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题命制依据
本次宿州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模块考试物理试卷的命制,是根据《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学科考试纲要》的相关参数为指导进行的。
(1)试卷结构按题型分 题型 分值 内容 分值 选择题 12题 48分 运动学 21分 填空实验题2题 计算题 4题 16分 静力学 31分 36分 牛顿运动定律 48分 (2)试卷结构按内容分 (3)试题难度:水平考试试题包括容易题(其难度系数>0.85); 稍难题(其难度系数为0.6~0.7), 较难题(其难度系数在0.5左右),三种难度的试题所占比例约为7∶2∶1,全卷难度约为0.7以上。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共设置三个大题,18个小题,题型全面,题量适中。试卷的平均分以一中高一学生为例:普通班平均分在80分左右,实验班、培菁班平均分在90分以上。易、中、难三种试题所占比例约为7∶2∶1,全卷难度约为0.83(一中),全市的难度在0.7左右。
试题努力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模块考试的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物理学素养和对物理知识的整体构建;在三维目标的考查上,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又力求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渗透;试题在保证知识覆盖面的前提下,对重点知识作了
重点考查,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纸带分析”、“图像法”等;严格控制试题难度,试卷整体偏易。 三、试题选析
1、选择题错误较多的几题分别是:第1题,参考系、质点、时间与时刻及瞬时速度的概念,期中考试前的内容,学生容易忘记;第4题,位移时间图像,好多同学当做了速度时间图象;第6题,牛顿第三定律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结合实际,学生容易犯错误;第10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信息量大,起点高,着点低;第12题,动态平衡的问题,部分同学不太熟练。
2、实验题第13题探究求合力的方法,要求学生画图求解,考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本题较易;第14题,探究牛顿第二定律,考查实验原理和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上数据处理以及图像法处理数据的应用。
3、计算题第18题是一个两个过程的问题,本题应注意摩擦力方向的变化,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建议
1、不断改进教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要加强备课,多研究学生,多从学生本身出发来设计教学。 要将物理课上得有趣,让学生学得有味,做到“润物细无声”;认真备好每堂课,注意物理知识前后的贯通与纵横联系,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把课上活; 2、应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实施分层教学,适当降低知识难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的教学,切实把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重视起来。
3、加强实验教学,让更多的实验进入课堂。要不拘形式地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体验、探究,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 4、进一步优化习题课教学。通过物理建模、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物理情境的创设,凸显物理和生活、科技、社会的联系;通过典型问题(例如斜面问题、纸带问题、自由落体等)的分析和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5、加强解题规范化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规范,有两层涵义,一方面,要求解题思路清晰,思维严密有序,能准确地读题、审题,能将题中的问题转化为相应的物理模型,进行分析,演绎推理,联立方程求解,养成良好有效的解题习惯;另一方面,要求解题书写规范。从考试情况看,部分学生解题表达不很清楚,书写不很规范
总之,基于模块考试的物理课堂教学,不宜过深、过难。而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以及物理学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