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 SU ZHI J王Ao YU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观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摘朱丽娟 要:近年来,在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大学生毕业后“有业不就”的现象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焦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也不例 外,造成这一现象有多方面原因,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探讨了其“有业不就”的就业观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观 根据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学生 的就业情况,并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市场 一(一)就业能力较差,对就业缺乏 毕业生纷纷加入考公务员的大军,以 求得所谓的稳定工作和丰厚的福利待 遇。 信心 方面,学生在校期间不认真学 的需求相对比较旺盛。总的来说,用 人单位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习,导致专业基础薄弱,手绘能力较 差或者对设计软件使用不够熟练,无 法满足公司对设计人员的专业要求。 另一方面,也不排除部分高校在艺术 设计专业培养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实 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 (四)追求个性的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崇尚个性创造, 不愿受太多的约束和管制,这种个性 特点决定了他们不愿受制于某一个具 体的单位,就业积极性不高。艺术设 计类学生因有一技之长,在校期间往 、公司种类多。以中小企业为主 目前,各类艺术设计公司涵盖了 从室内装饰设计、公共建筑装饰设计 到景观设计、广告设计等多种类设计 方向的公司,其中也包含不少房地产 公司乃至建筑设计院。毕业生的就业 去向大多集中于中小设计公司或设计 工作室,就业于业内大型设计企业或 设计院的应届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少。 二、不惟学历。重视专业技能 业后,实践经验匮乏,不能很好地适 应工作岗位,就业能力问题尤显突出。 往会在一些美术培训班、中小企业及 设计室等兼职。毕业后因为没有合适 的工作岗位,这种工作方式就会一直 (二)就业期望值偏高 艺术设计类专业属于“高投入” 专业,学费相对较高。在我国,专业 美术学院的学费普遍高于综合性大学。 持续下去。他们通过某种途径接到一 些临时性的设计任务,成为收入极不 稳定的自由职业者。这些都影响了他 在目前艺术设计类就业市场中, “高成本”的艺术教育应该换来“高回 报”的工资薪酬,这是艺术设计类大 学生的普遍心理,而大多数用人单位 很难满足毕业生的待遇要求。就业期 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大,普遍存在 “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影响 了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除了薪酬, 还表现在就业区域方面,由于传统观 念过于强调地域性,而且现在毕业的 们的充分就业,导致艺术设计类毕业 生有业不就。 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毕业生的专业技 能和擅长使用的设计工具,较少看重 毕业生是专科还是本科。 三、招聘周期较长 (五)就业过程中过分关注专业对口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专门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在专业学习方面投入了 大量精力,加之前期大量的教育成本 投入,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放弃本专业 的知识,在就业时往往关注专业的对 口。甚至专业细分类的对口要求也很 高,例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分室内 设计、建筑景观设计等,其中室内设 计又分公装、家装、软装等,有些学 生还要按照这些细分类找工作,侧面 反映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对专业对 口的要求程度很高。专业对口可以使 学生对学到的知识有最大限度的利用 由于艺术设计类企业的人员流动 性相对比较大,尤其是中小设计公司 或工作室,因此,从9月伊始至来年的 6fl,每月都有前来校园进行招聘选拨 毕业生或者网上招聘的企业。因此, 艺术设计类学生在毕业之前的选择机 学生多为90后,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到 城市就业,连城郊和城市小镇都不愿 意去,更别提到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地 会相对较多。由此可见,当前艺术设 计类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选择面上较 宽,就业机会增多,可是在就业工作 区就业,都觉得学艺术的只有留在城 市才是最好的选择,才有发挥自身价 值的平台和空间。 (三)轻“企业单位”,重“机关 事业单位” 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校、老师为 学生的就业搭建好了平台,他们却不 能好好利用,总体来说,学生就业比 较被动。学生为什么“有业不就”,值 和发挥,但是,单位实际需要与学生 的专业所学,自己的职业方向,往往 难以做到完全一致,这就容易导致他 们有岗不就。 (六)逃避现实的心理 高校应届毕业生存在着自身职业 定位过高、缺乏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得我们探讨,也只有找出其中的原因, 才能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情况,归 纳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和持之以恒的就业心态。加之社会舆 论导向赋予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编制 内职业、岗位以光环,导致高校应届 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大四上学期 河南农业2014年第7期(下) 课程就已经结束,在11~12月份,本 是找工作的黄金时期,却不想找工作, 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理由是要忙毕 不就”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作者 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强就 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从学生人手, 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状态,推动学 生就业,缓解就业难的局面。 参考文献: f11阚广滨.从就业状况谈艺术设计类学生的 就业指导【J1.科技创业月,2013(8). 业设计,其实是舍不得最后一个寒假, 在寒假和就业两者之中,他们选择寒 把握学生身心特点,结合当前就业需 求,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通过就业 指导课或者邀请企业人士和已经毕业 的学生共同分享人生经历和经验,帮 假,可以看出学生有一种害怕面对现 实的心理。