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手法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爱够旅游网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0年第l6卷第1期Geriatr Health Care,2010,Vo1.16.No.1 J Pediatr Surg.2007,42 f3):454—461. 『22】Spindler—Vesel A,Wraber B,Vovk I,et,a1.Intestinal permeabilit [19】Reintam A,Kern H,Smrkopf J.Defining gastrointestinal failure【J].Acta Clin Belg Supp1.2oo7,(1):168—172. 【2O】Lal S,Teubner A,Shaffer JL.Review article:intestinal failure 『J】.2oo6,24:19—31 Y and cytokin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multiply mjured pati— ents[J].J Interferon Cytokine Res.2006,26(10):771—776. (收稿日期:2009—02—28) 作者简介:尹曙明,男,1971年生。199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 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 师,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及老年相关性疾病的I临床研究。 【21】Romond MB,Colavizza M,Mullie C,et a1.Does the intestinal bindobacterial colonisation affect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 Anaerobe.2()08,14 f1):43—48. (本文编辑:陈培莲) 手法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任妍 高翔 吴瞍 苟海昕 蔡程辰 【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8—8296(2010)一O1—57—03 DOI:10.3969 ̄,issn.1008—8296.2010.23 颈椎病…足指在颈椎问盘自然退行性变过程中受劳损、 法之一,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莺视。治疗颈椎病的手法 感受JxL寒湿邪、咽部感染等外凶刺激导致颈部动力和静力 大致可归纳为二大类 ,一类是传统的推拿按摩与正骨整 平衡失调,使颈部肌肉、神经、脊髓、血管受累而产生的 复手法;二是以上述手法为基础衍变而成的各式手法。不 综合征。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为 同类型手法的有机结合,形成特色不一的众多流派。本文 1.7%~17.6%121。随着近年来长期伏案工作人群的增多,发 就近lO年来有关手法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文献作一综述。 病者年龄趋于年轻化。 施杞等 建立颈椎动静力失衡动物模型,从多方面分 1推拿按摩手法 析验证其机制,提出了“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的 推拿按摩手法是临床运用最, 一泛的手法,资料显示 : 发病机制。正常人体颈椎稳定性和功能的完成由两大部分 推拿可改善头颈部肌肉的营养代谢,解除肌肉的紧张、痉 来维持:一是外源性稳定,主要为颈部肌肉以及相关组织 挛,分离、松解损伤组织的粘连,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有 的调节与控制,它是脊柱运动的原始动力,为动力性平衡 效维护动力性平衡系统,进而纠正失稳的颈椎,恢复脊椎 系统。二是内源性稳定,包括椎体、附件、椎问盘和相连 内外平衡状况。 韧带结构,为静力性平衡系统。颈椎系统的稳定和协调,受 邹冬华 选取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例采用按揉拿抹法 到动力系统和静力系统的双重影响。动力系统作为始动因 治疗对比3O例同类型病例运用传统推拿治疗方法。主要以 素,通过改变静力系统的形态结构或影响其生理化学状态 按、揉、拿、抹为主要手法。选穴:风府、风池、大椎、肩 继而产生相关的颈椎病症状。 井、百会、印堂等穴。并辨证虚实以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根据病变部位、受压迫 手法操作以病人感温热为度。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一次,每 或刺激组织及轻重不同而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 次30m,10d为一疗程,未治愈者进行下一疗程治疗,最多 目前通常将本病分为六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 治疗3个疗程。1~3个疗程的累积治愈率,实验组分别为 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 68.33%、80.00%和81.67%,对照组分别为6.67%、36.67% 脊髓型颈椎病 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受压和 和53.33%;经COX回归分析,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 (或)脊髓供 障碍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约占颈椎 疗程明显较对照组短。 