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急症2008年9月第17卷第9期 JETCM.Sep.2008,Vo1.17,No.9 条件¨ 1。但气管切开使外鼻腔过滤湿润系统和气管的 出现局部或全身不适。因此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重型颅 黏液、纤毛传递系统所构成的防御屏障遭到破坏,使细 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特别对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 菌更易人侵机体并发肺部感染。国内报道发生率为 感染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88.3%f 。 参考文献 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抗菌、消炎等 作用,并有对多种病毒的抑制作用,能增加机体防御功 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其中熊胆具有解痉、解热、抑 菌、抗炎、祛痰、平喘等作用,可减少炎性渗出,缓解平 滑肌痉挛,从而改善通气功能,加速控制感染时间,缩 短病程:金银花、连翘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 的作用 1。研究表明,痰热清注射液可有效抑制肺炎链 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流 1 富状,王永刚,赵元立.气管切开在救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22(3):157~15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中 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3 Singbartl G.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an isolated cerebral injury【J】.Anaesthesist,1989,38(7): 360~374 4 孙培印.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河南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4(4):35—36 5 单红卫.ICU中气管切开后继发肺部感染【J】.中国危重急 救医学 1992 3(4):141 感杆菌,同时有解热、抗病毒、祛痰、镇咳和抗惊厥等 作用 1。本观察表明,使用痰热清注射液者在较短的时 间内痰量减少,体温趋于正常,呼吸趋于平稳,因此有 6 李彭涛.痰热清注射液抗实验性急性肺损伤的研究【J】.北 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1):22 利于脑的氧供和水肿消退,临床上表现为患者意识状 态的改善和生命体征的稳定。由于患者意识状态好转 7 潘同国,孙羽,胡要飞,等.痰热清注射液对腺病毒感染的 及痰量明显减少,为早期进行高压氧等康复治疗提供 条件,而且临床观察期间未发现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 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6):372 (收稿日期2008—03—28) (上接第1204页) 表2 两组痰菌株治疗前后比较 放出的化学递质有关。因此,在控制感染性炎症时,除 注意应用抗生素杀灭微生物外,更应注意调节机体的 免疫反应,以减轻化学递质所造成的损伤。所以治疗老 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抗感染及增加免疫功能同等重 要。只有提高免疫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抗菌药物的疗 效,降低病死率。参麦注射液有加速清除内毒素及休克 时各种内源性病理物质,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1,其组方 源于《症因脉治》之参麦饮,由人参、麦冬提取物组成, 其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麦冬皂苷、麦冬黄酮及微量人 参多糖和麦冬多糖,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固 脱之功效。药理研究证实,参麦注射液除改善心功能 气虚弱,卫外功能低下,容易感受外邪,且感邪后症状 外,还具有调整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 1,增强免疫功能 不典型,使治疗不及时,导致病情迁延难愈。近年来随 作用,对抗内毒素,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患者对感 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产生和传播,其疗 染的抵抗力,有利于肺部感染控制 】。综上所述,在中 效已远不如以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已成为肺部 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时适当加人益气扶 感染治疗中的重要问题。提高机体固有抗菌潜能,调节 正中药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 机体免疫功能显得尤其重要。本观察表明,益气扶正之 参麦注射液联用抗生素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有效 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清除痰中菌株亦有明显效果。因 到抑制,但病原细菌最终清除仍有赖于机体的防御免 疫功能,即抗生素作用于人体后能否发挥效力,不但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I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 急症,2000,9(2):65 为有效抗生素作用于病原菌后,使细菌的生长繁殖受 2 薛萍.参麦注射液治疗休克3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 3 张葵.参麦注射液及刺五加注射液对慢支患者T细胞亚群 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11):3 决于其对病原菌的杀伤力,还有赖于机体自身的抵抗 力。感染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实质上是免疫反应性损 伤,与人体免疫系统在杀灭致病微生物的过程中所释 4 韦志群.参麦注射液治疗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46例 临床观察【J】.右江医学,2007,35(2):157 (收稿日期2008—03—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