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赖”成豪杰 1.不爱读书也不爱劳动
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亲训斥为“⽆赖”,说他不如⾃⼰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我素。刘邦长⼤后,经考试做了泗⽔的亭长,时间长了,和县⾥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有名⽓。 刘邦的⼼胸很⼤,在⼀次送服役的⼈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队⼈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羡慕得他脱⼝⽽出:“⼤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2.和吕⽒结婚
刘邦的妻⼦是吕公的⼥⼉吕⽒,吕公本来不住在沛县,后来和家乡的⼈结下冤仇,便和家⼈来到了沛县,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千钱的⼈,⼀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说:“我出贺钱⼀万!”
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迎接他。⼀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常喜欢,请⼊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吃⼀顿饭,酒⾜饭饱之后,吕公⼜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的⼥⼉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母同意之后,便和吕⽒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还有⼀个孩⼦就是鲁元公主。 3.中原逐⿅,独占鳌头
先⼊定关中谁就做天下之王。但⼤家都对做王没抱什么⼤的希望,因为当时的秦军还很强⼤,将领们都不愿意冒险西进和秦军决战。项⽻为了给叔叔报仇,要求和刘邦⼀起西进关中,但遭到⼤家的⼀致反对,⼤家觉得项⽻做事⽐刘邦要残忍得多,⽽且⼜年轻没有经验,刘邦则是个长者,宽厚仁慈,威望较⾼,所以,最后决定只让刘邦⼀⼈领兵西进关中。
开始时,刘邦也不太顺利,但经过⼏次战役,刘邦步步西进,最后终于兵临城下,到达了咸阳东边不远处的灞上(现在西安东),秦王⼦婴见⼤势已去,只得献城投降,将⽟玺亲⼿交给了刘邦,秦王朝⾄此灭亡。 4.楚汉战争
最初,刘邦并没有东进和项⽻争雄的打算,但他到了南郑之后,形势的变化促使他下决⼼东进,和项⽻争夺天下。⼀个原因是将⼠们不服南郑地⽅的⽔⼟,⽇夜思念家乡,⼠⽓低落。⼆是项⽻封在齐国的⽥荣嫌项⽻分封不公,起兵反叛,这给刘邦创造了进兵的绝好机会。正巧此时刘邦得到了⼤将韩信,萧何对刘邦说,如果要争霸天下,⾮重⽤韩信不可。韩信被封为⼤将后,提议⽴即出兵东进:“我们的将⼠都是⼭东之⼈(指函⾕关以东地区),现在正好可以利⽤他们东归回家的强烈愿望,⿎舞⼠⽓,东进之后必将建功⽴业。事不宜迟,应当⽴即进兵。”
在公元前206年,即汉王元年的五⽉,刘邦让萧何任丞相,负责管理后⽅巴蜀地区,他亲⾃和韩信领兵从陈仓(现在陕西宝鸡东)偷渡,迅速占领了关中全部,⾄此,著名的楚汉战争正式爆发。
西汉⾼祖刘邦,⽣于周赧王五⼗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祖⼗⼆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现在江苏丰县),字季,有的说⼩名刘季。他在兄弟四⼈中排⾏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因为定都长安,为了和后来刘秀建都洛阳的“汉”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