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答案】D。解析:A项的错误在于主谓搭配不当:“产量”不能与“发展”搭配,可以说产量的增长。B项“代表”不是一个集合名词,不能用“由„„组成”来说,可以改为:代表均是先进生产者。C项“沉思”与“少许”不搭配,应该改为沉思了片刻。
【答案】A。解析:B项中“从而”使用不当,前后分句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承接关系。C项语序不对,“毕竟”应该放在“黑暗已经过去”的前面。D项中关联词使用不当,“何况”应该改为“即便”。
4.【答案】B。解析: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哥本哈根会议开在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即将来临之时。由末句“不管哥本哈根会议的具体结果如何,世界肯定将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道路”可知,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哥本哈根会议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趋势下召开的,故答案为B。
5.【答案】B。解析:揭穿:强调隐藏着的是真实情况。揭开:使某样东西暴露出来。披露:发表、公布、表露。揭露:使隐蔽的事物显露。揭底:揭露底细。句中说的是科学家的研究对了解反物质之谜有利,“揭穿”、“揭底”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D。“披露”与“秘密”不搭配,排除C。故本题选B。
6.【答案】C。解析:A项根据“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这句话可知正电子与负原子结合组成的是反原子而非反物质。B项“反物质假说”目前还是科学想象,正电子的发现没有证实宇宙中存在反物质,而是使得科学家更有信心揭开反物质之谜,宇宙中是否存在反物质,现在还无法证实。D项“由带负电的反原子构成的反物质”的说法不对,因为他们认为是由负能量而非负原子构成的反物质。
7.【答案】B。解析:由第二段最后一句话“但要想在反物质乃至宇宙诞生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还需要在研究实践中寻求更新的科学思想作指导”得知宇宙大爆炸学说并没有推进“反物质理论研究”的突破,还需要寻求更新的科学思想作指导。所以B项不符合文意。 8.【答案】A。解析:由第四段最后两句话可知“制造高能量状态的反原子” 还需要科学家研制功能更强大的“工具”,A项表述有误,当选。
9.【答案】C。解析:因为第五段所关注的就是科学发现的应用价值,在此引用对话的用意也是想说科学的发现也正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其应用价值是难以确切预测的。 10.【答案】B。解析:卢展工于2004年12月12日被任命为福建省省委书记;宋德福于2000年1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担任福建省委书记,何立峰任中共厦门市委书记。
1.【答案】A。解析:后患无穷:以后的祸害没个完。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遗恨无穷:终身感到悔恨。身心交病:身体和精神都疲惫。题中只是在说身体方面的疾病,并不涉及人的情感心理方面。故“遗恨无穷”、“身心交病”不合适,排除BD。C项“危在旦夕”语意过重,也不符合句意。故本题答案选A。
2.【答案】D。解析:A定语语序不当。把“两千年前”放在“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之后。B宾语语序不当导致句子前后不对应。应把“深刻地说明”和“详细的规定”调换位置。C项语序颠倒,先深刻理解才能正确贯彻,故改为“深刻理解和正确贯彻”。正确答案是D。
3.【答案】C。解析:A项错误之处在于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一致,“中药”应放在“不但”之前。B项搭配不当,“尽管”后边通常用表确指的“这么”或“那么”与之呼应;“不管”后边通常用表任指的“怎么”或“多么”与之呼应。本句中应将“多么”改成
“这么”。D关联词使用不全,应该是“如果„„那么(将)”。因此本题选C。
4.【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概括标题,抓主旨句来分析选项。文段列举多项数据,说明江西省森林生态资源丰富。末句“良好生态优势成为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的极强后劲”,说明江西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故答案选D。 5.【答案】B。解析:由“一些人认为”、“另一些人认为”可知,二者之间存在不同,第一空应填表示转折的关联词,排除AD。句中说的是虽然过去为水发生战争很少,但不意味着以后也这样。“唯一”与句意不符,排除C。“可靠”恰当。故本题选B。 6.【答案】A。解析:原文中有“唯一记录”、“于4500年前发生”等文字,照应“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A项以发生过战争来证明不会再发生战争,不能支持这些人的见解,当选。 7.【答案】A。解析:原文中用“水是非无穷的资源”来证明“另一些人”的观点,而不是用“水是可再生资源”来证明。A项不是另一些人的观点。故本题选A。
8.【答案】D。解析:安南的讲话和美情报部门的报告主要意在说明水资源短缺可能导致的后果,而不仅仅说水资源的短缺本身,A项错误;作者只说明了别人的两种观点,并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B项错误;“过去不是未来的指南”在原文中指的是:虽然过去为水而发生战争的事情少,但不代表将来也这样,C项错误。
9.【答案】B。解析:文中没有具体谈到“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减少”,只是说“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全球需求已经稳定地增加。”B项的推断不正确。
10.【答案】A。解析:北京时间6月26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正式揭晓,中文口号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英文口号为:One World,One Dream。
