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 要:针对某型机车牵引变流器振动过大的问题,通过添乘测试了解了牵引变流器实际振动环境及从车轮到牵
引变流器内部的振动特性,确定了振动来源以及振动过大的原因,并与IEC61373标准进行对比;通过开展实测谱验证,成 功复现了牵引变流器内部某电气设备的振动故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减振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减振方案进 行基于实测数据的仿真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减振方案具有明显的减振效果,能够显著降低牵引变流器在振动冲 击激励下的应力水平。关键词:机车;变流器;振动;仿真中图分类号:TH212;TH213.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465/j. cnki. jvs.2019. 18. 034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Srction of a locomotive traction converterP3VG Y*gshe*g1, LIAO J*/*1, DING Ji2,3, Z9VG Yzpig2, ZANG Hao;*2, XIA ,a*g2, ZHANG =*g3(1.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a Group Co. ,Lth. ,Changsha 410100,China;2. Technology Center, Zhuzhou CRRC Times Electric Co. ,Ltd. , Zhuzhou 412001 , China;3. Collev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China)Abstract: Aiming at tha excessivv vibration of a locomotivv traction conv/os , tha actual vigration environment andtha vibration transmission characte/stics from tha wheel to traction canve/or were studied by field tests, and comping
with tha IEC 61373 standard, tha vibration source and tha cause of excessivv vigration were determined. By carrying out
an exp—mentW y/fication based on tha mevsured spectrum, tha vibration fault of a ceiain electwcal equipment insido the traction convertor was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On this basis, tha vibration reduction schema for tha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tha traction convv/or was proposed, and tha comparativv num—cat simulation of tha vigration reduction schema based on tha mevsured data was cavied out by using a FEM sogwaro. Tha results show that tha vigration reduction schemepaoposed hasobvoousdampongeoecJand can sognooocan eyaeduceJhesaeseeveeooJhe aacoon conveaeaundea
vobaaoon and shock excoaoon.Key wo—S : locomotivv; traction conv/os ; vibration ; simulation牵引变流器是交流传动机车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机车的正
出,在引起电子设备失效的环境因素中,振动因素约占
30%0因此,研究和改善牵引变流器的振动环境,对于
提高机车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献
常运行和行车安全。随着机车车辆的高速化、重载化,
机车牵引变流器的运行环境振动问题越来越突显,特
[]5从被动隔振的角度对高速客车车载电气柜减振开
别是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及部分线路老化等均使
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文献[6 ]通过内部隔振优化对高速