病的10%~l5%。此犁症状严重,致残率高,是严重危害 柯志庭 采取推拿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理 中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的颈椎疾患之一。对此类型颈椎病 想效果。具体为触摸颈椎两旁寻找阳性反应物(注意是否 采用手法治疗,有进一步损伤脊髓的危险,故临床对脊髓 有结节或条索状,特别是4、5、6节颈椎),通过点按揉手 型颈椎病慎用于法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本 法消除阳性反应物,调整颈椎的关节失稳。点拔颈臂穴、天 综述对象仅针对非脊髓型颈椎病。 宗穴使其酸胀麻至手臂,然后施扫散法结束治疗。隔天治 手法治疗颈椎病已成为现代医学非手术治疗的常用方 疗。临床100例病例,总有效率为99%。 作者单位:201203上海市,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炙推拿学院(任 2正骨复位手法 妍);200040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伤外科(高翔、吴 现代临床正骨复位手法多以旋转、推扳等手法常见,能 设、苟海昕、蔡程辰) ・57・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0年第16卷第1期Geriatr Health Care,2010,Vo1.16.No.I 够起到松解神经根及其周围软组织粘连,改变椎间孔面积, 调整钩椎关节位置关系,缓解肌肉痉挛,解除滑膜嵌顿,调 整颈椎各组织应力分布,增强颈椎稳定性以及重建颈曲,恢 复颈椎正常生理弧度的力学治疗作用‘ ,从而维持静力系 统的平衡。 申明章等“ 根据颈椎节段性活动受限和局部压痛体征, 以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128例,以C 关节突关节错缝 棘突左偏为例,主要操作为:术者以左手拇指按于C 棘突 左侧,右手自患者右侧颈前绕过,以右手腕部兜住患者左 高翔等 采用卧位整脊疗法治疗134例椎动脉型颈椎 病,对照采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治疗97例。观察组手法: 卧位,头部微后仰,顶靠术者腹部,双手抚患者颈旁,手 指张开放在颈部后方及侧面,以手指的指腹轻柔地上下揉 动,直到肌肉明显松弛,再在同一处或临近肌肉上施压。手 指垂直肌肉纤维方向,施以稳定、缓慢而有节奏的力量进 行按揉,双手并用,以增加力量及运动的协调和节奏。仰 卧,双腿伸直,双手平放于身旁。术者坐在头前面,一手 侧下颌部,使其固定不移。患者颈前屈30度,右旋25~30 托住患者枕骨处,大拇指与食指分别置于双侧乳突,另一 手托住下颌稳稳地向前牵引。同时嘱患者完全放松。经牵 度。嘱患者放松,乘其不备时术者迅速将患者头部向右后 上方扳动,同时右手拇指将患椎向右推,此时可听到一声 或多声“咯”的声音即可。另可配合牵引或放松手法。结 果治愈75例,显效48例,无效5例,治愈率96.1%。 孙德斌等“ 采用坐位斜扳法与针刺法对比治疗颈椎病, 方法为按揉手法后,自颈根部将颈椎微微托起,使头颈向 旋转运动受限,侧旋转至弹性限制位,然后作一有控制突 发性扳动,扩大旋转幅度3~5度。结果扳法组治愈率为 97.6%,高于针刺组的95.2%,且临床发现手法组起效时间 明显早于针刺组。 叶兵“ 临床观察6o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三组治疗 对比,其中采用侧卧位颈椎定点扳法一组疗效最为显著,总 治愈率达90%。主要方法为侧卧,患侧(以扳动方向为准) 向上,上方腿屈髋屈膝,下方腿伸直。要求患者放松,肩 部自然朝向前下,头部自然枕放在医者对侧手上,医者另 一手大拇指定点(按压欲扳动节段棘突侧方)固定病位,轻 抬患者头颈部,进一步放松颈部肌肉。然后旋转患者颈部 到有阻力位置后,上下调整角度(对C。。患者下颌稍上抬, 颈部屈曲10~15度;C 患者颈部屈曲15~30度;对 C”,颈部屈曲30-45度),随即作一有控制的稍为增大幅 度的扳动,压顶椎棘突侧方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听到咯 啦声即为复位成功。且认为侧卧位定点扳法能克服自身重 力的影响,使颈、肩部肌群充分放松,颈椎自然向健侧偏 歪,并略向前倾,使患颈椎间隙增宽、椎问孔增大。操作 时可精确确定患椎位置,选择扳动角度。 马友盟等 报道林氏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 椎病,将1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 组67例以林氏手法治疗,患者坐位,术者双拇指自T 向上 触摸脊突两侧,检查偏歪之棘突及压痛点的位置。以右侧 发病为例,发病在颈椎上段(crC )时,术者左手掌放在 患者颈项中下部作固定,右手掌托住患者的枕部,肘部托 住下颌部并稍向上牵引,将患者颈部逐渐向患侧旋转;发 病在颈椎中段(C,一Cs)时,嘱患者颈部屈曲l5度,左手掌 放在患者颈项下部作固定,右手掌托患者的颈枕部,头部 逐渐向患侧旋转,沿椭圆弧形方向顺势加大旋转幅度;发 病在颈椎下段(CrC )时,嘱患者颈部曲屈30度,手旋转 头部的同时,向右侧方向用力,使患者头部沿抛物线方向 运动。手法成功后可闻及响声。对照组63例以颈椎牵引法、 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林氏定位旋转斜扳法比牵引和传统推拿手法具有更好的疗 效。 ・58・ 引后,术者一手轻托患者下颌,一手于后枕骨以缓慢但稳 定的力量向一侧旋转颈部,重复数次,逐渐增加范围,有 时可听到“咔嚓”声;然后以同样方法向另一侧旋转复位。 