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城职业中专

来源:爱够旅游网
历城职业中专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推广情况

历城职业中专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原则,构建了“理实企三位一体,能力梯次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注重学习体系与工作体系的统一,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的接轨,以企业需求和学生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体系面向数控加工和数控设备操作人员,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数控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数控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机械数控企业需求的职业能力,具备沟通与表达能力,牢固的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规范严谨的操作习惯,了解机械加工企业或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方式的中等应用性技能人才。促进历城职业中专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一、 历城职业中专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

与传统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方案相比,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方案打破了传统的职业教育中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分析、整理典型职业活动工作过程的前提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进行重构。工作中的场景

通过学习领域来体现,教师在以行动导向实施课程教学时,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工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以职业生涯为目标。彻底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与他们以往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终身发展的潜力。

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确定课程设置,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培养,开发学生在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 3.以工作结构为框架。按照工作结构来设计职业教育课程框架,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工作中的知识结构相吻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4.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5.以工作实践为起点。通过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过程中,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角色的转换,以形成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并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实践相对应,学生清晰地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怎么学,怎么学

更好。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明显提高,从而促进了其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推广情况

历城职业中专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课程内容由浅入深,通过“理实企”学习的结合,学习不再感到单调乏味,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兴趣,能力有了提高。毕业时能顺利通过中级工技能鉴定,有的同学获得了高级工技能证。学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2.通过企业的调研反馈,用有单位对历城职业中专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高给予了高度评价。

3.教师上课不再象以前一样,教学开展越来越顺利,上课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家长对我们教学也越来越满意。

4.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本专业学生,入学初对数控技术知识几乎连最起码的感性认识都没有。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和能力培养,毕业离校时,个个都能进行中等水平的产品生产的编程及加工,对数控加工的一般工艺流程都能熟练掌握和应用,并具备了较复杂产品的综合加工技能及一般生产管理能力。不少毕业生成为了企业的生产骨干,有的成为了小微数控加工企业的技术核心

成员,承担着重要的生产、设备维护、企业管理的重任,有的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屡获佳绩,在2012年全国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上,本专业学生过关斩将,荣获金牌,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施效果的最好诠释。本专业最近几年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获得的成绩如下:

2008-2013年,济南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专业参赛

选手所有项目均为一等奖。

2008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车三等奖2人次

2009-2011年,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二等奖 2010年,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数控加工中心组合第三名 2012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车第一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2012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铣第5名、加工中心组合第3名。

2013年数控车项目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三等奖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历城职业中专课程体系可操作性强,易推广的特点得到了历城区教育局的认可,先后在历城第二、三职业中专推行,取得了良好效果。济南市各学校纷至沓来,相互交流学习,同时专家的认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