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陕甘宁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来源:爱够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3期 内蒙古石油4L- ̄- 183 陕甘宁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汪新光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长2油层组是姬塬地区延长组的重要含油层之一,以岩心,测井和地质资料为基础,研究了 姬塬地区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总结出两种亚相,五种微相的沉积类型。其识别标志是以水下分流 河道、河口砂坝和远砂坝三种沉积微相沉积构造特征为主导的多种微相组合形式。进一步编制沉积微相 平面分布图,分析其展布特点和演化规律,对研究区的油气富集因素探讨以及今后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 的意义。 关键词:沉积相;曲流河三角洲;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 这些年来,尽管沉积学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但 2岩石学特征及岩石相类型 是对沉积相的精细解剖,在油气的勘探开发过程中 整体上看,长2油层组岩石类型比较单一,可见 仍具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而如何准确识别出各种 到砂岩、粉砂岩、泥岩及过渡类型,但主要岩石类型 类型的沉积亚相及微相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本 为深灰色至黑色泥岩和灰一灰绿色中、细砂岩,而且 研究区域,有不少文献对其沉积相及其砂体组合特 砂岩常呈较厚的大段出现,分选和磨圆都较好。本区 征进行过研究[1 ],在微相的识别上也有着不同的 有成因意义的岩石相有平行层理砂岩,板状、槽状交 意见。本文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多 错层理砂岩,波状交错层理粉、细砂岩,流水、浪成波 口井岩心描述、测井及其他相关资料,对姬塬地区长 痕层理细砂岩,小砂纹层理粉砂岩,液化变形层理粉 2油层组的沉积相进行详细的特征描述,并指明该 砂岩,生物扰动粉砂岩,暗色泥岩。 区沉积相所属类型应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 3沉积相特征 洲亚相。 以该区地质和沉积背景为基础,结合岩芯,测井 1区域沉积背景 以及其他地质资料,认为该区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 姬塬地区位于陕西、甘肃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 和前三角洲亚相,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包括水下分流 交界地带,其东部与吴旗相邻,南部和北部则分别与 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前三角洲泥(表 环县和定边相接,研究区面积近4300km 构造上位 1)。下面就这些微相及其平面展布特征进行论述。 于天环坳陷和陕北斜坡交界带,其短轴背斜和鼻状 表1 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沉积微相划分 构造发育(图1)。 3.1 三角洲前缘亚相 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是三角洲的水下部分.为河 流和湖水的剧烈交锋带,沉积作用活跃,是三角洲砂 体的主体。 图1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及研究区位置 3,1.1水下分流河道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以 具有明显的正韵律特征,下段为中细砂岩,向上 大型内陆盆地为背景、以河流和湖泊相为主的陆源 变为粉细砂岩至粉砂岩,颜色上看明显不同于三角 碎屑沉积,总体上呈现南厚北薄的特点。北部沉积物 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砂体(白色、浅黄色或浅红 较粗,南部沉积物较细。长2油层组形成时,已经是 色[8 )。发育中型板状交错层理(图版a)和平行层理, 处于湖盆进入萎缩阶段时期,当时在研究区沉积了 砂体底部可见冲刷充填构造,并见丰富的泥砾(图版 一套高建设性的曲流河一湖泊三角洲沉积体 b)。测井曲线表现为自然电位曲线呈箱形、钟形及 系 5一 。 齿化的箱形、钟形,反映沉积水动力条件的逐渐减弱 收稿日期:2OO6一O7—2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84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年第3期 过程。这些特征体现出三角洲曲流河作用的成因,但 由于沉积区整体位于水面之下,进一步说明该段沉 积特征应属于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3.1;2支流间湾 岩性以灰色、深灰色泥岩为主,夹粉砂质泥岩、 粉砂岩团块及粉砂岩条带。砂质沉积物多是洪水季 节河床漫溢沉积的结果。据岩芯观察,明显可见支流 间湾泥岩段(图版c)。发育水平层理、透镜层理及砂 纹层理,可见大量煤线及植物叶片化石。测井曲线表 长2。期,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 口砂坝、远砂坝微相,同时也发育着前三角洲泥沉 积。砂体分布面积很广,占全区面积的一半以上,大 致分布在西北、东北和东南地区,且北部较南部发 育。支流间湾的细粒沉积物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沉 积之间,由北向南推进,南部分布面积较北部大,逐 渐过度到前三角洲泥沉积。 4.2长2 砂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长2 期,砂体分布面积更广,湖泊的深湖区呈 现为自然电位低幅平缓。 3.1.3河口砂坝 沉积物主要由分选好、质纯的细砂和粉砂组成。 具明显的下细上粗的反韵律结构,从下向上通常由 粉砂岩与泥岩的薄互层变为细砂岩。由于河口砂坝 沉积是河流和湖泊共同作用较强的区域,具复杂的 构造特征,在向河口处具有流水波痕,而在向湖泊的 地方则有浪成波痕。根据岩芯观察,可见长2油组发 育平行层理、液化变形层理(图版d)和浪成交错层理 (图版e)。浪成波痕和液化变形构造是识别曲流河三 角洲前缘砂体的重要标志。测井曲线表现为自然电 位曲线呈倒三角形状或漏斗形,下部负异常幅度小, 往上幅度异常愈明显,与粒度变化趋势一致。反映三 角洲发育过程中,河流入湖能量释放,沉积物以卸载 为主。 3.1.4远砂坝 由薄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形成下细上 粗的反韵律结构。由粉砂和粘土组成的结构纹层和 由植物碳屑构成的颜色纹层在远砂坝微相中较为特 征,向河口方向结构纹层增加,颜色纹层减少,向湖 则相反。具砂纹层理、浪成交错层理(图版e),浪成砂 纹交错层理是识别远砂坝的重要标志。化石稀少,可 见典型的生物潜穴(图版f)。砂体平面分布稳定,延 伸远,纵向上相带窄(常同前三角洲泥呈薄互层状出 现),厚度薄。测井曲线表现为自然电位曲线呈低幅 度不等的齿状。 3.2前三角洲亚相——前三角洲泥 前三角洲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是三角洲体 系中沉积最厚的地区。沉积物大部分是在波基面以 下深度范围内形成,主要为暗灰色粘土和粉砂质粘 土,仅含有少量河流带来的极细砂。同时可见自生矿 物,具水平层理和植物叶片化石。岩层横向分布稳 定,常同远砂坝微相呈薄互层状交替出现。 4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长2油组分三个砂组,从下到上分别是长2。