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
摘要: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既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又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途径分析
引言
数学是为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存在的,并凭借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逐渐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占据首要位置,成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跳板。为了日后以更加严谨的数学思维思考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小学生更应该把握好这一能力形成、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借助应用题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重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优化教育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1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更加重视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小学生为主转变。这也使教师、小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有力地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深入分析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情况,绝大多数教师对此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创新。
有的教师为了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为了能够使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不断提升和进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分层教学体系。例如,在“体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玻璃杯、水、石头,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当石头放入或拿出盛水的玻璃杯中的变化情况,更加高度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引导小学生参与设计教学方案,对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有的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在教学设计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在开展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兼顾所有小学生,教师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应用题教学设计机制,如对应用题的难度逐步加深,并引导小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2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价值
应用题是一种以应用为主的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数学思维的积极发展。在应用题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不断向学生讲授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将这一思考方式迁移到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上,进而提高在社会生活方面的适应性。因此,应用题教学不仅仅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难点,更是帮助小学生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是教师必须重视并立足于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目标进行优化的一项教学活动。
3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略
3.1课前调研,掌握知识背景和学生认知程度
课前调研是近年来在各个教学科目都广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相关资料整理、课前问卷调查和随机抽学生进行当面的师生交流等方式,使教师能够获取一些跟课程相关的信息。而教师利用课前调研得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选择一些有助于课堂知识传
授的内容作为辅助材料进行教学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资料调查获取更多的课堂知识。例如,在进行“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卷“大家对于计算器有什么了解呢?你们知道它是何时出现又是何时被用于数学计算中的吗?你们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吗?大家试试用计算器计算和。”教师通过问卷调查或者随机抽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得到学生对于计算器的认知程度及对其数学史的了解程度,同时教师将课前查阅的关于计算器的数学发展史,以及对计算器与数学渊源的有效整理,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通过对获取到的数学史进行筛选和整理,选择有助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设计中,用以完善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内容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数学史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同时有效的课前调研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并及时对症下药,提升课堂效率。
3.2运用符号,培养学生符号意识
符合意识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深学生对符号意识的理解,有利于其更好地进行数学表达与数学思考,是优化学生数学水平的动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运用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使学生可以通过简洁的方法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比如,以教学《加法运算定律》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于教学初始环节,在黑板上列出了算式:64+25+136+75,要求学生口算抢答说出答案,由此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基础上揭示了课题。然后,我对学生说道:“假如我的左手有6朵小红花,右手有4朵小红花,一共有几朵花?应该怎样列式子呢?”于是有的学生说:“6+4=10”,也有的学生说“4+6=10”。进而继续对学生说道:“这两个算式结果相等,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变成一个等式。”之后,我做了板书4+6○6+4,要求学生添上合适的符号,对学生提问道:“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希望大家能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该定律。”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整理了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组织学生交流了学习感受。这样,笔者通过在
授课中引导学生学习符号、让学生自主探究加法运算定律的特点,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意识,令学生感悟了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充分实现了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3.3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6]。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通过交流沟通、互帮互助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让学生明白合作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牢固掌握乘法的运算规律和方法。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预习,对乘法运算律形成初步的认识,同时明确其重难点,从而在课堂学习中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向。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尽管绝大多数教师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也在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但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方面,直接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不高,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这就需要教师要把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一条主线,大力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着眼于解决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在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理念、融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努力,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高红艳.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0):114-115.
[2]滕志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94-95.
[3]薛革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