得机车牵引变流器运行工况更加恶劣,现场故障问题
动车组牵引变流器振动控制进行了相关分析,但很少
频发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献[1-3 ]从不同的角
见到关于机车牵引变流器振动及减振方面的报道。度对机车及设备振动问题进行了研究,另据文献]4 ]指本文针对某型机车牵引变流器振动过大的问题,
通过现场测试研究了从车轮到牵引变流器内部的振动 传递特性,确定了变流器实际运行环境振动超标的原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省市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2JJ8020)
收稿日期:2018 -03 -27修改稿收到日期:2018 -06 -11
因和来源,并与IEC 61373标准[7]进行对比和验证,成
第一作者王永胜男,硕士生,工程师,1985年生通信作者张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生
功复现了牵引变流器内部某电气设备的振动故障;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该型牵引变流器安装结构的减振第18期王永胜等:某机车牵引变流器振动特性及减振研究243优化方案,利用有限元等软件对减振优化方案进行基
A型机车,线路1 (西北某线路)运行测得的振动有效值
大于线路2(华中某线路)于实测数据的仿真对比计算和冲击工况校核,为改善
机车牵引变流器实际振动环境、提高运行可靠性提供
o因此,机车牵引变流器的
振动环境既取决于车辆本身,同时又与线路条件强 相关。了重要的参考依据。1现场振动试验分析某型机车(A型)部分线路运行时振动较大,引发
了多起牵引变流器内部电气设备的故障,为此组织了
1.1.2振动频谱特征对比针对A型机车牵引变流器振动过大问题,选取机
车以70 km/h速度平稳运行时的振动数据进行频域分
析,以了解牵引变流器运行时的振动特性。图3是牵
添乘振动测试。图1为该型机车的内部设备布局,牵
引变流器柜体安装底座与内部控制箱垂向振动频谱对
引变流器长宽高尺寸约为2 400 mm X 900 mm X
1 850 mm,重约1 800 kg,固定安装在机车机械间中部;
控制箱、变流器模块、接触器等电气设备通过螺栓固定
在牵引变流器柜体内部各部位’通过在转向架轴箱、
车体、牵引变流器柜体及其内部电气设备安装接口处
布置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实际运行振动数据,并与其他
线路同类型机车以及同一线路故障率较低的B型机车 数据进行对比,以了解该型机车及牵引变流器的振动
特性。1-
牵2- 3- 充引风机4- 低电机;;5- 卫生间压电器柜;6- 衣/床;7- 信帽间8- 辅助变压器柜号柜;;9- 压;10- 制缩机及干燥器;11- 风缸动柜;12- 工13- 冷具柜;14- 牵却塔;;15-
奮电池辰引变流器柜;主变压器图1机车内部设备布局Fog.1 Inieenaeequopmenieayouiooeocomoiove1.1实测结果分析1.1.1振动有效值对比对不同线路A型机车及同一线路A型、B型两种
机车平稳运行时的振动数据进行计算,提取牵引变流
器各测点0〜3 200 Hz有效值进行对比,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A型机车牵引变流器柜体及内部控制箱测
点振动有效值大于同一线路运行的B型机车;而同为G.s.lu)2.5A型车-线路B型车-线路1 2.0A型车-线路12、赳
按1.5舉
翌1.0敢
吕
0.50____I_________I_________I_________I_________I_________I____
柜体- 柜体- 柜体-控制箱-控制箱-控制箱-
垂向 横向 纵向 垂向 横向 纵向
测点位置图2振动有效值对比Fog.2 Compaeoson oovobeaioon eoeciovevaeue比,由该图可知,A型机车牵引变流器400 Hz内低频振
动主要体现在79 Hz, 88 Hz, 100 Hz等几个频率附近,
且内部控制箱与柜体振动频谱相近,说明牵引变流器
内部设备振动主要由车体传递到牵引变流器的振动引起——
……控制箱柜体底座 GSIUF0XW图3 A型机车牵引变流器柜体及控制箱垂向振动频谱 Fog.3 Veeiocaevobeaioon specieum ooAeocomoioveieacioon
conveeieecaboneiand conieoebot1.2原因分析1.2.1车轮失圆影响为进一步解析A型机车振动来源,提取70 km/h
速度平稳运行时车下轴箱的垂向振动频谱与B型机车 轴箱数据进行对比如图4所示。图4中A型车轴箱垂
向振动频谱与图3车内牵引变流器振动频谱类似,低
频振动也主要体现在79 Hz,88 Hz附近,而100 Hz振 动不明显;B车轴箱低频振动则小了很多。因此,人型
机车牵引变流器低频振动过大主要来自于车轮。/Hz图4 A型、B型机车车轴轴箱垂向振动频谱对比 Fog.4 Veeiocaevobeaioon specieum compaeoson oo
ateebotooAand Beocomoiove从现场测试数据来看,100 Hz振动不随转速变化,