毕业设计和寒假等其他理 【2】张璐璐.迷途寻路一从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状 况看艺术设计教育现状『J】.当代艺术,2013 由都只是借口,不想面对社会的竞争 助他们认清自我,认识社会和职业, 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想要逃避现 引导他们调整就业期望,加强实践经 (6). 实才是真实的原因所在。 验的积累。第二,组织专场招聘会的 【3]张烁文,黄兰.普通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 (七)没有生存压力,依赖心理强 同时侧重个别推荐,全面了解学生和 心理分析及调适『J】_边疆经济与文化,201 1 (7). 如今有些学生即使毕业后没有马 企业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推 I4]卓美红 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特 上找到工作,也有父母养着,不会陷 荐不同层次的工作。第三,加强就业 点及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索研究lJl_高教前 入毕业没找到工作就会挨饿的境地, 心理辅导,掌握学生的就业心理状态, 沿,201 1(4). 毕业后短时间内没有生存压力,况且, 发现问题及时开导。让学生明白每个 【5】伍鹏.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学生的就业不只是个人的事情,而是 人都必须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自己 探析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7). 牵涉到整个家庭,父母为子女选择安 的路最终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6]魏楠杭.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开展艺术设 排就业岗位的现象比较常见,学生通 依赖父母和各种关系只能是暂时的, 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析IJI_学术探索・理论 过家里的关系找到工作使学生成了 通过个人努力取得的成就才是最稳定 研究,201 1(5). “三等人”,等吃、等睡、等毕业。所 的。 [7】沈红当今艺术设计就业与课程改革探讨[J J l以,笔者认为学生没有生存生活的压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存 科技致富向导,2010(1 11. 【8]杨张维,李擎.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促进 力,对家里的依赖,是他们不着急找 在,宏观的经济形势我们无法掌控, 机制探索【J】_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工作最根本的原因。 但是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有 版1,2011(12). 如何解决学生就业工作中“有业 业不就”现象的分析,有助于了解此 (责任编辑冯会利) (上接第42页) “有用即人才”的 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教学活动是学 的主要场所,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 评价标准,使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学 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对 育的同时,应主动密切与学生家长的 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获得自尊、自信。 学生进行管理,培养他们积极的品质, 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家长转变教育方 (二)开展积极心理教育,培养学 是心理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方面。选 式,实现对子女的民主化管理,使子 生积极向上的信念 择教学内容时,尽可能迎合学生的积 女在民主、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中 1、开设专门的积极心理学课程。 极心理需求,积极吸引学生参加,让 健康成长。针对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 选择以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幸福能 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积极向上的力量, 的突出问题,主动与家长协商解决。 力观”为课程主题,同时配套相应的 充满信心。尤其是人文学科像语文、 要充分考虑到家庭、社会因素对学生 心理训练课,如,体验交往的快乐, 政治,更应该发挥学科的特点,给学 心理发展的影响,尽最大的努力使学 做情绪的主人等,以巩固积极心理教 生更多的熏陶。 生能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来自家庭和 育学科课程所学的有关知识,把心理 4、班主任应利用心理学知识对班 社会的影响。同时,学校也肩负着对 知识通过运用变成个体的心理品质。 级进行有效管理。良好班风的形成主 家长进行积极心理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2、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积极心 要取决于其班主任。班主任不仅是学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学生管理 理学教育。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校园 生发展的总体设计者,而且是学生发 工作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 活动,学校管理层要认识到开展多样 展的直接影响者。积极心理学认为, 来越重要的角色,学生管理工作能否 活动的必要性, “红五月”、国庆节的 积极的环境可以改变人。班主任在班 与时俱进,能否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新 爱国专题、体育赛事、社会实践等都 级管理中要努力营造一个积极的班级 突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关系到中 可以主题形式展开。在活动中渗透积 学习氛围,优化班级管理方式,不应 等教育的发展。要重视心理学在管理 极心理教育的因素,以激发学生的兴 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要改 学生、培养学生的重要作用,不断发 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 变评价策略,使不同学习层次上的学生 展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帮助学 志,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积极 都能超越自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 向上的性格。 5、加强沟通,引导家长利用积极 实现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 3、根据不同学科教学特点,在教 的教育方式。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黄海帆) 河南农业2014年第7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