1.【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对外交辞令的使用,外交辞令中如使用“恳请”则低人一等,因此排除D项。B项不符合外交辞令的语言特点,因此也排除。由题干中“尽快”一词可以推出文中有敦促的意思,因此C项更符合题意。
2.【答案】D。解析:A选项,“下月中旬”本身就是一个表示时间段的词,“前后”也是一个表示模糊时间的词,二者不能同时用。B选项结构混乱,中途易主,前面说的是“市民卡”包含各种功能,后面成了“市民”可享受其他各类公共服务。C选项,结构杂糅,“从„„出发”,“以„„为出发点”两种结构杂糅。D选项正确,除去枝叶,这句话就是:“郧县人”是一个远古人形象,搭配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3.【答案】C。解析:A项中的“不免”应该改为“未免”。“不免”是指客观上不容易避免;“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含委婉批评的意味。这里显然应该用后者。B项中的“不止”应该改为“不只”。“不止”是指超出某一数量或范围;“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是表递进的关联词。这里显然应该用“不只”。D项中的“尚且”应该改为“暂且”。“尚且”常与“何况”连用,表示进一步的意思;“暂且”则是暂时的意思。根据题意,D项应该用“暂且”。因此本题答案选C。
4.【答案】D。解析:此处需要理解“纯洁”的意思。从文段看,通过卡梅隆与中国导演的对比,作者否定的是中国导演那种急于求成、为钱而拍电影的态度,以及中国电影贴片广告过多的情况。相对应,情况相反的则是作者强调的“纯洁”。A项对应“急于求成”;B项对应“急于求成”“为钱而拍电影”;C项对应“为钱而拍电影”,都是作者赞成的。文段并没有说《阿凡达》有没有商业广告的问题,况且作者否定的只是过多地“贴片广告”与“尽可能地往里拉赞助塞商标”,而D项显然是把“纯洁”理解成了有无商业广告,因此D项错误。
5.【答案】C。解析:材料提到,“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计算机为工具,
探索生命进化和生态系统复杂而巧妙的工作机理;二是探索如何把对生命研究的成果用来解决各个领域的实际问题。”这说明“人工生命”是研究用计算机来模拟生命现象,揭示复杂系统规律,并运用到实际领域的新学科。A项没有概括出“人工生命”概念的本质特征;B项没有揭示出计算机的作用;D项“制造出生物”的说法错误。
6.【答案】A。解析:“新学科”不是“发现”也不是“发明”,排除C、D。文段体现的是美国圣菲研究所克里斯·兰格敦博士的首创性,故用“首创”比“创建”更合适。故本题答案选A。
7.【答案】B。解析:“计算机也能制造生命现象”是指用计算机来模拟生命现象,诸如自我繁殖、进化等,这可以看成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8.【答案】D。解析:材料提到,“从信息系统变化过程观点看,‘流行’也好,脑也好,进化也好,从本质上说都是一样的。”这说明“流行”、脑以及进化本质上都是信息系统的变化。
9.【答案】C。解析:人脑属于复杂系统,“无法将其细分成组成要素,进行简化后再加以分析”,但这并不说明无法研究人脑单个神经细胞。
10.【答案】D。解析:A项“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B项“一国两制”是我国一项长期不变的国策;C项“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1.【答案】B。解析: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子都知道,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简单事物。众所周知:大家普遍知道的。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鲜为人知”不合题意排除。“妇孺皆知”形容简单明了的事物;“家喻户晓”形容广为流传;“众所周知”强调大家普遍知道,常用于书面语。而题干中列举的内容既非简单明了之事,又非广泛流传之事,根据语境B项更符合题意。
2.【答案】B。解析:A项“有没有”两面对“能够”一面。C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面对“能否”两面。D项“能否”两面对“在于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一面。 3.【答案】D。解析:A项可以产生两种意思:(1)他的哥哥、妹妹的三个朋友等四个人去郊游。(2)三个朋友一起去郊游,这三个朋友是他的哥哥和妹妹共同的朋友。B项可以产生三种意思:(1)两个记者和编辑出席了听证会,这两个记者是报社的。(2)记者和编辑两个人出席了听证会,他俩是报社的。(3)记者和编辑等人出席了听证会,他们分属两个报社。C项也有歧义:(1)这是一部现代的小说,小说是关于战争的。(2)这是一部小说,反映现代战争。现代战争可以指时间上的,与古代战争相对,也可以是指作战技术上的先进性,是现代化的战争。因此选择D项。
4.【答案】C。解析:由关键词“因此”的指示作用可知,文段论述的重点是文化中其他因素之综合对法的产生与存在的作用,即C项所说的“文化中其他因素之综合与法的关系”。
5.【答案】B。解析:根据句意,人类在10000年前开始种植作物,蚂蚁早在人类来到这个星球上1亿多年以前开始种植作物,可见蚂蚁种植作物的年代与人类相比更加久远。第二空填转折关联词更能体现文章的谈论主题“蚂蚁”,排除AD。“农牧文明”是习惯性搭配。故本题选B。
6.【答案】C。解析:蚂蚁是在人类来到这个星球上1亿多年以前,就开始种植蘑菇了,故A项表述错误;外壳剥掉是为了节约储存室的空间,故B项表述错误;D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故本题答案选C。
7.【答案】B。解析:A、C是“种植蚁”种植蘑菇的养料;D是“锯叶蚁”种植蘑菇的养料。B项文章未提及,故本题答案选B。
8.【答案】A。解析:文章第一、二段描写了蚂蚁的“农业文明”,第三段描写了蚂蚁的“牧业文明”。故本题的答案为A。
9.【答案】C。解析:文中提到工蚁把从蚜虫和角蝉等昆虫身上收集的蜜汁贮存在自己的嗉囊里,然后爬上蚁穴的天花板,吊在那里,一动不动,甘愿做其他蚂蚁的食物吊桶。故本题答案选C。
10.【答案】D。解析: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古田会议主要解决了人民军队建设的相关问题,没有纠正“左倾”军事路线。直到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才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军事路线的错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