且含有大量高频谐波,考虑到牵引变流器底下安装的
是变压器,基本确定100 Hz振动来自变压器的电磁振244振动与冲击2019年第38卷动$79 Hz,88 Hz振动来自车轮,随转速发生变化,很可 以看出,A型机车牵引变流器内部关键设备实际振动
量级都存在超标现象,部分测点数据超过标准值5〜6
能是由车轮失圆形成多边形而激发。根据文献:8 )数
据,车轮失圆一般会形成17〜20阶多边形,将相关参
数代入式(1),计算得到的频率正好与实测频率接近。
倍。因此,A型机车牵引变流器实际运行振动环境较
恶劣,振动量级超过IEC 61373标准值,这可能是引起
电气设备故障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A型车由于车轮失圆产生的振动是引起牵引变 流器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另外,车上变压器等设备也
表1 A型机车牵引变流器振动加速度有效值评估Tab・ 1 Evalration of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effective
valre of A locomotive traction converter
位置会对其振动产生一定的贡献。m/s2方向横向实测值(10.956标准分类标准值(1类B级((1 / 2式中:/为振动频率;N为多边形阶数;\\为车速;D为车
变流器0.452. 12轮滚动圆直径。1.2.2传递函数分析车轮失圆等产生的轮轨振动通过转向架向车体传
递,转向架上的一系、二系弹性悬挂系统能在较大程度
上减小轮轨振动对车体的影响。为了解两种车型弹性
悬挂系统对轮轨振动的衰减效果,开展了实车静态激
振试验,在车轴同一位置利用激振器输入脉冲激励,同
时在车轴轴箱、转向架二系悬挂上方车体处布置加速
度传感器采集振动数据,对悬挂系统上下振动加速度 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两种车型悬挂系统的振动加速度传 递函数,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A型、B型车悬挂系
统对车下振动具有明显的隔离作用,但B型车悬挂系 统的隔振效果要略优于A型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放
大了 A型车车体的振动。'8°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Hz图5轴箱到车体振动加速度传递函数对比Fie,5 Comparison of vigration acceleration transfer
function of axle box to cor body2标准差异性分析及验证2.1功能性随机振动严酷等级对比为更直观地描述A型车牵引变流器的实际振动环
境,将测试振动数据与IEC 61373标准进行对比。标准 中的功能性随机振动严酷等级是基于欧洲实测数据归
纳得到的加速度均方根值。根据标准对设备等级和分 析频率带宽的定义,提取A型机车牵引变流器内部设
备5 ~150 Hz频段振动有效值与IEC 61373标准的1
类B级功能性随时振动标准值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表中测试方向依据IEC 61373标准定义,纵向、横向和
垂向分别表示车体长度、宽度和高度方向。由表1可
模块垂向0.8661类B级1.000.87纵向0.7981类B级0.701.14垂向1.4211类B级1.001.42风机纵向1.3411类B级0.701.92横向2.9141类B级0.456.48垂向4.0531类B级1.004.05控制箱横向2.8991类B级0.456.44纵向1.0811类B级0.701.542.2标准谱与实测谱对比根据IEC 61373标准,机车产品需通过随机振动试
验考核,并提供了标准加速度谱密度(Acceleration
Spectral Density,ASD) o本节将利用实测加速度数据整
理ASD谱,并与标准ASD谱进行对比。2.2.1实测ASD谱归纳理论机车车辆设备实际运行振动可认为是随机振动,
其实测加速度数据需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具有统计特
性的功率谱密度曲线,以使实测数据具有复现性。数
据处理主要步骤主要包括时域数据检验、功率谱密度
(Powei Spectral Density, PSD )计算和随机振动数据归
纳等。设经功率谱密度计算得到的各数据通道各次测量的 PSD 为 Gc(p, ]# (^ = 1,2,…,Z; ] = 1,2,…,W;
=1,2,•••,*),其中/为测量通道数,w为样本容量,*
为谱线数。按下列公式对特征样本])相邻谱线对应的槡%5,])行均值X 5)和方差S5)估计[9]1
肌
SC (X =WKl\"[槡____________ _ 2G5,])-X (X]对相邻谱线的均值X (X和方差S2 (X计算统计
量F*(C ,C + 1)和 >*(C ,C + 1)F, C + 1)8 5)* (C 8+i 5)(3)X (p) - XC+i (p)
