雷诺公司汽车 2002 款
自我探索法
动手练习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㈣动手实践 1、 A4纸一张,折成四 棱柱,在其中两个面和 一个棱柱上做切割变 化 2、 通过切割、折叠表 现对稳定与轻巧、对比 与调和的效果 4、 指导学生 ④学生动手 制作 5、 待大部分学生 作业完成了,问 同学们是否可得 出结论。 总结 作业 板书 设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难点 随堂完成四棱柱立体构成一个 第三节稳定与轻巧、对比与调和 一、 稳定与轻巧 ① 稳定是指形态在物理范畴和视觉心理上的稳定性。 ② 轻巧则体现了轻盈、升腾、灵动,给人以活泼、欢快、轻松的心理感受。 ③ 在设计中稳定与轻巧主要在于对重心的安排。 二、 对比与调和 ① 对比是设计中变化原理的具体体现。是指设计中各形式要素之间的差异在整体 空间中形成的关系。 ② 调和是指让各要素具备相同或相似的特征或关系的方法。调和在形态特征、构 成方式、要素关系等方面要体现一致性。调和给造型营造了和谐。 ③ 二者关系:相互依存的两种形式规律。 教学 后记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海中等专业学校文化课、德育课、专业基础课教案
第15、16课时 授课章节(单兀) 及内容 第四章半立体构成技法 --纸立体构成 1、 运用构成的形式规律和纸立体构成的技法 教学目标 2、 学会用折叠、弯曲、切割等方法制作不切多折、多 切多折、一切多折的半立体构成作品。 掌握半立体构成---纸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不切多折、 教学重点 多切多折、一切多折 教学难点
运用构成中形式美法则,制作纸立体构成技法来做出作品 教学结构安排
教学活动 教学 教学方法、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1、教具准备1)多 媒体;2 )立体、 半立体构成品若 干; 学生活动 段、技术应用 导入 ㈠情景导入 1) 一张平面纸如何变成 立体状?归纳:折叠、 卷曲、切刻 这个制作演示的过程叫 构成。构成就是一种造 型或造物的活动和形 式。 ①学习准备 直尺、圆规、 铅笔、剪刀、 单面刀片、 纸、双面胶。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方法、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段、技术应用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 揭示课题,使用 课件。教师通过回 顾平面构成导入; 为进一步了解半立 体构成的制作打基 础。
② 学生体验 讲授式
学习:赏析半 谈话式 立体构成。
研讨式 竞赛式 实践活
3、 示范:
2、 了解平面和立体的过 渡
半立体构成
1)现在请同学们 拿出一 张彩纸将其裁成四 ③ 学生通过
1) 什么是半立体构成? 所个正方形10*10cm。
谓半立体构成是以平 面为基2) 拿出其中一张, 在础,将其部分空 间立体化,它中间画两条虚 线,要是介于平面 与立体中间的造使用全面能 凸起一块,型;亦 即一般所称的浮雕。 必须画 两条虚线。 2) 半立体构成的主要特 性
3) 用剪刀背尖或刀
画印表现在凹凸的层次感 和光影背尖用力在虚线上
的效果上,它足 以使单调的痕。 平面产生各 种不同的变化。 3) 半立体构成的材料多 为纸张、塑料板、有机 玻璃、木板、泡沫板、 石膏等。 3、 讲解半立体的构成方 法:
1)平面的材质(如纸 张)转变为具有立体感, 是源自深度空间的增 加。而折叠、弯曲及切 割拉引都可以使深空间 增加,所以,制作半立体 的主要构成方法是折叠 (直线折叠、曲线折叠)、 弯曲(扭曲卷曲、螺旋 曲)、切割(挖切、直线 切割、曲线切割)。 4) 在实线的位置上 用刀切口,把中间 的小方块切割下 来。 5) 用手指进行折 叠、边讲解边示范、 边检查学生制作的 情况。 5、拓展欣赏:浮雕 作品(实物)
实例触摸,体 动式 验半立体特 征 ④ 学生制作: 划分小组,竞 赛,老师巡回 指导。 提高制作技 巧、总结一些 经验。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总结 作业 板书 设计 本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制作技巧 随堂完成半立体构成一个 第四章 第一节 半立体构成的制作技法 一、 半立体构成的材料与工具: 直尺、圆规、铅笔、剪刀、单面刀片、纸、双面胶; 二、 半立体构成常用技法: 1、 折叠:直线折叠、曲线折叠 2、 弯曲:扭曲卷曲、螺旋曲 3、 切割:挖切、直线切割、曲线切割 二、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区别:平面构成是一维的,立体构成是 体的、二维的、有不同的触觉。 四、纸立体构成实例一一的制作步骤: ①准备纸张②画出小样③切割④折叠⑤细节修整 B 教学 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