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岛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作者:朱晓辉
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16期
【摘 要】海岛旅游有休闲、放松、远离城市喧嚣等特点,近年来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点。舟山群岛是我国第一大群岛,海岛旅游是舟山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舟山海岛旅游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的全面分析,提出了舟山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海岛旅游 发展策略 舟山
海岛远离大陆孤悬海上,有着特殊的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对内陆地区的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海岛旅游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我国大多数海岛都具备了发展海岛旅游的资源基础。然而目前,我国海岛旅游的开发普遍处于资源驱动型阶段,亟待加强有关海岛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舟山群岛是我国第一大群岛,海岛旅游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受发展时间短、管理经验不足、环境不利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海岛旅游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在舟山新区建设的新形势下,海岛旅游如何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 舟山概况及海岛旅游资源分析 1.舟山概况
舟山群岛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等辽阔腹地,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是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舟山是中国新兴的海岛港口旅游城市,也是全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下辖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及嵊泗县。全市区域总面积2.22万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约2.08万平方千米,陆域面积约1440平方千米。 2.舟山海岛旅游资源分析
第一,岛屿数量众多,分布相对集中。舟山海域广阔,岛屿众多。根据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资料显示,舟山由18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呈南北成列、东西成群的分布特点。其中,有居民岛屿140个,包括万人以上住人岛屿11个,主要岛屿有舟山本岛、岱山、六横、金塘、泗礁、朱家尖岛、普陀岛、桃花岛、秀山岛、衢山岛等。舟山最大的比较优势之一就是海岛优势,全市共有1293个小岛(面积小于10平方千米的海岛),占浙江省小岛总数的45%,为全省之最。就分布情况来看,岛屿相对集中,以大岛为核心呈团簇状分布,其中,普陀区的岛屿分布最为集中(见表1)。普陀区境内岛屿星罗棋布,海岛岸线弯曲,并且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海天佛国”普陀山岛、“沙雕故乡”朱家尖岛、“东方渔都”沈家门钫岛和“金庸笔下”的桃花岛构成独特的普陀“旅游金三角”,这也是舟山主要的旅游吸引点。
第二,岛屿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舟山群岛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山海景观独特,名胜古迹众多,集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于一体。2003年旅游资源普查结果显示,舟山目前的旅游资源主类覆盖率100%,亚类覆盖率83.8%,基本类型覆盖率64.52%。目前已开发和建设的1000余处各类景观主要分布在23个岛屿上。
舟山群岛属于低山丘陵地貌类型,经过地壳运动和海洋营力的作用塑造了舟山绚丽多彩的自然类岛屿景观,极具美学、科普、探险价值。燕山运动晚期形成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及北北东向、北西西向等次级断裂,构成了舟山群岛的主要构造格架。舟山群岛及其邻近海域区内的浅部地层大都为中生代火山岩系,还有一些侵入岩和变质岩,除区域性断裂之外,尚有较多的中生代火山地貌发育。例如,普陀岛、舟山本岛、金塘岛等分布有多处火山口。而在海水侵蚀作用下,区内岛屿分布着众多的海蚀岩、海蚀洞等海蚀地貌。由于舟山群岛主要由基岩岛屿组成,砂滩分布较广,主要有普陀山的千步沙、百步沙砂滩,朱家尖岛的南沙、千步沙、东沙砂滩,泗礁岛的基湖沙滩、南长涂沙滩,以及岱山岛的鹿栏晴沙滩等。尤其是朱家尖岛包括9个沙滩,滩滩有岬角卫护,既独立成景,又相互连接,组成庞大的链状沙滩群。 舟山群岛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群岛上就有人居住,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遗留下了众多的佛教文化景观、山海文化景观、历史军事文化景观和海岛渔俗景观等颇具海岛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中,最突出的是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舟山的佛教大多为对观音菩萨的信仰,而舟山的观音文化主要在普陀山。普陀山是众多岛屿中的一个小岛,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我国著名的观音道场,素有“海天佛国”之称,也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由于普陀山清净、神圣的佛教氛围与海岛本身的环境氛围非常吻合,成为众多佛教信徒及旅游者的向往之地,这恰好也是目前舟山海岛旅游的主要特色。