槡(8 5) + s;+i 5))G第18期王永胜等:某机车牵引变流器振动特性及减振研究245假设特征样本相邻谱线总体,则分布,C和C + 1的PSD属于同一
N (C,C + 1)服从自由度为(W - 1 ,W - 1)的F
>(C,C + 1)服从自由度为2( w - 1)的中心/分
-&)下,若式(4)成立,则假设 C和C + 1的PSD属于同一总
布。在给定的置信度\"1 成立,特征样本相邻谱线体,否则不属于同一总体。{F(w-1,w-1);o/2 $ F式中:Fw_w_n(C,C + 1 ) $ F(w_1,w_1);(1_a/2) ( 4 )图6 A型机车变流器实测谱与标准谱对比Fog.6 Compaeoson oomeasueed specieum and siandaed
( C,C + 1 ) I $ >( w-1);(1 -o/2)
(1,1);&2为自由度为\"W - 1 ,W - 1 )的尸分布
specieum ooAeocomoioveconveeiee&/2分位点;
&/2) 为自由度为(W - 1 ,W - 1 )的F分布(1 - &/2)分位点;>m-1) ; (1 -o/2) 为自由度为
2 ( w - 1)的中心/分布(1 - a/2)分位点。将相邻属于同一总体的谱线归并在同一频段内,
形成H个频段,h频段两端点的谱线号为Ch1,
Ch2(h = 1,2,…,H),谱线数为 4 = Ch2 - Ch1 +1。频段内/%(X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并按照式(5)进行均值
Hh (X和方差s; (X估计1
______________ 2民(X =W • 4 - 1 \" \"h~ 1 /%(X]) -Hh(X ]
进一步按式\"6)计算置信度为(1 -&)、分位点为\"
的平直频段容差上限系数F第P个特征样本(X ]) h频段内平直谱的容差上
限估计Gh (X由式\"7)得出%h (X = : Hh (X +F12 +Sh (X)2
(7)最后,在双对数坐标下,用直线连接由式(7)得到
的相邻平直谱,得到置信度为(1 -&)、分位点为\"的振
动环境条件下随机振动实测ASD谱G(X o2. 2. 2实测与标准ASD谱对比根据IC 61373标准,机车牵引变流器柜体和内
部设备分别属于1类A级、B级,需按照相应标准
ASD谱进行随机振动试验。本节将利用前面理论对
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完成实测ASD谱归纳并与标准
谱进行对比,以进一步说明机车牵引变流器实际振动
环境与标准的差异,其中信号通道数48 ,样本容量取
100 ,频率分辩率为1 Hz。图6分别是1类A级和B
级横向振动实测谱与标准谱对比,可以看出二者存在
较大的差异,实测谱频带更宽、峰值较多,且部分频段
要明显大于标准谱。2.3基于实测谱振动试验验证前文提到A型机车牵引变流器内部电气设备现场
故障频发,其中某电气设备M故障特征表现与振动相
关。为进一步探寻其故障原因,开展基于IC 61373标
准谱的长寿命随时振动试验,但未能成功复现现场故
障。为此,本文利用实测谱开展振动台试验验证。为
缩短试验时间,依照IC 61373标准中采取增强振幅法
模拟长寿命随机振动。加速比按式(8)计算式中:V为实际运行时间;V为试验时间;3为实际加
速度;3-为试验加速度;w =4。按车辆使用寿命25年,
1年300天,每天运行10小时,取25%正常寿命可知
V =18 750小时,令V为5小时,则加速比.为7.83。
利用经加速处理后的实测谱对电气设备M开展长寿命
随机振动试验,试验结束后对设备拆解检查发现接线 端线束断裂,特征表现与现场一致,成功复现现场接线
故障。图7分别是试验现场图和试验结果图。(a)振动试验现场 (b)试验结果检测图7电气设备M振动试验现场与结果图
Fog.7 Vobeaioon ieSiSoieand eeSueidoageam oo
eeecieocaeequopmeniM3基于实测数据的减振方案仿真计算前面分析表明,由于A型机车车轮失圆及车体传
递特性影响,牵引变流器振动环境较恶劣,特别是部分
电气设备振动量级大于IC 61373标准,是电气故障率
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采用减振措施,而
采用橡胶类减振器隔离车体振动的传入是经济有效的
方法(10)。按照GB/T 50463《隔振设计规范》的要求,并
根据牵引变流器环境振动特征和现场实际条件,确定
246振动与冲击减振器刚度、位置和数量等,最终形成机车牵引变流器
.F* = : H减隔振方案。本节将通过仿真计算对牵引变流器减隔
振方案进行校核。对牵引变流器柜体和车体的仿真模型分别进行模
)1.2019年第38卷(11)1/
态和传递函数计算,然后将两个仿真模型与传递函数
3.1仿真计算模型和输入进行装配计算,最后通过载荷识别技术得到仿真模型
三个方向上的输入载荷力3.1.1仿真计算模型为更真实反映牵引变流器安装部位的刚度,建立
车体局部有限元模型作为假体用于振动的输入;对牵
F的频谱,如图9所示。由
图9可以看出,外界输入牵引变流器在0〜150 Hz的力
主要集中在0〜30 Hz,50〜60 Hz,80 ~ 100 Hz,其中
引变流器及内部设备整体建模(忽略细小零件和线缆)
0〜30 Hz,横向力最大,在80 ~ 100 Hz垂向力最大。0 8并严格控制单元质量,网格尺寸为10 mmo对牵引变
流器有限元模型、车体模型进行装配,其中二者原有的
