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急诊剖宫产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来源:爱够旅游网


急诊剖宫产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急诊剖宫产是产科手术中的重中之重,病情往往都较为急、重、危险,变化较为迅速。因此医患之間心理都处于高应急状态。根据周莎莎等[1]分析汇总急诊产妇术前心理问题相关原因:产妇术前焦虑情绪最为明显,产妇对胎儿状况及麻醉效果最为担忧,其次是对手术缺乏心理准备,担心术中出现的各种意外。罗丽嫦[2]母体紧张焦虑,胎儿胎心率时常变化,说明产妇入室 2 h的过程中自身心理的调整对母婴的平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2年来,我们对本科165例急诊剖宫产患者术中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母婴安全,手术成功,故现总结如下。

1良好的医患关系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营造出良好人际氛围和患者良好的情绪反应[3]。因此在患者入室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手术成功的第一步。急诊剖宫产产妇因本身无心理准备加上入室时与家人分离,手术室陌生环境等加重产妇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产妇入室时应立即的表现出主动热情,对于她们提出的各种疑问都认真倾听,并应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同时,又要避免说可以引起产妇心理不安的语言,如窒息、死亡等词语,多给予产妇关心安慰、鼓励的语言,如:你很勇敢、没事、你是很伟大的母亲、我能理解你等,让产妇对医护人员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缓解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增强其对顺利生产的信心。

2麻醉操作时

由于文化程度、职业、出生的胎儿个体差异等一些因素致使某些产妇对疼痛特别敏感,不能很好的配合麻醉体位,护士应主动对其讲解麻醉对手术的重要性。在调整体位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导尿管的拉扯,协助产妇摆好合适的体位,告知麻醉操作中会产生的不适感,让产妇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减少疼痛感。对已经出现宫缩的产妇应选择在宫缩间歇进行穿刺,减少刺激和对胎儿的误伤。对于麻醉有依赖心理的产妇,护士应对其细心解释:麻醉平面的高低、用药的多少、术中腹肌的松紧等因素对自己和胎儿会产生的影响,使产妇改变错误的认知,稳定情绪以利于麻醉医生对麻醉效果的判断,能否展开生产。

因急诊剖宫产手术,产妇情况的特殊性和麻醉原因,大多数产妇在麻醉后易出现血压下降、头昏、心率改变、恶心、呕吐、出汗、虚脱甚至晕厥等症状,这都会更为加重产妇的恐慌心理,护士应在安慰、告知、鼓励产妇的同时把手术床调至左倾15°~25°,臀部抬高约20°,使子宫左倾,以减轻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以改善症状、减少产妇的焦虑、恐惧的心理。

3手术时

协助产妇尽量摆放手术最舒适体位,减少不必要的部位的暴露,保护产妇的自尊心,胎儿娩出前告诉产妇做好心理准备,教给产妇深呼吸的节律,这样有助

于减轻术中由于牵拉而引起的产妇胃部不适及呕吐等症状。鼓励产妇战胜自我,轻握住产妇的手,给予产妇安全感。胎儿娩出后,由于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产妇会突然产生饥饿感和四肢乏力等症状,及时告诉产妇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感到紧张。胎儿娩出结扎好脐带后,给予母婴第一次脸贴脸亲密接触。皮肤接触在顺利娩出后是一道较为重要的程序,①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可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使母亲可供给婴儿足够的乳汁;②对减少产妇产后出血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的产后大出血的常见原因,有研究发现,母婴皮肤接触可经神经传导直接刺激脑垂体后叶而释放催产素,促使子宫收缩,胎盘剥离面的开放血窦会尽快闭合,能减少产后的出血量及大出血的发生率;③尽早皮肤接触有利于促进新生儿的心率平稳和体温恢复,可减短新生儿啼哭的时间,降低新生儿的唾液皮质醇水平。对于需要抢救用药的婴儿,应尽量多的告诉产妇一些好的信息,以稳定产妇的情绪。胎儿健康状况是产妇最为担心的问题,这些都是以尽快解除产妇心理不安因素的必要措施,让其配合手术能够顺利完成。

4放松训练和肢体语言的应用

在整过手术过程中,护士可及时利用有利时机,用鼓励性的语言,教会产妇如何进行节律性深呼吸等一些放松的自我调节,告知产妇自我放松顺利,不仅能消除焦虑还能减少术后烦躁症的发生[4]。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疼痛、泌奶以及伤口愈合都有着较为不利的影响[5],恰当的肢体语言能给产妇支持感、安全感、尊重感等,使其更好的信任医护人员以配合生产。前倾姿势、目光接触更有利于促进交流气氛。如:微笑、握手、触摸额头、按摩收缩疼痛的子宫、出手术室时为产妇整理头发、衣服、盖好被子等。

为了使剖宫产术中的心理护理措施更加完善,我们加强了术后随防工作,该项工作的也获得了亲属们的大力支持。根据产妇的反馈意见,我们不断改善,通过心理护理的学习与提升,将其更好的实施到临床工作中,使急诊产妇情绪稳定,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确保了母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周莎莎.刘军春.急诊剖宫产产妇术前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5):523-524.

[2]罗丽嫦.心理护理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与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2):279-280.

[3]朱熊兆,唐秋萍等.健康心理学[M].1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183-185.

[4]胜利,许又新.围手术期焦虑及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2):102.

[5]张作记 焦虑的基本问题及临床处理[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238-2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