这些丰富多彩的海岛资源为发展海岛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第三,无居民海岛居多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无居民海岛是指不属于居民户籍管理的住址登记地的海岛,俗称无人岛。舟山有九成以上的海岛都是无居民海岛。在众多的无居民海岛中,那些海拔相对较高、植被覆盖率高、有一定淡水资源的海岛,更具旅游、科研、生态保护价值。随着舟山城市建设规划小岛迁大岛建的稳步实施,无居民海岛还将逐渐增多。国家海洋局在2011年4月公布了首批176个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名录中,浙江有31个,其中,10个在舟山。在这公布的10个岛屿中,有一半将作为旅游娱乐用岛。实际上,舟山的无居民海岛开发已有多年,但从历史上看,因投资额大、环境不利等因素,开发并不顺利。因此,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并保护好这些无居民海岛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 舟山海岛旅游发展现状 1.舟山海岛旅游开发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海岛远离大陆,孤悬海上,能给游客以远离喧嚣和彻底回归自然的心理体验,因此也成为了热点旅游的目的地之一。舟山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海岛生态环境,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等景区景点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在海岛旅游产品开发方面,除传统的佛教文化旅游外,还开发出了空中揽胜、海滨探险、海上竞技、海洋科普等充满海洋海岛特色的旅游项目,成为我国著名的海洋佛教文化旅游和海岛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跨海大桥的建成,对外交通条件日趋完善,舟山更加紧密地与长三角地区融为一体,促使舟山海岛旅游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990年,旅游业在舟山市GDP中所占的份额仅为2.3%,2009年提高到21.8%。2010年,舟山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共21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其中,接待国际游客25.68万人次,增长14.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3094万美元,增长15.1%(据舟山市统计公报)。而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将为舟山海岛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客源市场分析
统计发现,舟山近一半的客源来自浙江省内,省外的客源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苏、上海,其他省份的有安徽、山东、北京、内蒙古、辽宁等省市。显然,舟山的客源主要集中于本省和周边省份且集中于沿海一带。从旅游目的看,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佛教文化旅游所占比重最大。其中,有一半的游客是出于佛教文化体验目的到舟山旅游的,这主要是因为普陀山的知名度,许多旅游者是为了感受普陀山的宗教文化氛围而来,包括众多的香客。可以说,普陀山目前仍然是舟山群岛吸引旅游者的主要目的地。 三 舟山海岛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海岛旅游受季节及恶劣天气影响明显
舟山的气侯属亚热带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季风特点显著,夏季较长,冬春短促,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年气温适中,雨量中等,但较浙江大陆偏少,全年多大风,春季多海雾,夏秋多热带气旋。因此,客流量受季节影响月份间差异相对较大,尤其是在冬季,客流量一般低于60万人次,即使在旺季的夏季各月份间也相差几十万人次。气候寒冷、海风较大是冬季最为重要的制约因素,气候偏热则是造成旅游旺季月份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恶劣的天气如台风、大雾对海岛旅游的安全和旅游业正常发展也带来不利影响。 2.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海岛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舟山一些海岛特别是无居民海岛出于生产或旅游发展的需要,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随意炸山采石造成山体和植被的破坏,一些建筑设施在设计建造过程中较少考虑与环境的协调,失去了海岛环境及景观应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特色。同时,舟山近岸海域受大陆污水直排和长江等径流携带的大量农业、工业、生活废水的影响,面临污染物质、无机磷、无机氮、石油类污染超标,毁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威胁,最直接的就是对海水质量的影响,白色污染随着潮流在沙滩、礁滩、泥涂上堆积,破坏了舟山海岛清新自然的旅游形象。另外,由于游客流量时空分布的不均衡造成一些景区过度拥挤。例如,普陀山有时一日就有不下上千的上香人,空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3.海岛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开发雷同化严重
许多海岛旅游资源相似性比较大,若仅仅从现有的资源出发来开发产品,势必会与其他类似海岛旅游目的地开发的产品雷同。舟山一些岛屿之间产品雷同现象比较普遍,虽然对外宣传推广的旅游形象有所不同,但其中有很多旅游产品都相似。从结构上来看,旅游产品仍以观光类为主,产品结构仍比较单一,而且静态性的展示居多,参与体验性的活动少。 4.产品开发缺乏对舟山海岛文化特色的展现