装配关系采用刚性单元近似模拟,减振方案弹性连接 方式采用弹簧阻尼单元进行近似模拟。牵引变流器有
限元模型、装配后的牵引变流器与车体模型,如图8所
示,选取牵引变流器柜体底部左前角N与右后角N 两点作为实测振动数据的响应点,选取=点作为载荷
输入点。(a)变流器模型 (b)装配模型图8仿真计算模型 Fie,8 Simulation model3.1.2载荷识别减振方案仿真计算评估准确性的关键在于现场振
动环境的复现,本文将利用载荷识别技术[山模拟牵引 变流器实际振动环境。载荷识别技术实质是通过对系
统传递函数矩阵求逆得到输入载荷,具体理论如下:对
于多自由度线性系统,如果输入信号为力,输出信号为 加速度,则第i个自由度到第/个自由度的传递函数为
2* = //代,式中:/为第/自由度的加速度响应;F*为
第,自由度的输入载荷。如果第,自由度的输入载荷
F*为单位载荷,即F* =1,此时第j自由度的加速度响
应是/,则传递函数为:H* = //在获取了传递函数H*
后,第*自由度的输入载荷F*在第/自由度的加速度响
应为込=HFo当系统中有多个输入时,第j个自由度的总响应是
每个激励引起的响应的和,即/=\" /HF
(9)对于W个输入,*个自由度的响应,可以写成.// = : H]. F* (10)式中:(H]是由W M *个2构成的矩阵。反之,如果知
道系统的多个自由度的响应和对应的传递函数,可以
推算出输入载荷.F*N/OIXW 6 4 2 0
.//HZ
图9载荷识别得到的载荷谱Fio. 9 Load spectrum obtained by load identificotion3.2振动响应对比及减振效果计算3.2.1 振动响应对比将载荷谱输入到牵引变流器与车体装配模型进行
振动响应计算,得到响应点N ,n2的振动响应数据,并
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减振方案仿真计算模型和
载荷输入的准确性。图10是牵引变流器响应点N两个方向的仿真计
算响应与实测振动响应频谱对比(N点结果类似),可
以看出:通过载荷识别获得的输入载荷谱对牵引变流 器与车体装配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的变流器底部振
动响应与实测结果趋势一致,只是峰值大小存在一定 差异;利用本文仿真模型及载荷条件能近似模拟牵引
变流器的实际振动环境。图10 N1点试验与仿真得到的振动响应对比Fie,10 Comparison of vibration response obtained byWst and simulation in point N3.2.2减振效果计算
通过引入减振器动刚度等定义牵引变流器与车体
间装配关系对减振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利用载荷识别
得到的载荷谱作为输入对减振方案进行计算,并与未
减振的原方案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计算,验证减振
方案效果。第18期王永胜等:某机车牵引变流器振动特性及减振研究247图11是通过仿真计算得到的电气设备M安装接
口处减振前后两个方向加速度响应频谱对比。由图可
力计算,提取内部电气设备M最大节点应力结果进行
对比,如图13所示。采用减振方案时,牵引变流器各
部件关键部位两个方向冲击工况下的应力比刚性连接
看出:减振方案对0〜30 Hz低频区域(固有频率附近)
的减振效果不明显;但对40 Hz以上的振动具有明显的 衰减作用。前面测试章节已表明,牵引变流器运行中
由于受到来自轮轨多边形化的影响,其振动主要集中
时明显降低,采用减振方案有助于提高牵引变流器及在50 Hz以上。因此,本文提出的减振方案对于改善牵 引变流器柜体实际振动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4
1Gs. .2Q旦1 迪o磬 .8o.64鰹
餵o /V-go
.2aal;
20
40
60 80 100 120 140/Hz(b)纵向图11电气设备M安装接口处减振前后加速度响应谱对比 Fig. 11 Comparison of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 before
and tar vibration damping ct installation inweacc
of electriccl equipment M3.3冲击工况校核考虑到牵引变流器重心较高,而减振支座主要安
装在柜体底部,需验证减振方案的稳定性。根据IC
61373标准,牵引变流器需通过冲击试验考核。由于现
场实测得到的冲击小于IC 61373标准,本节将采用标
准冲击谱对牵引变流器减振方案进行冲击响应计算,
以验证减振方案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减振 效果。3.3.1冲击响应稳定性计算利用大质量法〔⑵对牵引变流器减振方案进行冲击
响应计算,并与未减振方案在相同冲击载荷下的计算 结果进行对比,了解减振方案在冲击力作用下的稳定
性。图12是柜体顶部横向、纵向位移响应结果对比,
由该图可知,牵引变流器采用减振后柜体顶部纵向最
大振幅由 5.4 mm 增大到 7 mm, 而横向冲击工况由于