砂 组,长2 砂组,长2 砂组。根据单井及横剖面相分析 资料,并结合长2 、长2。和长2。小层砂岩厚度,编制 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研究砂体形态及沉积微相平 面展布特征。 4.1长2。砂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窄条状沿北北东一南南西向展布。水下分流河道微 相分布面积扩大,为主力相带,河道较宽,南部分支 较北部多。支流间湾沉积在研究区南部较发育,呈椭 圆形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之间。前三角洲亚相沉积 由研究区北部向南部推进(图2)。 、 i: I、 、、 号h E √ 下分流.. ll  l==I . 一 ’j _=, , 、.、o 、。口= ¨1  _、 。 u。0 眇m   .渺  们 洲 ■ ^ , 图2长2 砂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4.3长2 砂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长2 。期河流能量进一步加强,物源丰富,湖泊 堆积变小。发育水下分流河道,远砂坝,河口砂坝和 支流间湾沉积。水下分流河道与远砂坝沉积有所增 加。支流间湾微相沉积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沉积平 行展布(图3)。 f ̄",if! So J l、、  l、:。 ’1-一、j{‘、  \、。 ~j: 、 、 。l  \ ..、  。//// 皑∥. .,。 \\、  。 ‘J /一b,.i一叠 J j I_ 『}一 lⅢl一…~一…一 -一J"…~ l…、、  、、 , 一 : 图3长2。砂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5结论 ①姬塬地区长2层油组应属曲流河三角洲前缘 和前三角洲亚相沉积,且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 沉积是研究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主体。 ~ ~~~ 一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3期 汪新光 陕甘宁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185 ②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中、细粒砂岩为主,底部 发育冲刷充填构造,多见平行层理及大、中型交错层 理,含丰富的泥砾;河口砂坝主要为细砂岩和粉砂 岩,发育砂纹层理、平行层理、浪成砂纹层理、不同规 模的交错层理和液化变形构造;远砂坝中发育小砂 纹层理,见生物潜穴构造。 ③泥砾、液化变形构造和浪成砂纹层理是鉴别 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的重要标志。 ④研究区长2期存在三个沉积旋回,三个旋回 都是从下向上前三角洲沉积减少,三角洲前缘沉积 逐渐增加。 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6): 636~639. [33 孙宜显,李维锋,王宏伟.鄂尔多斯盆地姬塬 地区长2油层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河南石 油.2006,20(2):7~9. [4] 李风杰,王多石,郑希民等.陕甘宁盆地华池 地区延长组缓坡带三角洲前缘的微相构成. 沉积学报,2002,20(4):582~586. [5] 赵重远.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赋存状 态.见:李德生.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北 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9. [参考文献] [1] 王峰,王多云,高明书等.陕甘宁盆地姬塬地 区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前缘的微相组合及特 征.沉积学报,2005,23(2):218~223. [6] 王锡福.《鄂尔多斯盆地非地震油气勘探》.北 京:地质出版社,1992,12. [23 田景春,陈高武,窦伟坦等.湖泊三角洲前缘 砂体成因组合形式和分布规律一以鄂尔多斯 盆地姬螈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成都 [7] 喻建,韩水林,凌升阶.鄂尔多斯盆地庆阳以 南三叠系延长组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油藏类 型.中国石油勘探,2001,6(4):13~19. [83 陈钢花.陕甘宁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测井一沉 积相微相研究.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2,16 (1):54~57. b d f 图版说明a.耿15井水下分流河道板状交错层理b.耿19井水下分流河道含泥砾砂岩 c.元98井上段为水下分流河道下段为支流间湾 d.元74井河口砂坝中的液化变形构造e.耿18井河口砂坝中浪成砂纹交错层理 f.元74井远砂坝中生物潜穴 A Study on Sedimentary Facies Features of Chang 2 oil——bearing formation in Jiyuan Region of Shanxi—Gansu—Ningxia Basin WANG Xin--guang (Facu fv D厂Eamh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Chang 2 oil—bearing form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ayers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of Jiyuan region,based on the core.1ogging and geological data.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meandering river were studied in Jiyuan region・then two types subfacies and five types microfacies were summarized.The identification mark was the sorted microfacies COmbination of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mouth bar and distal bar,wher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 、were dominant.Furthermore.the plan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toward different sand section were mapped, and the distributive features and the evolvement rules.were analyzed.these are benefit for the discussion of enrichment [actors and future exploratory development of oiI and gas. Key words:sedimentary facies;meandering--stream delta;Chang 2 oil—bearing formation;Jiyuan reg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