俯卧,颈部稍微悬空,术者坐在床头,双臂置于患者头部 两侧,拇指放在颈胸区域的斜方肌、提肩胛肌处C官井穴), 其余手指轻贴于斜方肌区域,以两拇指旋转按揉肩部局部 软组织。术者分别站于两侧按揉同侧的肩胛带肌肉。每次 手法治疗约5分钟,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 组总有效率97.76%,对照组总有效率91.75%,说明卧位 整脊疗法疗效优于传统中医推拿手法。 旋转手法作为中医治疗颈椎病常用手法,效果显著,但 易造成医源性损伤。从各医家的研究来看,在颈椎病手法 操作前应先观察颈椎x片中生理屈度的改变,依此决定是 否选用旋转手法,治疗时尤其强调手法的精准和安全性,根 据患者患病部位不同及体质的差异、兼症及代偿情况不同, 适时调整旋转手法的力度、幅度和方向,从而达到提高治 疗效果的目的。此外,研究表明“ :因椎间盘力线主要是 负重功能,活动很小,加之椎间盘退变是颈部伤筋的基础, 故行旋转扳法时应最大限度保护椎间盘。因此旋转扳法应 始终在拔伸状态下进行,这样可降低椎体对椎间盘的压力, 从而有效保护椎问盘。同时手法操作中严禁将摇颈和扳法 合并成一次动作。否则可使关节从被动运动范围越过关节 弹性限制位直接到解剖限制位。会因运动幅度过大,使医 者失去对关节运动幅度的精确估量而难以控制手法力量的 大小和关节运动幅度,造成严重医疗事故。 3手法加其他疗法 手法治疗颈椎病,常与牵引、针灸理疗、中药服用等 联用,以手法为主,它法辅之,能够更好地体现中医治疗 的整体性原则以及现代医学治疗的协同性。 李建成等 为观察不同角度颈椎牵引及仰卧位手法推 拿治疗颈椎病的疗效,选择120例颈椎病患者为治疗组,对 照100例采取坐位直线颈椎牵引及常规手法治疗,结果示治 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但显 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 组显效病例治疗时间比较,一个疗程以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治疗组短于对照组。表明不同角度颈椎牵引及仰 卧位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较好,疗程较短,值得推广。 王文欣” 采用针刺风池、颈夹脊3~7穴为主,配以 TOP(电磁红外线灯)局部照射,并外涂自配中药擦剂、牵 引按摩,综合治疗颈椎病30例,总有效率96.7%。认为三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0年第16卷第1期Geriatr Health Care,2010,Vo1.16.No,1 法同用,可以互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刘景月 多年来采用温针灸、牵引、按摩相结合的方 [1】 王拥军,施杞.中药防治颈椎病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国中 法治疗颈椎病84例,疗效满意。认为温针灸加牵引、按摩 医骨伤科杂志,2006,14:194—196. 手法相结合治疗本病,既能温经通络、调理经气,也能解 【2】 施杞,王和鸣主编.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除神经根受压,缓解肌肉僵硬和痉挛,改善局部组织m液 2003:1099. 循环,使病变组织水肿、充血减轻和消退,有利于松解神 [3】 施杞,郝永强,彭宝淦.动静力平衡失调与颈椎病一颈椎病动 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3(1):52—56. 经组织与周围组织间粘连,消除疼痛。 【4】 葛文杰,蔡建平.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综述IJJ.中华实 陈小刚等 报道旋转复位手法加内服中药治疗椎动脉 用中西医杂志,2007,2O(22):1955. 颈椎病136例。中药用韦贵康教授经验 伤痛汤辨证加 [5】 姜宏,郑清波,施杞.颈椎病手法治疗进展IJJ.中医正骨, 减。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犀牛望月”等颈部功能锻炼。结 l994,6(2):40—42. 果临床治愈39例,好转9O例,未愈7例,疗效满意。由 【6] 罗才贵主编.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O. 于颈椎病好发人群以中老年为主,故配合中药内外服治疗 [7】 邹冬华,余航,邵继满,等.按揉拿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更好地体现了中医治疗的整体性,亦成为许多医者选用的 60例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药,2005,36(9):19—20. 常见治疗手段。 [8】 柯志庭.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疗效观察叨.按摩 与导引,2006,22(2):21—22. 4结语 [9] 朱国苗,房敏,孙武权.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的机制 综合上述文献的结果,手法治疗颈椎病主要以舒筋活 和特点[J].中国I临床康复,2006,10(39):154—156. [1 o]申明章,申颖峰.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医 络、理筋整复为原则。一方面,于法能够解除肌肉的紧张、 正骨,2006,18(1):44. 痉挛,分离、松解损伤组织的黏连,促进修复。同时,手 [11】孙德斌,张峻峰,王健雄,等.