阻尼的影响振幅反而减小。因此,牵引变流器采用减t/s t/s(a)横向 (b)纵向图12冲击工况下柜体顶部横向、纵向位移响应曲线对比 Fig. 12 Comparison of displacement response cumcs ct Wc
top of Wc cabinet in the lateral and longitudincl3.3.2冲击工况应力计算对比
对减振前后牵引变流器模型进行冲击工况下的应
图13冲击工况应力时程曲线对比Fog.13 Compaeoon ooSieeSiomehoioeycueveSon
ompacicondoioonS4 结 论本文通过现场振动测试了解了某型机车牵引变流
器实际振动环境,确定了振动来源及振动过大的原因,
并与IC 61373标准进行了对比和验证,成功复现现场 电气设备故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减振方案, 利用有限元等对减振方案进行基于实测数据的仿真对
比计算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
A型机车牵引变流器实际运行振动环境过
大,超过了 IC 61373标准,是引起牵引变流器内部电
气设备故障的原因之一。(2) 牵引变流器振动主要来自于机车轮对,车轮失
圆是引起机车及变流器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3) 基于实测数据的仿真计算表明,牵引变流器的
减振方案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能够提高牵引变流器
抗冲击能力,大幅改善其应力环境。(4) 随着机车高速化、重载化发展,有必要对牵引
变流器等关键电气设备采用合适的减振措施,提高机
车运行可靠性。参考文献[1 )李春胜,罗世辉,马卫华.基于频率响应函数的HXN3司
机室隔振性能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3,32 ( 19 ):
210 -215.LIChunSheng, LUOShohuo, MAWeohua.Vobeaioon ooeaioon peeooemanceanaeySoooaHXN3 doeSeeeocomoiovecab baSed
on frequence response functions(J). Journcl of Vibration and
Shock,2013 ,32( 19) :210 -215.[2 ) 丁杰,张平,王鹏.机车车辆设备振动试验标准与实测数
据的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6,52(22):129 -137.DINGJoe, ZHANGPong, WANGPeng.AnaeysosoUvobeaioon
iesisiandaed and oeed measueemenidaia oeeoeongsiock
equinment[ J). Journcl of Mechaniccl Engineering, 2016,52(22) : 129 -137.(下转第276页)276振动与冲击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36 -39.2019年第38卷[21]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耐环境快速分离小圆形电连 WANGJoaniun.Deietioon and iudyootoniatiae oianteand
接器总规范:GJO 101A-1997 [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 社,1997.eeetiaotaetoniatibaeakup ooeeetiaotaetonnetioaon dynamot sWess environment [ J ].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W, 2003 ( 2) !36 -39.[22]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电连接器接触件总规范:GJB
1216—1991(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电子设备
[23] 任万滨,王鹏,马晓明.微动诱发的触点电接触间歇失效 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GBT 5095. 2—1997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现象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3(4): 382 -387.REN Wanbin, WANG Peng, MA Xiaoming. Intermittenco phenomenon oo eeetiaotae toniati ond-uted by oaeiong
[26] 彼得.艾伯哈特,胡斌.现代接触动力学[M].南京:东南大
学出版社,2003.behavior[ J]. 2013(4) :382 —387.[24] 王建军.电连接器在动态应力环境中接触电阻的变化及