舟山拥有丰富的海岛旅游文化资源,除了宗教文化,还有浩气长存的海疆军旅文化、神秘的船饰文化、丰富多彩的海洋民间文化,包括民间艺术(舟山锣鼓、嵊泗渔民画、白泉跳蚤舞、定海侯家班木偶戏、滃洲走书、岱山渔歌)、以渔牧农耕为核心的民俗文化。目前,舟山群岛相关的旅游产品很有限,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放在了短期经济效益显著的产品开发上,主要关注的是旅游资源本身是否能通过产品的开发利用很快收到经济方面的成效,而没能足够重视展现舟山海岛文化特色。
四 舟山海岛旅游发展策略探讨 1.注重环境保护,尽量保持原生态
优美的自然环境是舟山海岛旅游发展最突出的优势之一。而海岛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极易受到影响和破坏,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海岛旅游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环境基础。因此,舟山海岛旅游的发展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要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海岛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合理适度开发,尽最大可能地保持海岛原生态。只有对海岛生态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才能获得长久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促进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方面,要合理定位,留有余地,避免破坏性地大兴土木,边规划边兴建的情况。在海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尽量采用原有资源做到物尽其用,资源不浪费。例如,尽量以当地居民住宅为主,对其进行改造即可。海岛旅游交通应尽量以徒步、自行车、马车、电力车等环保方式为主,道路设计建造也要将人为影响降至最小,展现自然为主并符合各岛屿的风格。因为很多旅游者选择海岛作为旅游目的地,就是为了体验海岛特有的原始风貌。尤其是无居民海岛更应把保持原生态放在首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重视市场调查,了解旅游者需求
海岛旅游产品是为旅游者设计的,研究分析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舟山群岛在旅游产品开发中较少对客源市场进行深入分析,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比较有限,仅是从海岛旅游资源状况出发来开发设计旅游产品,不利于提高海岛旅游产品的品质,更不利于舟山的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海岛旅游产品进行持续性的市场细分研究,只有以此为依据,才能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准确的形象设计及产品创新。旅游市场的开发离不开旅游市场的需求,要围绕需求、从游客的需求入手。 3.整体科学规划,因岛制宜,突出特色,注重体验价值
舟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利用,仍然存在着普陀山佛教观光产品一枝独秀的情况。而且,舟山各个海岛的旅游资源存在着较多的共性,开发营销模式也是各自为战,形成一种可替代竞争,降低了整个海岛的旅游竞争力。因而,在舟山海岛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应根据各岛资源环境状况及旅游者需求变化趋势进行资源整合,制定统一科学的规划,因岛制宜实行差异化设计。要充分挖掘、展示和强化舟山特有的海岛文化,突出各岛的特色,赋予各个岛屿不同的色彩或灵魂。例如,根据各岛资源条件的差异性, 除了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佛岛”普陀山、“沙岛”朱家尖、“侠岛”桃花岛外,还可以设计野外生存岛、蜜月岛、慢生活体验岛、童话梦幻岛等主题岛。除了产品的设计外,目的地各个要素都将影响着游客体验质量评价。调查发现,旅游者更愿意将积极的体验归因于内在因素,而将消极体验归因于外在因素。因此,应重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增加体验型活动项目、完善保障服务设施,帮助旅游者获得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4.充分营造和展现具有舟山特质的海岛旅游体验环境
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寻求愉悦体验,这是旅游本质的规定性,是所有旅游都具备的统一内核。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中,海岛往往扮演文化博物馆的角色。同时,由于受海岛特有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有些文化现象在大陆销声匿迹,但却可能在海岛得到很好的留存和延续。因此,海岛区域文化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这本身也成为旅游者神往海岛的重要因素。调查研究显示,很多旅游者选择舟山旅游最为看重的是海岛文化体验。因此,为了满足旅游者在这方面的基本需求,引导游客获得更高层次的旅游体验,舟山在海岛旅游开发过程中不仅要增加舟山海岛旅游产品的丰富度,更应在营造海岛旅游体验环境方面下足工夫。 参考文献
[1]浙江沿海战略研究项目组.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R].2010.1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汪豫忠.舟山群岛地区地质构造背景[J].华南地震,1995(1)
[3]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地貌过程与环境[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4]类兴彪、韩兴勇.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逐月变化相关性分析——以舟山为例[J].旅游论坛,2010(1)
[5]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6]Mervyn S Jackson,Gerard N White,Claire L Schmiere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