坐位斜扳法治疗颈椎病的临 法义能有效地纠正颈椎关节的错位、紊乱、滑膜嵌顿,改 床疗效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s1):98—99,102. 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对脊髓、神经的压迫,改善患部血供, 【12】叶兵.侧卧位定点扳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湖北中医杂志,2007,29(6):52—53 促进炎症吸收,缓解组织痉挛或挛缩,方法简便、安全,能 【13]马友盟,吴山,赖淑华.林氏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 够有效地缓解或解除症状。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显著、易 椎病67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36(11):34—35. 于患者接受等特点。 [14高翔,李蠡,王拥军,等.卧位整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治疗颈椎病手法流派纷呈,各有所长。但疗效的 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03,8(15):14—15. [15】王新军.论颈椎旋转扳法的机 及注意事项lJJ.上海中医药 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统一,大多数医家多以临床症状的改 杂志,2oo1,35(I1):33—34. 善为评价参考,这容易导致研究上的不精确性,故作者认 【16】李建成,付有芽,陆小平.不同角度颈椎牵引配合仰卧位手法 为目前缺乏一个对手法治疗疗效的更为标准的评价体系。这 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J1.中医正骨,2003,15(5):22. 就需要临床工作者在工作中,采用现代的研究技术和诊断 【17]王文欣.针剌夹脊穴配合牵引及手法治疗颈椎病30例[J].陕 西中医,2002,23(3):262. 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研究手法的治疗作用,并 【l8]刘景月.温针灸结合牵引、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J】.青海医 注意对某些手法损伤作用的研究,掌握手法治疗颈椎病的 学院学报,2003,24(5):115. 适应证和禁忌证。在探索手法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19】陈小刚,韦贵康,鲍杰,等.旋转复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 疗效,巩固疗效,缩短疗程。 病136例分析[J】.中医正骨,2000,12(6):19—20. [2O】姜淑云,房敏,左亚忠,等.颈部肌群与颈椎病【J】.颈腰痛 近儿年,已有不少医者开始沣意这方面的研究,如,姜 杂志,2006,27(3):235—238. 淑云等 指出,颈椎病人颈部周围肌群生物力学性质发生 (收稿日期:2009—09—15) 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以及推拿手法作用的关键环节。相 作者简介:任妍,女,1984年生,学十 主要从事针灸、推 信随着此类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法治疗颈椎病将会有一个 拿、骨伤等专业相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飞跃式的发展。 (本文编辑:夏世金)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国际创伤学术研讨会通知 由上海医学会、浙江医学会和江苏医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长三角地区国际创伤学术研讨会定于2010年6月24~26日在上海举行。 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创伤专家和学者,各类创伤的急救与控制、特别是骨盆四肢创伤的急救、骨科创伤控制学、分期治疗、创伤院 前转运和处理、创伤感染及创伤基础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和临床进展等将是会议的热点。欢迎代表携带复杂或疑难创伤病例进行交 流。参会者可获上海市II类继续教育学分4分。征文要求:1.凡报送参加研讨会交流的论文,应为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的研究 成果;请提交中文论文摘要一份,投稿者请务必注明作者单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邮箱地址,并注明“2010创伤年会 征文”。2.格式要求:小4号字体,A4纸版面,800字以内,文稿顺序为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城市、邮编及摘要内容(格式:目 的方法结果结论),请以电子文档并通过电邮发至:trudyzhang@163.com 截稿日期:2010年4月30日。 会务费:40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报道日期:2010年6月24日。报到地点:上海神旺大酒『占。联系人:t海市医学 会,张力老师,电话:62187346,62565939转1210,传真:62181653,E—mail:trudyzhang@163.corn。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