[2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电连接器试验方法:GJO
1217A—2009 [ S ] . 北 京! 国 防 科 学 技 术 工 业 委 员
会, 2009.电接触瞬断的检测与研究[J].机电元件,2003 ( 2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上接第247页)[3 ]刘韦,马卫华,罗世辉,等.考虑轮对弹性的车轮振动及车
[8 ] MEEKE P, MEEKE S. Polyyonabzabon of wheel Webs
caused by static and dynamic imbalances [ J ]. Journal of
轮多边形化对轮轨力影响研究[J].铁道学报,2013,35 ( 6) !28 -34.LIU Weo, MA Weohua, LUO Shohuo, eiae. Re eaath on
Sound and Vibration, 1999, 227(5) :979 -986.[9 ]宏杰,罗敏,姜同敏.随机振动环境测量数据归纳方法研
/auence of wheel vibration and wheel polyyonization on
wheee-aaoeooateon ton odeaaioon oowheeeeieea iotoiy[ J] .
究[J].航空学报,2007, 28 (1):115 -117.YUAN Hongioe, LUO Mon, JIANG Tongmon. Siudy on inductive method for environmental measured data of random vibration [ J ]. Acta Aeronautico el AsWonautico Sinico, 2007 ,
28 (1):115 -117.Jouanaeooihe Chona Raoeway Sotoeiy, 201 3, 35 ( 6 ) !
28 -34.[4 ]蒋瑜.频谱可控的超高斯随机振动环境模拟技术及其应
用研究[D].长沙:国防科技大学,2005.[5 ]孙贺.高速轨道客车车载电气柜被动隔振方法的研究[10] 朱坚石,楼京俊,何其伟,等.隔振理论与隔振技术[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1] 张方,秦远田,邓吉宏.复杂分布动载荷识别技术研究
[J]. 振动工程学报, 2006, 19(1)!81 -85.[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5.[6 ]王永胜,丁杰,张平,等.高速动车组牵引变流器振动特性
及隔振优化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7, 36 ( 2 ):
134 -138.ZHANG Fang, QI Yuantian, DENG Jibong. Research of
identification technolory of dynamic load distributed on the
WANG Yongrheng, DIG Jie, ZHANG Ping, el al.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solation optimization of a
structure [ J ]. 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 2006 , 19 ( 1 ) !81 -85.[12] 张楠,夏禾,De Roeck Guido.多点激励作用下车-桥-地
iaatioon toneeaiea oo hogh- peed EMU [ J ] . Jouanae oo
Vibration and Shock,2017,36(2) :134 - 138.震耦合系统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32(1): 26 -32.[7 ] Internabonai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 TechnicalCommittee 9. 2010 Rabway applicabons-Roging stock
ZHANG Nan, XIA He, DE ROECK Guodo. Anaeysosooa
vehicle-bridge-carWquake interactive system under multi
equipment-Shock and vibotiontest : IEC 61373 [ S ]. Genevo:
Standards Press of Internabonai Electro Technical Commossoon, 2010.support excitations [ J ]. 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 2011,32( 1) :26 -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