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山东医药2007年第47卷第4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4,Jb肾病综合征 合并贫血临床观察 卢宏柱,张万明,袁岳沙,匡红艳,刘丹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将54例肾病综合征(NS)合并贫血患儿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外 周血参数、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F)、转铁蛋白饱和度(TS)、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SI)及促红细胞 生成素(EPO)。结果治疗后两组贫血疗效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O.01);两组治疗前后TS、TF、TIBC、SI、 EPO以及治疗后TF、EPO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O.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EPO和TF均与血清白蛋 白(ALB)呈正相关。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NS合并贫血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其机理可能与减少TF、EPO从尿中排 出减少有关。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贫血;转铁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2—266X(2007)04.0058—02 肾病综合征(NS)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 2 结果 可能与转铁蛋白(TF)和或促红细胞生成素(EP0)从 2.1 两组疗效比较西药组显效19例.有效4例. 尿中丢失,导致体内TF和EP0不足有关,临床治疗 无效12例,总有效率52.0 9,6;中西医结合组分别为 有一定困难。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NS合并 17、5、7例,75.9 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O.05。 贫血患儿,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2.2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比较见表1。 1资料与方法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比较( ±s) 1.1 临床资料本文NS合并贫血患儿54例,其中 中西医结合组(H:29j 西药组(n=25 男33例、女21例,年龄5~16岁,病程6个月~12 检测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所有病例肾功能正常。NS诊断符合全国儿科肾脏 病协作组制定的标准[1]。将患儿随机分成西药组25 例和中西医结合组29例,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西药组常规应用强的松、环磷酰 胺、潘生丁、硫酸亚铁、维生素B1。等。中西医结合组 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组成:熟地24 g,山萸肉 12 g,山药12 g,泽泻9 g,丹皮9 g,茯苓15 g,甘草6 g,党参15 g,北芪15 g,白术15 g,当归10 g,鹿胶15 g。1 N/d,分3次口服。疗程1~3个月。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0.05}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 < 1.3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后Hb≥120 g/I ; 0.05 有效:Hb<120 g/I ,但较治疗前升高≥10 g/I ;无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ALB: 效:Hb升高<10 g/I 或无变化。 ’ 血清白蛋白 1.4 检测方法 肾功能检测采用内生肌苷清除率 2.3 血清EP0、TF与ALB的相关性分析 血清 法,24 h尿蛋白采用双缩脲法,外周血参数用全自动 EPO与AI B呈正相关(,.=0.564,P<0.05);血清 血细胞检测仪。铁蛋白(SF)、TF、转铁蛋白饱和度 TF与AI B呈显著正相关(,.=0.650,P<0.05)。 (TS)、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SI)采用全自动 3讨论 生化仪;EP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NS合并贫血患儿多数对激素耐药或依赖,治疗 1.5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与 。检验。P<O.05 困难,只有当蛋白尿转阴贫血才能得到完全纠正。中 有统计学差异。 医学认为,熟地可滋补肾阴、填精益髓,山萸肉滋肾 益肝,山药滋肾补脾,共奏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B2OO512oo5) 之功。另外,泽泻配熟地而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萸肉 5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山东医药2007年第47卷第4期 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健脾利湿,此所谓三泻。但 文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NS缓解率高于西药组, 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有利于NS缓解,使TF、 仍以补为主,泻是为防止滋补之品产生滞腻之弊。本 文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优于单纯西药组; 两组治疗前后TS、TF、TIBC、SI、EPO均有显著性差 异,但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血清TF、EPO增高较西 药组更明显,这可能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少TF、 EPO从尿中排出有关。 EPO从尿中丢失减少。肾脏是EPO的惟一生成场 所,肾脏病变会导致EPO生成减少,导致贫血,但本 文患儿肾功能均正常,是否存在EPO生成减少还需 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杨霁云,陈述枚.姚勇,等.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 疗[J].中华儿科杂志.2oo1.39:746—749. 对血清TF、EPO与ALB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 TF、EPO均与AI B呈正相关。NS时大量ALB从尿 中丢失,导致血清AI B下降,TF、EPO的分子量都 低于AI B,故血清TF、EPO下降的原因主要也是从 [2]卢宏柱.袁岳沙.肾病综合征与转铁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研究 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o:ll4l—ll43. (收稿日期:2006—09—22) 尿中丢失,我们的研究与大多数文献报道一致[2]。本 ・经验交流・ 肥胖、高脂血症与急性胰腺炎相关性分析 马颖光,夏兴洲,闫国亭,张秀敏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52) 高脂血症是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之一.肥胖和高脂血 症有一定的相关性。1999年1月~2005年8月,我们对222 3.13 、3.13%,正常TG组分别为3.23%、0、0、0,两组比较 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讨论:肥胖和高脂血症有较强的相关性.1990年 例AP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及血脂等进行统计分析.以 探讨肥胖、高脂血症与AP发病之问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Lankisch首次将BMI的概念引入AP.认为其与病情严重程 度有关。本文结果显示.SAP患者100 体质量超过正常,而 MAP患者仅3例。表明肥胖者易发生SAP。BMI可作为预测 AP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高脂血症与AP互为因果,12 ~38 的AP患者伴血 脂升高.反复发作或暴发性胰腺炎患者常有高脂血症,且AP 与TG的关系较之与TC更为密切。本文SAP组与MAP组 TC水平无显著差异,TG水平有显著差异,与文献相符 另 外.本文SAP组TG水平从第1天开始就高于MAP组,且疾 病急性期和恢复期维持较高水平。提示病程中出现高脂血症 与AP的严重程度有关。 临床资料:本文222例AP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 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男171例、女51例。 年龄24~76岁。重症胰腺炎(SAP组)65例.轻症胰腺炎 (MAP组)157例。 方法:依据1998年wH0制定的BMI标准分级,8.5~ 24.9 kg/m。为正常,25.O~29.9 kg/m。为肥胖前期,30.O~ 34.9 kg/m。为I度肥胖,35.O~39.9 kg/m。为I度肥胖,≥ 40.0 kg/m。为Ⅲ度肥胖。人院第1、5、1O天检测总胆固醇 (TC)和甘油三脂(TG)、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血 气分析、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糖、血钙、 血淀粉酶、白细胞总数等。行胰腺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SCT)和(或)腹部超声检查。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 采用秩和检验。 .肥胖患者由于代谢异常。胆囊炎、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 脂等慢性病发病率增加。高脂血症时大量TG在胰酶的作用 下生成游离脂肪酸,对胰腺腺泡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产 生细胞毒作用.引起生物膜损伤,导致线粒体肿胀、变形,膜通 透性增加,加重胰腺缺血坏死,从而加重病情。故肥胖AP患 者病程中如同时出现高TG。会增加急性肾衰、胰性脑病、 ARDS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示肥胖可能与高TG相互 结果:①两组BMI比较:SAP组体质量均超过正常。其中 肥胖I度以上63例(96.92 );MAP组仅3例体质量略超过 正常,属肥胖前期;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O.01)。 ②两组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前后TC水平无明显变化,SAP组 TG明显高于MAP组(P<O.01)。③高TG与AP并发症的 关系:将63例肥胖患者分为高TG组和正常TG组,对病程 中合并假性囊肿、急性肾衰、胰性脑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的情况进行比较,高TG组发生率分别为12.5O 、9.38 、 协同使病情加重。因此,肥胖AP患者治疗中出现高血脂时。 需要更密切的观察和更积极、全面的治疗。 (收稿日期}2006—1l—lO)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