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我校智能建筑专业建设的研讨

来源:爱够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我校智能建筑专业建设的研讨

作者:陈波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6期

摘 要:宜昌市三峡中等专业学校由原宜昌市城市建设学校、水利电力学校、商业学校、葛洲坝旅游学校、艺校五所中职学校合并成立,原各校均设置有信息技术类别的专业,如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等,合并后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发展方向和适应社会需求的新专业建设是我们亟需研讨的问题。 关键词:职教;信息技术;智能建筑;弱电

我校是一所多校合并的中等职业学校,结合原各校专业特长,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的整合调整迫在眉睫。合并前的五所学校中,城建学校和水电学校均开设土木、水电工程建筑类专业,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绘图、平面设计等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均有设置,但开设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却与其骨干专业少有关联。

笔者在各校合并后承担了新校区的建设任务,负责弱电工程项目的实施,项目包括通信管道、光缆路由、数据网、语音网、机房工程、安防、广播、电子公告显示、视频会议等多个子项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接触到多家弱电项目施工单位,对各个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和管理水平均有直接认识,认为在智能建筑专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是对行业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也是我校进行专业设置和发展的补充,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现对智能建筑专业建设问题提出若干研讨意见: 一、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已经达到空前水平,国内目前在建筑智能化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智能建筑施工的中低端人才却出现空缺,这为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相关人才创造了机遇。我们应该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定位好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的培养目标,提高办学效益。

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具备计算机应用、网络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安装配置、小型网络的组建,能从事大厦、写字楼、饭店、小区等场所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技术施工和管理。培养“懂技术,会施工,精规范,重质量”的一线专业人员。在业务知识和技术能力之外,还应培养自我管理、团队合作、任务解决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具备竞争力。

二、加强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技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培养的人才主要定位为智能建筑现场施工人员,因此在知识结构上应包含智能建筑常用的系统,如数据网、安防统、广播系统、消防系统、门禁系统及其它楼控设备,应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网络技术基础、电工基础、综合布线、智能建筑施工规范等必备理论知识,技能上可侧重于识图(包括建筑施工图纸、弱电系统图纸等)、综合布线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软件应用、质量控制及验收能力等。

实训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点,毕业生若能达到毕业即可上岗的技术水平,则可说是中职教育的成功。为达到培养目标,实训室建设应是中职教育投入的重点之一。围绕本专业,应完善电工实训、综合布线实训、网络实训等基础实训室建设,并投入智能建筑多个子系统的实训室建设,如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一卡通系统等,这些子系统涉及面广,资金投入较大,且系统运作有接入点授权的要求,故最好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可避免因系统升级、设备更新导致技术落伍的影响。 三、师资力量

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虽然我们的培养对象无需掌握不同专业的精深知识,但对于各子项目的专业教师的要求必然不可含糊,基础理论和系统结构应能了然于胸,并能深入浅出讲解,涉及到实训的更应能按规范操作,培养“精规范,重质量”的施工人员。

以机房系统工程为例,涉及的知识包括土建、电气、空调、消防和弱电等项目,每个项目又分多个子项,某些项目一般是由生产厂家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实施,且有技术团队指导。我们的师资力量应要达到厂家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重理论轻实践往往是学校教师存在的通病,需要在中职教育改革中迅速弥补,加强实践理论结合的优质师资力量的培养。

我校在原各校合并后,涵盖专业面非常广,建筑工程、工程造价、水电工程、发配电、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等专业教师师资丰富,结合教师特长加以培训必能胜任专业建设需求。 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在智能建筑集成系统中,涉及到的子项目多,不同的企业有自主设计的产品,且某些行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相互之间不能兼容,笔者在实施的项目中就遇到了安防、广播、消防等系统中因招标的不同厂商产品不能兼容带来的困扰。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相关内容时,应合理选择占有市场份额大,相对较有影响力的系统产品,在未来有可能形成行业的事实标准。 学校可联系企业进行合作,一方面由企业提供产品和技术指导,或为学校培训师资,另一方面学校也为企业培养产品推广和技术支撑的人才,取得双赢效果。

工学结合已是目前职业学校教育的常见形式,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既可以培养学生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又能为企业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对学校专业建设提出了高要求,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生应能取得计算机相关证书、电工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的企业认证等,满足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同时应配套建设具有职业资格鉴定的师资队伍及硬件设备条件。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巨大,本地各个职业学校的合并也缓解了招生的恶性竞争,我们应该把目标放在专业建设和教育质量上,真正为社会培养出能用、有用、好用的技术型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